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9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了解徐州市丰县和铜山县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O15 7∶H7引起的出血性结肠炎 (HC)在腹泻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 ,以及临床症状和肾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 使用EHECO15 7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筛选粪便标本 ,阳性者使用免疫磁珠方法分离病原菌。对经过细菌学证实的EHECO15 7∶H7引起的HC患者 ,进行临床症状的观察和生化检验指标分析。结果  2 0 0 0年 5月份 ,丰县由EHECO15 7∶H7引起的HC占腹泻病患者 0 .98% ,6月份铜山县的HC患者占腹泻病患者5 .89%。在出现腹泻病症状的同时 ,18.5 %患者的肾功能已经出现异常 ,表现为尿蛋白、血清肌苷或血尿素氮等指标的升高。在 2 7例HC患者中 ,有 14和 13例分别分离到不产生志贺毒素和产生志贺毒素的EHECO15 7∶H7菌株。根据分离菌株是否产生志贺毒素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较 ,尿蛋白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 4 / 13和 1/ 14 ,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比例分别为 6 / 13和 3/ 14。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意义。提示分离到产生志贺毒素的EHECO15 7∶H7菌株的患者 ,发生肾功能异常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此次调查证实了EHECO15 7∶H7感染所引起的HC在整个腹泻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感染产生志贺毒素EHECO15 7∶H7菌株的患者 ,发生肾功能异常的可能性要比不产生志贺  相似文献   
22.
从河川水分离假结核耶尔森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河川水假结核耶尔森菌(Y.pseudotuberculosis)分布情况。方法:采集河川水用3种处理方法进行目的菌分离。结果:检出Y.pseudotuderculosis28株。结论:检查河川水进行目的菌分离是一个非常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3.
24.
3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原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常规方法在腹泻患者粪便、家禽家畜粪便、苍蝇、肉食品中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用血清学、生物学方法分型及抗菌耐药性分型。并通过PCR技术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同时对检出的国内主要流行血清型O:3和O:9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2014份标本中共检出32株(分为17个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总检出率为1.59%,其中O:3和O:9血清型的检出率分别为9.4%,且耐药模式相同。3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别携带ail、ystA、yadA、virF和all、ystA毒力基因的各占9.4%,只携带ystB基因的占21.8%,不携带以上任何基因的占59.4%。3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为3个生物型别,其中1A型为78.1%,3型为18.8%,2型为3.1%。本地区分离的2株O: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带型相同,是我国O: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克隆系。结论徐州地区存在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3和O:9血清型及由此引起的腹泻疾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5.
霍乱弧菌可引起霍乱的发生,是国家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多检出于水体,海产品和水产品中;而从蟑螂体内检出霍乱弧菌尚未有报道。笔者于2010年12月份从蟑螂体内检出一株O1群霍乱弧菌,稻叶血清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是近年来受到全球重视的一种肠道致病菌,它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可引起多种家禽、家畜以及人类的疾病[1].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能在冷藏温度下生长的少数几种肠道致病菌之一.它除引起胃肠道症状外,还能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和结缔组织等疾患,甚至可引起败血症,造成死亡.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证实有两次流行,造成500多人感染[2].本研究报道一起由O∶3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旨在了解该病的发病特点、排菌规律及菌株病原学特点.  相似文献   
27.
目的阐述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对快速诊断手足口病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114例临床诊断为疑似手足口患儿(发病7 d内,年龄为0~5岁之间)和258例健康人群(2007年1月以后出生)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同时对疑似手足口患儿的咽拭子和肛拭子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患儿和健康人血清中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84%和2.71%,对疑似手足口病人血清EV71的检出率(86.84%)高于荧光定量PCR检出率(82.46%)。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灵敏度较高,且可行性强,对诊断手足口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基因组中前噬菌体和噬菌体元件的携带情况及基因组结构特征。方法利用PHAST软件,对NCBI数据中18株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图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前噬菌体区域进行预测,并与参考噬菌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前噬菌体基因的分布及其基因组特征。结果 1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全基因组序列中前噬菌体携带率100%,共预测到141个前噬菌体区域,其中71个是具有完整噬菌体特征的前噬菌体,其余70个属于噬菌体元件。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LC20预测到的噬菌体区域最多,含有9个完整的前噬菌体和7个噬菌体元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LC20菌株染色体基因组大于其余菌株,且含有更多重组及SNP位点的原因。截取71个完整前噬菌体区域的序列信息,与112株NCBI公布的噬菌体基因组序列进行聚类分析显示,共分为两个大簇。预测的前噬菌体与已知噬菌体之间不存在共有的核心基因组。部分前噬菌体区域含有毒力相关基因。结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基因组中的前噬菌体具有基因组多样性,为噬菌体和宿主菌的协同进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9.
目的 通过对安徽省六安市家禽家畜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了解六安市家禽家畜感染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特性和分布规律,为在六安市开展该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8年采集猪、狗、鸭、鹅等动物的粪便663份,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型分型以及毒力基因等检测。结果 本项研究监测的663份家禽家畜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总检出率为12.22%,其中猪粪的检出率最高,为23.49%,其他家禽家畜粪便中均有该菌的检出;猪粪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种粪便在各年度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致病性菌株中猪粪检出株占总致病性菌株的95.83%;致病性血清型主要为O:3型;致病性菌株毒力基因分布主要为基因Ⅲ型,基因Ⅲ型占总致病性基因型菌株的91.67%。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六安市家禽家畜粪便中普遍存在,该菌在家猪粪便的检出率最高,且致病性菌株携带率最高,致病性血清型为O:3型和O:9型。  相似文献   
30.
逄波  冉陆  李迎慧  景怀琦 《疾病监测》2004,19(11):430-433
李斯特菌病是一种波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新发食源性疾病,以病死率高、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是引起李斯特菌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