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广东人H5N1毒株PB2基因进化和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平  李晖  俞守义  邹丽容  方苓  陈秋霞  柯昌文 《医学争鸣》2007,28(17):1547-1550
目的:通过对人禽流感H5N1毒株PB2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揭示毒株PB2基因特征与进化.方法:检测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5N1毒株PB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时检索全球人禽流感H5N1毒株PB2基因序列,采用DNAStar5.0软件对检索的人禽流感H5N1毒株PB2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对变异毒株进行进化速度分析.结果:1997/2006 48株毒株PB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成两组,1997/1998毒株为第一组(G1),2003/2006毒株为第二组(G2).PB2基因错义置换导致101个氨基酸位点变异,占比例13.3%(101/759).PB2基因Ks值为39.4×10-6~63.4×10-6 Nt/d,Ka值为3.36×10-6~5.11×10-6 Nt/d;提示PB2基因进化主要受到自发突变影响.2003/2006毒株(包括毒株GD-01-06)仅保留一个糖基化位点(NPT301-303),丢失3个糖基化位点,可能影响蛋白致病性和抗原性.结论:目前PB2基因进化分成两组,主要受到除自发突变影响;PB2基因丢失3个糖基化位点可能影响蛋白致病性.人禽流感H5N1毒株PB2基因在自然界变异非常频繁,不断变异将影响H5N1毒株在人-人传播能力和引发大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查明感染来源,以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疫情.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 对广东省海丰县1 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 该患者女性,44岁,于2008年2月16日开始发病,病初表现为流感样症状,持续发热,1周内胸片出现两肺大片浸润阴影,病情进展迅速,抗生素治疗无效,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月25日死亡.患者痰液标本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阳性,病毒分离阳性,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分离的H5N1病毒 [A/Guangdong/1/ 2008(H5N1)]仍为禽源性特征.患者居住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某村,发病前后未离开过居住地,未接触过类似病人.海丰县是候鸟迁徙栖息地,2004年曾发生禽流感疫情.患者发病前1周曾接触与进食自养的病死鸡.病家附近见有水鸟(麻雀和白鹭)活动.经医学观察8 d,所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丈夫共91人)均未出现类似症状.参照卫生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后,疫情没有扩散.结论 该病例确诊为广东省农村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感染来源可能是禽流感病毒(H5N1)从病死禽直接传给人,但未发现人传人的现象.今后应继续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加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急贮备、培训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人禽流感病是由甲型禽流感病毒(AIV)某些亚型的毒株感染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d,起病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2006年2月22号,广州市一家医院发现1名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和白细胞数降低等发热肺炎症状,3月3日因治疗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偏肺病毒的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14岁以下急性呼吸道患儿人类偏肺病毒(humanmetapneumovirus,hMPV)的感染情况,分析广州地区儿童感染hMPV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为hMPV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依据.方法 2006年9月至2008年8月,在广州某医院的儿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急性呼吸道患儿中采集521份鼻咽拭子标本,提取总核酸,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ER)扩增hMPV的核蛋白(N)基因的213个核苷酸片段,对16份强阳性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同时对采集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1份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后,共有39份标本为N基因阳性,检出率为7.49%,hMPV发病高峰期在10月和4月份,对N基因进行序列测序与分析,结果与北京株BJ1897N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9%,与泰国AY550156株N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7%,基因型别以B型为主.结论 广州地区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hMPV感染是原因之一,且以6岁以下的儿童感染为主,但不同性别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hMPV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头痛、咽痛、卡他症状、肺部影像学改变等,其中大部分患者表现有高热和咳嗽,且有41.03%的hMPV患者合并感染其他呼吸道病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山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致病病原体及其基因分型,分析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体流行规律及其分子流行特征.方法 采集临床急性结膜炎病例眼拭子标本,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道病毒70型(EV70)、柯萨奇A24病毒变种(CVA24V)和腺病毒(Adv)核酸,用PCR法扩增腺病毒六邻体(Hexon)片段基因和基因测序,在...  相似文献   
16.
SARS-CoV毒株E、M、N和S基因分子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SARS-CoV毒株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揭示SARS-CoV毒株出现和流行与基因进化的关系.方法对广东地区SARS-CoV毒株进行序列分析,其余毒株序列从GenBank检索,采用DNAstar 5.0软件,对检索的SARS-CoV的E、M、N、S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变异毒株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以果子狸冠状病毒(SZ-3)为基准,102株人类毒株中,6株毒株E基因的4个氨基酸发生置换,两株毒株发生缺失变异;果子狸毒株M基因的第5位丝氨酸置换为人类毒株甘氨酸并减少1个糖蛋白位点,此外M基因有38株毒株发生8个氨基酸置换变异;6株毒株N基因发生氨基酸置换,3株毒株发生缺失变异;人类毒株S基因中9个氨基酸全部发生变异并增加1个糖蛋白位点,与果子狸毒株不同比例占0.72%(9/1255);部分毒株中S基因的27个氨基酸在发生置换变异,7株毒株发生缺失变异.结论冠状病毒S基因中9个氨基酸置换和1个糖蛋白位点影响,可能导致人类SARS-CoV毒株出现和SARS流行;SARS流行持续和传播扩大与S基因进化变异相一致.所以认为,SARS-CoV毒株S基因变异可能在SARS出现和流行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野生动物接触人群SARS冠状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广东省特定人群野生动物接触与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联合检测野生动物接触人群血清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SARS-IgG),以判断SARS冠状病毒感染情况;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野生动物接触与SARS冠状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触山猪、黄掠、果子狸、蛇、穿山甲、巨蜥、猴和山鸡是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81(P=0.000)、4.64(P=0.000)、3.31(P=0.000)、1.93(P=0.039)、12.98(P=0.029)、19.89(P=0.001)、11.05(P=0.001)和2.21(P=0.018);与非野生动物从业人员相比,从事野生动物销售、果子狸饲养和在经营野生动物酒家从事野生动物相关职业是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1.55(P=0.001)、14.32(P=0.018)和8.14(P=0.04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触山猪和果子狸是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97(P=0.002)和2.95(P=0.022);与非野生动物从业人群相比,从事野生动物销售是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OR值为31.99(P=0.004)。结论从事野生动物销售可能增加SARS冠状病毒感染机会;山猪和果子狸是广东省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简便有效的更适合长期监测的牡蛎中诺如病毒核酸提取的方法。方法通过甘氨酸聚乙二醇富集后硅胶膜离心
柱法(方法A)和蛋白酶K生物消化后顺磁性硅胶基法(方法B)两种核酸提取方法,采用实时RT-PCR检测自然状态的牡蛎和人
工染毒状态的牡蛎来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没有差异,总体比较方法B的病毒回收率高。结论方法B优于
方法A,且方法B更快捷,故方法B更适合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9.
台山市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报告及发病率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乙肝病例的报告准确性,评估台山市乙肝的实际发病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台山市的报告发病率资料,对台山市报告的本辖区乙肝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清后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使用雅培试剂进行HBsAg、抗-HBeIgM和抗-HAVIgM检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按照卫生部发布的《乙肝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复核分类,根据复核分类结果对台山市实际发病率进行估算。结果2010年台山市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乙肝病例659例,其中急性、慢性和未分类病例分别为7、327、325例,报告年发病率为31.21/10万。共报告474例本辖区病例,其中急性、慢性和未分类分别为5、193、276例,其中已检测HBsAg、抗-HBeIgM、抗-HAVIgM、HBV—DNA的病例分别占97.89%(464/474)、26.37%(125/474)、17.93%(85/474)、4.64%(22/474)。69.201(328/474)的病例有肝炎症状或体征,69.83%(331/474)的病例肝功能异常,2种合并的病例有235例(49.58%)。403例病例采血经实验室检测复核分类,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其他病例分别为26、341、28和8例,分别占6.46%、84.62%、6.95%和1.99%,急性病例和慢性病例报告诊断和复核诊断一致的分别为2例(40.00%)和142例(89.31%)。根据复核分类结果估算2010年台山市实际发病率为3.95/10万。结论2010年台山市报告乙肝发病率可能高于实际发病水平,报告病例中实验室特异性诊断的比例较低。提示应在各级医院推广开展抗-HBeIgM等实验室特异性诊断项目,统一和修订乙肝报告标准,以保证病例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野生动物从业人员SARS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3年1月我省首先报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例后,我省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暴发,并在国内外迅速蔓延,直到2003年7月2日,全国疫情平息。2003年12月中旬。我省再次发生SARS疫情,并陆续出现4例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