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2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184篇
预防医学   94篇
药学   117篇
  1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作者用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MG_9,对50例肺腺癌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50例中有45例MG_9相关抗原表达阳性,阳性率90.0%。其中呈强阳性反应者37例,占82.2%。MG_9相关抗原表达阳性率和阳性强度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皆无明显关系。研究结果证实单抗MG_9对肺腺癌有较高的特异性,作为肺腺癌的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制备几种复合可降解基质膜片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在其上的生长情况。方法 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VEC) ,另采用两步盐析法提取牛骨 型胶原。将交联胶原包埋处理聚羟基乙酸 (PGA)、聚乳酸 (PL A)及聚β羟基丁酸 (PHB)形成可降解基质材料膜片 ,并接种牛 VEC,采用 MTT法比较 VEC在几种可降解基质材料膜片的生长情况。结果 胶原、PGA/胶原、PL A/胶原膜质地均匀柔韧 ,固定成形 ,具有一定弹性和吸水性 ;MTT比色实验表明 VEC在胶原、PGA/胶原、PL A/胶原上均生长良好 ,优于 PHB/胶原组。尤以 PGA/胶原所形成的基质材料固定成形 ,弹性和韧性好 ,VEC在其上贴附生长良好。结论 通过生物材料与人工可降解材料有机结合 ,PGA/胶原物理性能互补 ,是组织工程再造血管较理想的基质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73.
血管内皮细胞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观察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上清条件培养液,加入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之中,采用MTT法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率,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加入内皮细胞上清液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比对照组明显增加,且S期比例增高。结论:在瘢痕形成的过程中,内皮细胞被激活,激活的内皮细胞可能分泌某些活性物质,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刺激其进入细胞DNA合成期S期。  相似文献   
74.
双氯芬酸钠凝胶引起全身药敏性皮炎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男,60岁。因右膝关节肿痛5d,来我院骨关节科就诊。查体:右膝关节肿,膝前内侧压痛,浮髌试验(一),关节屈伸活动受限。X线片显示右膝关节骨质增生,骨赘形成。诊断:右膝退行性关节病。外用双氯芬酸钠(迪扶欣)凝胶,3次/d,每次1g,用药6d,患者出现全身散在分布的鲜红色咬口片,压之不退色,经皮肤科会诊为药敏性皮炎。立即停用迪扶欣凝胶,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0.1g、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维生素C注射液2.0g,1次/d,3d后全身症状消失,改用口服葡萄糖酸钙片1.0g、维生素C片0.2g,3次/d,7d后开始脱痂。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通过细胞融合方法将P170抗原负载树突细胞(DC),探讨能否有效诱导P170蛋白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方法通过贴壁黏附获得外周血单核细胞,用GM-CSF+ IL-4诱导培养DC,并以TNF-α促进DC成熟,于第7天收获DC,然后分3组:①DC与耐药细胞系K562/MDR细胞融合以负载P170抗原;②DC与K562/MDR细胞共培养;③单独DC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E-P170/FITC-HLA-ABC抗体双标细胞来评估融合率。将3组细胞分别与T细胞共同孵育5 d,通过MTT法比较各组T细胞对P170+靶细胞K562/MDR及HL-60/VCR的杀伤活性。结果采用PEG-DMSO诱导的DC与K562/MDR细胞的融合效率为(22.39±2.55)%,融合细胞同时表达DC表型和P170分子,HLA-ABC和P170双阳性表达率为(26.90±3.63)%,明显高于共培养组的(4.52±1.77)%,融合细胞能激活T淋巴细胞,显示出对P170+靶细胞产生抗原特异细胞毒作用,效靶比为25:1时,对K562/MDR细胞的杀伤率为(65.75±4.65)%,明显高于共培养组[(22.15±2.40)%]。结论K562/MDR与DC融合能够诱导P170蛋白特异的CTL应答,可用于多药耐药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76.
目的:常规应用植皮或单纯的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从美学角度讲存在一定的缺点.总结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头面部外伤性缺损早期修复中的应用情况.方法:①对象:选择2005-09/2007-1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住院的部分外伤性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5~51岁.面部缺损4例,头皮缺损7例,面部并头皮缺损4例,缺损面积3 cm×5 cm~ 7 cm×11 cm.②方法:积极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加强局部创面处理,待全身情况稳定、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的情况下,行清创、刃厚植皮术,覆盖除骨外露以外所有创面.同时或延期于缺损周围正常组织下埋置一至数枚容量不等(80~450 mL)的扩张器.皮片成活并稳定后,开始扩张器注水,约两三个月注水完成后行扩张器二期术,切除骨外露周围不稳定的瘢痕组织(包括早期植皮部分),用设计的扩张皮瓣覆盖缺损,完成修复.结果:1例头皮扩张器在扩张后期出现了外露,及时进行二期手术修复缺损.所有患者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在短期内均得到了有效修复,2例患者在二期术后出现了轻度的器官移位,术后半年症状消失,所有病例无瘢痕性秃发发生.结论:皮肤扩张可用于头面部外伤性缺损的早期修复,合理的选择、正确的应用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查找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方案。方法 新内镜中心验收中采用人工和全自动机清洗方法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终末漂洗用纯水及清洗消毒后内镜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合格原因并针对性进行改进。结果 纯水供给管道消毒前后内镜终末漂洗用纯水检测合格率分别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200(186,213)、1.5(0,6)CFU/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酶液浓度调整前后人工清洗消毒内镜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0.00%、91.67%。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AER)自身消毒前后,自动清洗消毒机空载运行后水标本检测合格率分别为3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97.5(8,175)、4(1.75,6.00)CFU/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管腔疑似有生物膜形成的内镜用2 000 mg/L过氧乙酸消毒后,合格率达100%。结论 新内镜中心纯水供给管道未消毒、内镜清洗环节中酶液浓度错误、AER未进行自身消毒、内镜管腔生物膜形成是此次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性改进后,问题得到解决。为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积极重视新内镜中心启用前的验收工作,消除造成内镜消毒不合格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经右房/肺动脉切口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优越性及操作要点。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9年7月年合并PH的VSD患者154例,采用右心室切口行VSD修补术者42例作为对照组,经右心房或肺动脉切口行VSD修补术者112例作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术后病死率、低心排量综合征发生率、肺动脉危象发生率、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监护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合并PH病例经右房/肺动脉径路治疗可减少其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79.
调查天津、河北不同地区内人群变应性鼻炎(AR)患病率,津冀地区AR患病率为9.1%(139/1524)。其中,沿海地区AR患病率均较山区、农村和天津市区低(均P〈0.01)。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与工作因素(P=0.002)和变迁因素(P=0.042)有关。  相似文献   
80.
采用PCR法扩增出蓖麻毒素B链基因,并将其与PMD18-T克隆载体相连接,经序列分析正确后插入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RTB,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入BL21感受态中,经IPTG于37℃诱导表达后,得到的融合表达的目的蛋白质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 000,利用Western与间接ELISA鉴定证明,其具有抗原性,为制备RTB单克隆抗体及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