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急性梗阻性胰腺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结合胆管压力的变化来探讨胰腺炎轻重程度与胆胰管梗阻时间及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结扎胆胰管的方法制成胰腺炎模型.分别于梗阻后4、8、12 h以及解除梗阻后1、3 d分别测定胆管压力.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Annexin V-FITC/PI和 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16.42±1.03)相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胆管压力明显增高(4,8, 12 h分别为49.98±3.05,90.20±8.66,589.00 ±60.10),而在解除梗阻后,压力迅速下降并在1 d即恢复正常(1,3 d分别为17.50±2.84, 16.37±0.46),变化显著(P<0.01).AnnexinV- FITC/PI检测显示梗阻4 h时细胞凋亡较多, 至梗阻12 h时,腺泡细胞凋亡明显减少而坏死增加;在解除梗阻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凋亡明显增多,坏死逐渐减少,变化显著(P<0.01). Caspase-3检测显示在梗阻4 h时凋亡表达最高,梗阻8 h已明显减少,12 h则以坏死为主要表达方式;解除梗阻后1 d仍以坏死为主,到第3天则表现出大量的凋亡,变化显著 (P<0.01).结论:胆管压力升高引起的胆胰液返流是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之一,并可引起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减少,而早期恢复正常胆胰管压力可使细胞凋亡增多,有效的阻止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72.
行ERCP治疗肝胆疾病时尽量减少胰管显影是预防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重要手段。我们在ERCP操作过程中,发现胆囊切除患者的胰管显影率比没有该手术史的患者要低,基于此发现,我们分组观察了154例ERCP胰管显影情况,并解剖了22具尸体的胆胰管。现将我们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Q值调整联合单眼视LASIK治疗近视伴老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国际屈光中心实施老视手术患者。34例非主视眼采用Q值调整联合单眼视LASIK治疗老视,非主视眼设定目标Q值比术前Q值向更负的方向变化0.3~0.5,保留的屈光度在-1.00~-...  相似文献   
74.
我们用维生素C(VC)、维生素E(VE)治疗5例职业性皮肤黑变病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职业史:4例患者均在某纺织印染厂印染车间工作。其中维修工1例,本车间作业工龄12年;另3例为印花工,作业工龄分别为6、9、10年。本车间还有9例患者,因皮肤病变较轻,未收入院。患者均接触活性染料、贝司染料、快磺素染料、缩聚染料等十几种染化料及东风粘合剂、750粘合剂、树脂等化学助剂。另1例患者在某地毯厂工作,从事染料化验工作;工作3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内镜下建立猪急性重症胆管炎模型的方法。方法20只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2组均行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模型组向胆总管内注射大肠杆菌,对照组向胆总管内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48、72h检测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清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1及内毒素水平,观察2组胆管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术后24、48、72h模型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血清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1及内毒素水平均高于术前和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逐步升高(P〈0.05),术前2组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胆管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肝脏肿大、淤血,胆管呈急性炎症表现。结论内镜下建立猪急性重症胆管炎模型简单、微创,可用于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电子胆道镜结合双频激光碎石仪治疗胆肠吻合术后胆道残留结石的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9月经腹壁窦道采用胆道镜治疗胆肠吻合术后胆道残留结石46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其中38例使用U100双频激光碎石.结果 取石取净率为95.7%( 44/46),1次取净结石者21例(45.7%),2次取净结石13例(28.3%),3.次取净结石8例(17.36%),4次以上者2例(4.34%),2例为远端肝内结石,胆管段状狭窄,胆道镜无法进入而取石失败.结论 电子胆道镜结合双频激光碎石仪能有效地治疗胆肠吻合术后胆道残留结石.  相似文献   
77.
经口内镜缝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估经口内镜缝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GERD)近期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对经胃镜、上消化道X线钡餐、食管PH检测等确诊的GERD 1 6例在电子胃镜下采用美国BARD缝合器缝合胃食管部 ,缝合部位选择齿状线下 1cm ,2针间距 1 5cm ,2结间距 2 0cm。比较术前及术后 1月症状积分、食管 2 4hpH变化、食管炎程度变化。 结果  1 6例共缝合 4 2针 ,2 1个结 ;平均手术时间 30min。术前烧心总积分 39,平均 2 4 4 ;反流总积分 32 ,平均 2 0。术后烧心总积分 1 1 ,平均 0 6 8;反流总积分 1 0 ,平均 0 6 3。烧心及反流术前术后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 (χ2 =1 9 5 ,1 6 33;P <0 0 0 5 )。术后 1月病人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pH <4 0时间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减少 (P <0 0 0 1 )。术后 1月食管炎程度明显好转 (χ2 =2 5 78,P <0 0 0 5 )。本组总有效率 93 8% (1 5 / 1 6 ) ,完全缓解 6 2 5 % (1 0 / 1 6 ) ,部分缓解 31 3% (5 / 1 6 ) ,无效 6 3% (1 / 1 6 )。并发症主要有 :出血 ,胸骨后疼痛。 结论 经口内镜缝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近期疗效肯定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8.
甲状腺激素对脓毒症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充甲状腺激素对脓毒症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干预组。制作盲肠结扎打孔(CLP)的脓毒症模型,应用荧光光谱分析仪检测自肠腔进入门静脉的荧光标记葡聚糖(FITC-D)的浓度,用透射电镜观察黏膜细胞间隙FITC-D颗粒的量。结果CLP后21h,假手术组血游离T3(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浓度分别为(3.44±1.40)pmol/L和(9.53±3.39)pmol/L,脓毒症组为(1.59±0.20)pmol/L和(3.41±2.14)pmol/L,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干预组FT3浓度为(3.40±1.65)pmol/L,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0.05)。假手术组门静脉FITC-D浓度(0.84±0.15)μg/ml,脓毒症组为(1.73±0.39)μg/ml,高于假手术组(P<0.01),T3干预组(1.16±0.26)μg/ml,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0.01)。电镜显示T3干预后的肠黏膜细胞间隙及毛细血管的FITC-D颗粒明显减少。结论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可降低大鼠肠黏膜的通透性,对脓毒症时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结肠镜进入回肠末段的重要性及其操作技巧。方法 采用日本PentaxE C3840F型结肠镜用单手操作法在检查全结肠的基础上进入回肠末段检查。结果 共检查405例病人,除10例因肠癌致肠腔狭窄,7例耐受能力差未能到达外,其余388例均送达回肠末段,成功率达95.80%。在回肠末段病变中,回肠末段炎72例(18.56%),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症24例(6.19%),溃疡性回肠炎11例(2.84%),回肠结核2例(0.52%),回肠克罗恩病4例(1.03%),回肠末段出血2例(0.52%),肠息肉3例(0.77%),回肠末段恶性淋巴瘤1例(0.26%)。在结肠病变中,肠癌55例(13.82%),结肠息肉75例(18.8;4%),克罗恩病7例(1.76%),溃疡性结肠炎34例(8.54%),结肠炎76例(19.10%),结肠黑变病2例(0.50%)。结论 回肠末段病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变具有多样性,在行肠镜检查时要重视回肠末段检查,同时应掌握肠镜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80.
553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96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后再行胆管引流术(EST+ENBD或EST+ERBD),257例单纯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对近期出现胆管炎发生率进行对照性研究。胆管炎发生率EST+ENBD或EST+ERBD组为0.00%,EST组为2.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后常规行胆管引流术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减少或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