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ERCP中十二指肠镜下胆管腔内超声胆管取石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十二指肠镜下胆管腔内超声(IDUS)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胆管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怀疑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100例,先进行ERCP,再行IDUS探查,而后行乳头切开取石,并对应用碎石网篮取石的患者取石后再次行IDUS检查.结果:胆管结石93例,癌栓1例,胆管絮状物1例、气体及Mirrizzi综合征各1例.无结石3例.胆管结石中37例应用碎石网篮取石,ERCP取石后仍残余结石3例.ERCP下诊断结石92例,可疑3例,无结石5例,最后结果表明误诊3例,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和敏感性分别为97%、94.8%;而IDUS无漏诊及误诊,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敏感性均为100%和100%.结论:IDUS可弥补ERCP的视觉误差且在确定胆管结石方面优于ERCP,尤其是在胆管扩张和Mirrizzi综合征时,同时可以预防ERCP胆管取石术中残余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光量子疗法治疗窒息性气体中毒76例疗效观察文卫牛凤云李军霞王芝兰高建华段莉洁邢朝霞自1990年5月~1996年5月我们采用光量子疗法(UBI)治疗窒息性气体中毒患者76例,有效率为98.8%,报告如下。一、病例和方法1.病例:共76例,男56例,女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超、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怀疑为胆总管结石且同时行B超、MRCP、ERCP的患者384例,对3种检查方法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84例患者中,最后经ERCP确诊胆总管结石者370例;B超诊断胆总管结石者268例,其中8例为假阳性,诊断准确率为70.3%(260/370);MRCP诊断362例,其中6例为假阳性,诊断准确率96.2%(356/370).有7例患者MRCP发现有胆总管结石和胆总管扩张,ERCP造影仅发现胆总管扩张,但在用取石网篮和取石气囊清理胆道时取出小结石.结论 B超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率,可作为最基本的检查手段,MRCP和E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MRCP可部分替代诊断性ERCP,联合应用MRCP和ERCP可提高胆管结石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处理食管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2009年2月~2010年2月内镜发现的食管黏膜下病灶作为入选对象,通过超声内镜(EUS)检查明确病灶大小、位置、性质,进行ESD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共计20例,18例(90%)完整剥离,2例ESD术后创面仍有肿瘤残留且病理报告低度恶性,后行外科手术扩大切除治疗.病灶直径0.4~2.9 cm(平均1.3 cm),手术时间30~190 min(平均55 min).其中1例穿孔经保守治愈.术后随访1~12个月,18例完整剥离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 ESD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对食管的SMT具有可完整剥离病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腔内超声联合ERCP、CA19—9对胆管良恶性狭窄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胆管狭窄多因胆管的良恶性疾病或毗邻脏器的压迫所致,由于难于取到病理活检,临床上对胆管良恶性狭窄诊断较困难。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MRCP、ERCP、腔内超声检查(IDUS)等技术在临床逐步推广应用,胆管狭窄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本文对近年来在我中心就诊的胆管狭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IDUS联合ERCP、CA19—9对胆管良恶性狭窄的诊断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利培酮单用与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利培酮)与治疗组(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每组各34例。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3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病性状态和抑郁、焦虑情绪,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镜直视下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对胃内恶性梗阻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58例胃癌合并恶性不全性梗阻患者,在胃镜直视下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结果 共置入27例贲门支架,5例胃体支架,26例胃窦幽门支架.胃镜直视下置入支架成功率100.0%(58/58),1个月后临床有效率93.1%(54/58).主要并发症为疼痛和粪隐血试验阳性,发生率分别为81.0%(47/58)和89.7%(52/58),经治疗后均缓解或消失,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胃镜直视下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治疗胃内恶性梗阻,是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大部分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植入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9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共199例行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患者符合研究条件,分为A、B两组,A组直接采用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共143例患者;B组采用胰管支架植入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共56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胆管插管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B组胆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7.4%(125/143)、96.4%(54/56)。两组患者并发出血比率分别为:10.5%(15/143)、1.8%(1/56);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5.6%(8/143)、5.3%(3/56);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13.3%(19/143)、3.6%(2/56);两组均无穿孔或死亡病例。组间比较,B组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胆管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出血及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胰管支架植入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可以提高困难ERCP的胆管插管成功率、降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作者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诊治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结合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EPT)或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成了能替代一部分外科手术治疗胰胆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检查后得出征象进行分析,建立CT诊断阑尾炎的评分标准。方法:对91例急性阑尾炎,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重建等方法,识别急性阑尾炎的CT特征并总结,建立CT诊断阑尾炎的评分标准。结果:通过CT 检查及制定的标准,提高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中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