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产前检查及早期手术治疗新生儿腹壁缺损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先天腹壁缺损患儿的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 本组6例中有5例一期行腹壁修补术成功,另有1例巨大腹裂的新生儿一期修复困难而将膨出的内脏用经等离子灭菌的输液袋包裹,等待新生儿腹腔发育而再次手术修补成功,效果良好.结论 产前诊断及多学科协作下产房外科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新生儿腹壁缺损患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重复畸形可发生在胃肠道任何部位,是消化道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又称肠源性囊肿.由于肠重复畸形发生的部位、形状、大小及肠管是否相通等病理改变各不相同,故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影像学表现义缺乏特异性,故术前确诊率较低[1,2].我们通过产前检查一部分胎儿消化道重复畸形可得到早期发现,重复畸形的消化道可分泌消化液及食物潴留,造成局部膨大,压迫正常肠管引起梗阻,临床上可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的可伴有下消化道出血,常需积极处理.我院在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间收治了小肠重复畸形20例,通过手术后治愈.现将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围产期超声检查的特征等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3.
常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由于心脏手术操作期间冠状动脉无血,无论采取什么心肌保护措施,心肌损伤都在所难免[1].近年来不停跳心脏手术使温心外科成了部分心脏外科医师推崇的心肌保护技术,但在实践中发现,空气栓塞,术中因操作困难导致的医源性损伤,以及缝合瓣膜不精细引起术后瓣周瘘等并发症时有发生,使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陷入尴尬局面.我们通过整合两种技术的优势,尽量避免每种技术的局限性,最大限度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限,在术中心肌保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共开展该类手术63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胃镜空肠置管全肠道营养(TEN)对胃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价值。方法 57例胃癌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TEN组经胃镜空肠置管行TEN支持治疗,全肠外营养(TPN)组行TPN支持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 57例胃癌术后胃瘫患者经TEN和TPN治疗治愈,TEN组胃功能恢复时间8~23d,平均(13±4.2)d,显著短于TPN组[13~31d,平均(18±5.1)d;P<0.05]。两组支持治疗第8天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TEN组免疫学指标CD4+、CD4+/CD8+、IgA、IgG、IgM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显著高于TPN组。结论经胃镜空肠置管TEN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胃功能恢复,是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β-G)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关系.方法 应用改良Fishman法检测35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试验组)和11例胆囊息肉患者(对照组)胆总管内胆汁中内外源性β-G活性.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当天胆汁中内源性β-G活性分别为(7859.1±738.5)、(2174.9±348.4)U/L(P<0.01);外源性β-G活性分别为(6786.1±544.3)、(1504.7±655.7)U/L(P<0.01);试验组中13例急性患者手术当天与术后第7天胆汁中外源性β-G活性分别为(8935.7±845.9)、(2176.1±956.7)U/L(P<0.05);22例慢性患者分别为(5137.2±540.7)、(1838.8±733.3)U/L(P<0.05);急性患者手术当天胆汁中外源性β-G活性明显高于慢性患者(P<0.05).结论 内、外源性β-G参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形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β-glucuronidase( β-G)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common duct stones.Method Using modified Fishman method to test the activities of the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β -G in 35 patients with primary common duct stones(experimental group) and 11 patients with cystic polypus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activities of endogenous β -G in the bile of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7859.1 ± 738.5 ),(2174.9 ± 348.4 ) U/L(P <0.01).While the activities of exogenous β-G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6786.1 ±544.3),(1504.7 ±655.7) U/L (P <0.01).In experimental 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exogenous β -G in the sample obtained on the day of operation and 7 days after operation from 13 cases with the acute inflammation [(8935.7 ± 845.9),(2176.1 ± 956.7) U/L]and from 22 cases with the chronic inflammation [(5137.2 ±540.7),(1838.8 ±733.3) U/L],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exogenous β -G in the sample obtained on the day of operation from the acute inflammation compared to those from the chronic inflammation (P < 0.05 ).Conclusions There is obv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either endogenous or exogenous β -G with primary common duct stones.And the endogenous β -G might be one of the fundamental cau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common duct stones. c inflammation (P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1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是否有转移分成两组,无远处转移组46例,远处转移组15例,其中根治性切除41例,姑息性切除11例,剖腹探查9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病理诊断Dukes A、B期20例,C期26例,D期15例,分别检测患者肿瘤组织、正常结直肠黏膜...  相似文献   
17.
消化道重复畸形可发生在胃肠道任何部位,是消化道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又称肠源性囊肿.由于肠重复畸形发生的部位、形状、大小及肠管是否相通等病理改变各不相同,故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影像学表现义缺乏特异性,故术前确诊率较低[1,2].我们通过产前检查一部分胎儿消化道重复畸形可得到早期发现,重复畸形的消化道可分泌消化液及食物潴留,造成局部膨大,压迫正常肠管引起梗阻,临床上可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的可伴有下消化道出血,常需积极处理.我院在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间收治了小肠重复畸形20例,通过手术后治愈.现将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围产期超声检查的特征等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行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术前营养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在我院胸外科行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血清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总中性粒细胞计数、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评价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根据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肺组、肺气肿组和肺纤维化组)。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比较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术前营养因素。结果:低血清白蛋白、高总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低PNI患者的OS显著降低(分别为P<0.001,P=0.032,P=0.008)。同时只有低血清白蛋白患者RFS明显降低(P=0.004)。正常肺患者中,低血清白蛋白患者OS显著降低(P=0.003)。肺纤维化患者中,低血清蛋白患者RFS显著降低(P=0.035)。多变量分析表明,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NSCLC手术切除患者OS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P=0.014与P=0.046)。结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NSCLC患者行切除术后OS和RFS的重要预后因素。血清白蛋白水平对合并肺气肿的NSCLC患者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