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21.
背景: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坏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已受到广泛关注.最近有报道指出激光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目的:观察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治疗急性心肌缺血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1/07在安贞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激光组、联合组,8只/组.方法:造模前3 d,经兔双侧胫骨穿刺抽取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和换液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行BrdU标记.各组兔均在全麻下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2周后,模型对照组在标记部位分3点注射0.6mL α-MEM培养基:细胞移植组同法注射等量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细胞总数约3×106个;激光组应用高功率CO2治疗仪进行激光心肌打孔3个,功率为5 J;联合组在标记点先行激光打孔,再在孔道周围心肌中层注射等量细胞悬液.主要观察指标:治疗4周后取出心脏,采用抗BrdU及抗肌钙蛋白T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梗死区心肌存活及分化情况,采用抗CD146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毛细血管密度,通过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通过计算心尖部位位移趋势及运动速度(应变)评价心肌阶段运动功能.结果:细胞移植组、联合组均检出岛状分布的双染阳性细胞,胞核呈黑色、胞浆呈棕色.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激光组、联合组治疗区血管密度均显著增加(P均<0.05),且联合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细胞移植组、激光组(P均<0.05),细胞移植组、激光组血管密度基本相似.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周细胞移植组、联合组左室射血分数、心尖段位移和应变值均明显改善(P<0.05),且与模型对照组、激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心肌微环境内存活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移植后联合激光心肌血运重建在增加心肌毛细血管密度方面优于单纯细胞移植或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治疗,在提高心脏功能方面的优势尚需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22.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的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固定方法对导管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留置PICC导管患者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分为3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缝合固定(A组)、免缝胶带交叉固定(B组)和思乐扣免缝导管固定装置固定(C组).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置管后留置期间导管固定的牢固性、并发症发生率、固定部位皮肤损伤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B组导管移位的发生率(57.5%)明显高于A组(12.5%,P=0.000)和C组(7.5%,P=0.000),导管脱出的发生率(15.0%)亦明显高于A组(0,P=0.034)和C组(0,P=0.034).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在B组(25.0%)明显高于A组(7.5%,P=0.034)和C组(5.0%,P=0.012);在A组中并发穿刺部位蜂窝织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20.0%比2.5%,P=0.034).A组患者出现固定翼下的皮肤压痕的发生率(37.5%)明显高于B组(5.0%,P=0.000)和C组(5.O%,P=0.000),且A组患者皮肤破损的发生率(22.5%)也高于B组(5.0%,P=0.023)和C组(0,P=0.005);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刺激痛在A组(52.5%)中明显增加,高于B组(0,P=0.000)和C组(2.5%,P=0.000).患者对3组不同导管固定法的满意度在A组(12.0%)显著低于B组(62.5%,P=0.000)和C组(90.0%,P=0.000),且C组满意度最高,明显高于B组(P=0.004).结论 思乐扣免缝导管固定装置固定法可以作为胶带和缝合固定的替代,具有等同于缝合法对导管的固定作用,预防了导管移位、脱出等导管相关并发症,同时也避免了缝合固定造成的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223.
目的观察及评价复合益生菌制剂对长航核潜艇员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受试艇员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 ,并以另一艘未出航的核潜艇艇员 (未出航组 )为空白对照。观察长航前后各组体液免疫指标血清含量变化。结果 (1 )未用药组航后IgG含量高于航前 ,IgM高于航前和未出航组 (P <0 .0 5 )。用药组航后IgA含量高于未用药组 ,而IgM低于未用药组 (P <0 .0 5 ) ,IgA亦高于航前和未出航组 (P <0 .0 5 ) ,IgG仅高于航前 (P <0 .0 5 )。 (2 )未用药组航后补体C3及B因子水平较航前和未出航组降低 (P <0 .0 5 ,P <0 .0 1 ) ,C4 则较航前升高 (P <0 .0 5 )。用药组航后与未用药组比较 ,C4 水平降低 ,而C3及B因子水平增高 (P <0 .0 5 ) ,但B因子低于航前 (P <0 .0 5 )。 (3)未用药组IL - 4水平航后较航前和未出航组升高 (P <0 .0 5 ) ,IL - 6较航前及未出航组升高 (P <0 .0 1 )。用药组航后IL - 4及IL - 6水平均明显低于未用药组 (P <0 .0 5 ) ,但IL - 6仍高于航前 (P <0 .0 5 )。 (4 )未用药组CRP及CIC航后的水平均较航前和未出航组升高(P <0 .0 5 )。用药组航后CRP及CIC低于未用药组 (P <0 .0 5 )。结论复合益生菌制剂可从多方面对长航核潜艇员的体液免疫功能进行调节 ,主要体现为阻抑核潜艇长航训练所致体液免  相似文献   
224.
225.
226.
王松  汪茂胜  周定荣  房芳  窦润鹏 《中草药》2020,51(8):2141-2150
目的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丹参酮Ⅱ_A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PCL)纳米胶束,并研究该胶束的细胞内分布及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丹参酮Ⅱ_APEG-PCL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条件,优选后的丹参酮Ⅱ_A PEG-PCL纳米胶束进行粒径、Zeta电位和透射电镜检测表征,并进行稳定性评价,以香豆素-6作为荧光探针,评价PEG-PCL纳米胶束在细胞内的摄取及分布,再进行细胞外存留药物实验,验证PEG-PCL纳米胶束促进药物的细胞摄取性能;采用结扎冠状动脉方法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评价丹参酮Ⅱ_APEG-PCL纳米胶束的药效作用。结果丹参酮Ⅱ_A PEG-PCL纳米胶束的优选工艺条件:丹参酮Ⅱ_A与PEG-PCL投料比为1.2∶10,转速为100 r/min,水化温度为37℃,采用旋蒸方式形成薄膜,然后冷冻干燥除尽有机溶剂,在水化超声形成纳米胶束;优选工艺后的丹参酮Ⅱ_A PEG-PCL纳米胶束粒径为(16.8±0.4)nm,Zeta电位为(-29.8±4.9)m V,载药量为(7.8±0.6)%,包封率为(86.4±5.2)%,稳定性良好;荧光实验表明,PEG-PCL纳米胶束可以促进药物的细胞摄取,进入细胞后,还可将药物聚集在线粒体周围,重合性良好;药效实验结果表明,丹参酮Ⅱ_APEG-PCL可以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病理变化,这些药效结果均明显优于丹参酮Ⅱ_A。结论丹参酮Ⅱ_A PEG-PCL纳米胶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丹参酮Ⅱ_A的心肌细胞摄取量,并聚集在线粒体周围,增强药物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7.
228.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及成瘤活性。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6例原代培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分选出CD133+、CD44+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及细胞周期,并绘制CD133+细胞生长曲线。将分选出的细胞经诱导向成骨肪细胞及成脂肪细胞分化,将原代鳞癌细胞、分选所得的CD44+细胞及CD133+细胞进行体内成瘤实验。 结果 经免疫磁珠分选法成功获得CD44+细胞、CD133+细胞,其纯度经检测均在94%以上,且主要处于G0/G1期。CD133+细胞在接种后第2天进入对数期,细胞倍增时间为3.22 d。经诱导后CD44+、CD133+细胞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及成脂肪细胞。皮下注射后第3天可触及新生肿物,在3种细胞成瘤实验中CD133+细胞组瘤体体积最大,HE染色显示符合低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表现。结论 免疫磁珠分选法可高效获得高纯度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CD44+、CD133+细胞均具有较强的多向分化能力,CD133+细胞成瘤性较强。  相似文献   
229.
心脏黏液瘤的超声心动图诊断(附139例手术对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139例心脏黏液瘤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利用二维超声(2DE)、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频谱多普勒观查黏液瘤的数目、位置、大小、形状、瘤蒂情况、表面特征、回声、瓣膜梗阻/返流、心脏继发改变,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超声心动图共检出左房黏液瘤110例、右房黏液瘤16例、双房黏液瘤5例、右室黏液瘤5例、左室黏液瘤3例,与手术结果对照:除1例右房内瘤体漏诊、4例左房内无蒂瘤体于术中发现均有狭窄短蒂连于房壁外,余结果均诊断正确。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心脏黏液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30.
目的 观察上下心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诊断方法,并探讨上下心与十字交叉心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确诊上下心患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彩色血流多普勒特征,探讨其诊断要点及诊断方法.结果 14例患者右心室及左心室均呈上下排列,其中9例为十字交叉心,5例为三尖瓣闭锁伴右心室发育不良及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12例为心房正位,13例房室连接关系一致,7例伴有完全性大动脉转位,7例伴有右室双出口,14例全部伴有室间隔缺损.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清晰显示室间隔定位,对上下心进行明确诊断;上下心不等同于十字交叉心,也可存在于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