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蚕丝,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浸提液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基本无细胞毒性。目的:观察蚕丝,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纤维细丝混合编织支架体外长期降解过程中降解液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蚕丝,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细丝混合编织支架材料置于完全培养基中体外降解14周,每周换液1次,测定各周支架降解液的pH值。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培养,实验组加入各周支架降解液和新鲜完全培养基各100μL,阴性对照组加入完全培养基200μL,培养4d。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支架降解液pH值的变化:前3周下降缓慢,从7.00降到6.89;第4周起下降较快,6—11周较低,在5.16—5.67之间;12—14周里上升趋势,回升到6.95。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增殖生长及形态状况基本相似。降解7—10周支架降解液对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细胞数量相对较少、较疏,而其余各周支架降解液对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1—6周及11—14周的支架降解液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细胞相对增殖率均在92.1%以上,毒性分级为0或1级;7—10周的支架降解液虽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但细胞相对增殖率为82.5%-87.9%,毒性分级为1级,为合格。表明蚕丝丝素,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混合编织支架降解液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22.
理想的组织工程韧带和肌腱的支架材料需具备耐受持续的高强度张力、耐磨损性好、无免疫原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降解性.目前应用于组织工程韧带及肌腱的支架材料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天然高分子材料与合成高分子材料.选择合适的支架材料非常关键,它必须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及合适的降解速度,才能在完成支架的使命后为正常组织的生长留出空间.本文对这两种材料制备的韧带和肌腱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制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B。)壳聚糖微球的壳聚糖-丝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观察将其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MSCs,以抗兔CD14、CD44等单抗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MSCs表面抗原鉴定,获得纯化的MSCs。采用乳化交联法获得包裹TGF—B,壳聚糖缓释微球,并将该微球负载在冷冻干燥获得的壳聚糖一丝素支架上。将培养的MSCs种植到支架上,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移植到兔关节软骨缺损处。移植空白支架的为实验对照组,移植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为实验组。主要观察指标,流式检测的MSCs细胞表面标记情况,微球的形态,支架与细胞共培养后电镜下情况,支架移植后的兔关节修复情况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流式检测MSCs第4代及第9代细胞的CD14及CD44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发现两代MSCsCD14表达基本呈阴性,CD44表达呈阳性,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扫描电镜观察所制备的微球基本呈球形,表面光滑,直径约为1μm,大小较均一,分散度好。细胞在壳聚糖-丝素三维支架上生长状态良好,电镜观察,可见支架孔隙内有细胞黏附生长。移植治疗后发现实验组修复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3个月实验组已经有较硬的类软骨组织填充修复,切片显示有软骨细胞规则排列,甲苯胺蓝染色为阳性,而对照组仅为纤维组织修复,切片显示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组织修复,软骨细胞排列紊乱,甲苯胺蓝染色阴性或弱阳性。结论负载TGF—β1壳聚糖微球的壳聚糖-丝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后移植治疗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4.
目的运用理化手段,进行几丁聚糖纳米(nanoparticles)混悬剂制备及其表征。方法2006年07月-2007年06月运用化学酸解、Co-60γ射线辐照、高压、超声波及稳定剂等综合理化手段制备几丁聚糖纳米粒子。应用透射电镜(TEM)和激光动态光散射仪(Zetasizer3000HS)进行几丁聚糖纳米粒子尺寸、形貌及分布的表征。结果制备的几丁聚糖纳米粒子为类圆球形;平均粒径25.3nm,占总粒子数99.1%,粒径分布图形较窄,表明颗粒大小均匀。结论运用以Co-60γ射线辐照为主要手段进行几丁聚糖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是一种简便、快速、无污染、重复性好的方法,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制备特异性抗乐果单克隆抗体(McAb)。方法:采用生产乐果的中间体硫磷酯与1,4-二氨基丁烷反应合成乐果半抗原,利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卵清蛋白(OVA)偶联,分别制备免疫原和包被原。将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特异分泌抗乐果McAb的杂交瘤细胞,并通过有限稀释法克隆化3次。用间接ELISA检测该McAb的效价和亲和性,用间接竞争ELISA检测与其他结构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结果:通过偶联,获得免疫原和包被原,半抗原与BSA和OVA的偶联比分别为13:1和11:1。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1株特异分泌抗乐果McAb的杂交瘤细胞,其培养上清与腹水效价分别为1:32和1:1024,McAb亲和常数为1.4×104L/mol,与氧化乐果的交叉反应率为10.6%,与其他所测结构类似的农药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5%。结论: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1株特异分泌抗乐果McAb的杂交瘤细胞,但McAb效价、亲和力都较低,与制备试剂盒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用包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纳米球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同多点肌内注射到糖尿病兔下肢缺血部位,以期使糖尿病兔下肢缺血症状改善,缺血部位形成新的血管。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BMSCs。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VEGF的PLGA纳米球,并检测其各指标。按100mg/kg耳缘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兔模型,14天后空腹血糖>16mmol/L确定为糖尿病模型。成模的糖尿病兔双侧下肢股动脉结扎制作下肢缺血模型,并分4组在股动脉结扎离断区进行多点注射治疗。PBS组、BMSCs组、VEGF组和BMSCs+VEGF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后各组兔子活动情况、大体解剖情况及下肢缺血区血管形成情况。结果 制备的PLGA纳米粒基本呈球形,分散较好,平均粒径为438.97±15.60nm。载VEGF的PLGA纳米粒包封率为87.4%,载药量为43.7μg/g。24h释放率55.48%。共选用28只雌兔制作糖尿病模型,死亡14只,成模12只,2只血糖没达到糖尿病模型标准。死亡率为50%,模型成功率为42.86%,不敏感率7.14%。移植后1个月发现注射PBS组的1只兔子胫骨有一1.0cm×1.5cm的溃疡,行走时呈拖行,另2只呈跛行。注射VEGF组3只兔子均呈跛行。注射MSC组有2只跛行,1只行走正常。注射BMSCs+VEGF组2只行走正常,活动自如,仅1只略呈跛行。从大体解剖结果及切片结果都可以看出移植BMSCs组、VEGF组及BMSCs+VEGF组在结扎股动脉后,可形成侧支循环,使股动脉远端保持充盈,血供良好,尤其是移植BMSCs+VEGF组形成的侧支较多。而PBS治疗组股动脉远端未见充盈,只有回流的股静脉增粗。结论 用包裹VEGF的PLGA纳米球与BMSCs共同多点肌内注射到糖尿病兔下肢缺血部位,对糖尿病兔下肢缺血区血管有促进生成作用,能改善动物模型下肢缺血的症状。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为研制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的甲胎蛋白(AFP)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用于定量检测血清中的AFP。方法 将自行研制的AFP单克隆抗体(AFP-McAb)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AFP多抗(AFP-PcAb)包被微孔反应板,研制成AFP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血清中的AFP与包被于微孔板上的AFP多抗结合,再与AFP酶标抗体结合,在TMB底物液作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蓝色。结果 该诊断试剂盒对305份临床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与放射免疫法相比总符合率为98.6%;对215份临床病人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与化学发光法相比总符合率为99.0%;灵敏度达10ng/ml。结论 该试剂盒检测AFP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HIV-1VN Jurkat细胞株HIV-1病毒分泌动力学及新生小牛血清对细胞生长及病毒产量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HIV-1VN Jurkat细胞分泌病毒的滴度、细胞活力指数、活细胞密度、病毒比分泌速率和细胞比生长速率进行观察来评价其动力学;通过对抗原纯度的变化来说明不同浓度的新生小牛血清对分泌的病毒质量的影响。结果:HIV-1VN Jurkat细胞分泌病毒的滴度与细胞活力指数、活细胞密度呈现正相关性;病毒滴度、病毒比分泌速率与细胞比生长速率不相关,随着小牛血清浓度的增加,抗原纯度有下降趋势。结论:细胞生长对数期几乎同步出现病毒分泌对数期,小牛血清浓度为9%~12%的培养基是最佳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制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壳聚糖微球的壳聚糖-丝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观察将其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MSCs,以抗兔CD14、CD44等单抗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MSCs表面抗原鉴定,获得纯化的MSCs。采用乳化交联法获得包裹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并将该微球负载在冷冻干燥获得的壳聚糖-丝素支架上。将培养的MSCs种植到支架上,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移植到兔关节软骨缺损处。移植空白支架的为实验对照组,移植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为实验组。主要观察指标,流式检测的MSCs细胞表面标记情况,微球的形态,支架与细胞共培养后电镜下情况,支架移植后的兔关节修复情况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流式检测MSCs第4代及第9代细胞的CD14及CD44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发现两代MSCs CD14表达基本呈阴性,CD44表达呈阳性,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扫描电镜观察所制备的微球基本呈球形,表面光滑,直径约为1μm,大小较均一,分散度好。细胞在壳聚糖-丝素三维支架上生长状态良好,电镜观察,可见支架孔隙内有细胞黏附生长。移植治疗后发现实验组修复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3个月实验组已经有较硬的类软骨组织填充修复,切片显示有软骨细胞规则排列,甲苯胺蓝染色为阳性,而对照组仅为纤维组织修复,切片显示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组织修复,软骨细胞排列紊乱,甲苯胺蓝染色阴性或弱阳性。结论负载TGF-β1壳聚糖微球的壳聚糖-丝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后移植治疗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