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利用反向点杂交技术建立HCV基因分型新方法。方法在HCV5’端非编码区(5’NCR)设计引物和分型探针(1.2.3.6型),采用反向点杂交分型技术对53例HCVRNA阳性(浓度均在102~107IU/mL之间)血清进行分型,并以基因序列分析作为金标准,对新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反向点杂交基因分型新方法检出的基因型有52例:1b型32例占60.38%,2a型4例占7.55%,6a型8例占15.09%.3b型8例占15.09%;未检出的基因型有1例,用基因序列分析也未能确定型别(失败的原因应是该HCVRNA扩增产物浓度偏低2.24×10^2IU/mL)。本研究的方法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100%,随机抽取20份标本再次检测的结果与前次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重复性好。结论相对现有的型特异性PCR分型、基因芯片、核酸序列分析等各种方法,反向点杂交技术用于HCV基因分型是一种准确有效和简便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脑原发性淋巴瘤免疫组化及形态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 7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lymphoma ,PCNSL)进行免疫组化及病理形态定量研究。方法 对瘤组织采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及LSAB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观察。另选取病变典型的切片应用HPIAS - 10 0 0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肿瘤细胞核的形态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7例均为B细胞淋巴瘤 ,共中大裂 -无裂细胞型 4例 ,小淋巴细胞型 2例 ,小裂细胞型 1例。各型淋巴瘤与对照组之间除椭圆度外 ,其余形态学参数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3组淋巴瘤两两间比较显示大裂 -无裂细胞型与小裂细胞型、大裂 -无裂细胞型与小淋巴细胞型除个别指标、多数参数两两间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或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小淋巴细胞型与小裂细胞型间 ,面积等效体积、等效圆直径、长径、短径、形状因子、矩形度、实面积 7项参数有显著性差异。其余 8项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形态定量的方法能对PCNSL做出准确的诊断 ,对于PCNSL的某些组织学分型能够提供客观的、准确的和定量的依据 ,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淋球菌(NG)、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5种病原体的单管多重PCR方法 .方法 以荧光定量PCR技术加另一种检测技术作为金标准,对单管多重PCR技术检测五种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 该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10-9fg/μl、100%、97.8%,20份临床标本连续5 d的重复性好.结论 单管多重PCR技术为检测STD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4.
食管癌病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管癌在我国较多见,其研究对于肿瘤的治疗及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食管癌病理学研究新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复习文献对14例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LymphomaofSpleen,PLS)进行免疫组化的研究,并检测其p53的表达情况。方法:对瘤组织采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及SP两步法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免疫组化染色14例瘤细胞均表达CD45阳性,13例B细胞性均表达CD20阳性,其中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3/14例),可表达CD43、CD79α和bcl2阳性;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4/14例),可表达CD79α、IgM、ALK阳性,IgD弱阳性;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2/14例),表达CD43、CD79α、bcl2、IgM阳性,IgD阴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14例),表达ALK阳性,CD30、CD3弱阳性。1例周围T细胞淋巴瘤,无其他特征型(1/14例),表达CD45Ro、CD3阳性,CD30弱阳性。14例PLS中6例(42.9%)表达p53阳性,而21例慢性增生性脾炎对照组中仅1例(5%)表达p53弱阳性,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LS较罕见,免疫组化染色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的意义。PLS多为B细胞型,普遍认为与脾脏白髓中B细胞恶性变有关。PLS中可有p53异常蛋白表达,其预后较脾脏继发性恶性淋巴瘤及其它恶性肿瘤为好。  相似文献   
26.
前列腺腺泡细胞癌是分泌细胞起源的恶性上皮性肿瘤,为目前世界上第6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2],也是男性第3位重要的肿瘤,占男性恶性肿瘤的9.7%.其死亡者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者的5.6%,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者的3.2%.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人源性乳酸杆菌的生物学特征,并对分离的人源性乳酸杆菌进行优选。方法对43株产过氧化氢(H2O2)乳酸杆菌利用CH-50L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测定其培养液的pH与H2O2浓度,并利用培养液进行抑菌试验。结果43株细菌中,有9株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有抑菌活性的乳酸杆菌培养液与无抑菌活性的培养液比较,其pH、H2O2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杆菌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主要依靠细菌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而乳酸及H2O2在抑菌活性中起到加强作用,不同菌株产生抑菌物质的种类或数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 通过对该科室的3台不同型号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测定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评价这3台仪器的可比性是否达到临床要求。方法 用Sysmex 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作为参考仪器,Sysmex 1000i和雅培1800作为实验仪器,采用仪器原厂质控物及患者的新鲜抗凝血标本,在该实验室这3台仪器上连续检测40d,分析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PLT)的检测结果。结果 3台仪器检测结果经F检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偏倚在1/2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CLIA′88)的最大允许误差范围内。结论 这3台仪器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能达到临床的要求。  相似文献   
30.
背景:现已认识到Toll样受体的活化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关系十分密切,Toll样受体与移植免疫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抗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中受体兔血清Toll样受体的变化。 方法:制备兔背部缺损模型,将受体家兔分为6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低、高剂量组、环孢素A低、高剂量组、联合用药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于移植前1 d开始肌肉注射5,10 μg/(kg•d)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5,10 mg/(kg•d)环孢素A,5 μg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5 mg环孢素A,1 mL/d生理盐水,连续用药10 d。 结果与结论:各组移植后Toll样受体4,7,8,9水平均较移植前升高,移植后14 d达到高峰。移植后4,7 d生理盐水组Toll样受体4水平高于联合用药组(P < 0.05)。移植后7 d生理盐水组Toll样受体7高于其他各组(P < 0.05),Toll样受体8高于环孢素A高剂量组(P < 0.05)。各组移植不同时间点Toll样受体9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抗家兔皮肤移植反应中,Toll样受体4,7,8,9水平在皮肤移植后明显升高,当皮片排斥后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表明Toll样受体参与排斥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