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目的 研究2,5-己二酮(2,5-hexanedione,2,5-HD)对大鼠坐骨神经和运动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Wistar大鼠分为400 mg·kg~(-1)·d~(-1),5-HD染毒0、7、14、21-,28 d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时间坐骨神经横断面NGF水平和坐骨神经NGF mRNA水平.选用0、2.5、5.0、10.0、20.0 mmol/L 2,5-HD染毒神经元瘤细胞VSCA.1,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NGF水平的改变;并选用10.0 mmol/L2,5-HD作染毒剂量,观察0、1、3、6、12、24、48 h NGF水平的变化.结果 随染毒时间延长,坐骨神经NGF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坐骨神经NGF mRNA水平在染毒14 d(2~(-△△Ct)=3.46)、21 d(2~(-△△Ct)=5.28)和28 d(2~(-△△Ct)=3.10)高于染毒0d(2~(-△△Ct)=1)和7 d(2~(-△△Ct)=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染毒剂量组VSCA.1细胞N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88,P<0.01);5.0、10.0、20.0 mmol/L组NGF平均荧光强度值(分别为43.24±7.52、43.48±10.86、63.13±10.68)高于0 mmol/L组(16.32±4.20)(q值分别为19.92、19.72、32.78,P值均<0.01)和2.5 mmol/L组(19.78±2.66)(q值分别为17.50、17.42、30.63,P值均<0.01);20.0 mmol/L组高于5.0、10.0 mmol/L组(q值分别为13.04、11.71,P值均<0.01).10.0 mmol/L 2,5-HD染毒不同时间VSCA.1细胞N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69,P<0.01);染毒6、12、24、48 h NGF平均荧光强度值(分别为18.66±2.89、23.14±6.08、27.66±6.11、17.25±3.05)高于染毒0 h(10.18±1.81)(q值分别为9.64、15.74、21.76、8.50,P值均<0.01)、染毒1 h(9.31±1.28)(q值分别为10.28、16.17、21.95、9.20,P值均<0.01)和染毒3 h(10.44±2.13)(q值分别为9.25、15.24、21.17、8.10,P值均<0.01);染毒12、24 h NGF平均荧光强度值高于染毒6 h(q值分别为5.24、10.77,P值均<0.01)和染毒48 h(q值分别为7.31、13.26,P值均<0.01).结论一定时间内,2,5-HD可导致大鼠坐骨神经和运动神经元NGF的水平升高,有剂量(时间)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32.
甲氨基阿维菌素的致突变性、致畸性及亚慢性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与方法:本文报道了甲氨基阿维菌素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 试验,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及致畸试验的研究结果。结果与结论:其剂量在6. 3~25. 2mg/ kg 的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微核率比较,结果无显著意义( P > 0105) 。10~500μg/ 皿剂量组Ames 试验及15. 8~63mg/ kg. bw 剂量组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致畸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对大鼠无明显母体毒作用和胚胎毒作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高剂量组雌性大鼠(9. 26mg/ kg. bw) 尿素氮、雄性大鼠(12. 6mg/ kg. bw) 尿素氮及白蛋白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改变,雄、雌性大鼠肾脏脏器系数有显著的改变( P < 0105) 。雄性大鼠(12. 6mg/ kg. bw) 体重明显降低( P < 0105) ,比雌性大鼠影响略大。亚慢性毒性最大耐受剂量雌性大鼠为1. 16mg/ kg. bw ,雄性大鼠为1. 57mg/ kg. bw。  相似文献   
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在北京召开第192期双清论坛,围绕"营养与健康"、"慢性病流行病学"及"环境与健康"展开研讨。在营养与健康领域,专家建议建立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膳食模式来防治慢性病和代谢性疾病。围绕慢性病流行病学,专家强调大型自然人群队列在支撑精准预防国家战略上的重要意义以及利用大队列开展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环境与健康领域着重讨论了环境暴露的表观跨代传递及子代对环境应答的调控机制。此次双清论坛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总结了预防医学发展的关键前沿基础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34.
苯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G分带技术及标准的微量全血培养法检测苯中毒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及数目畸变。中毒组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率与对照组的比较未显示差异 ,但结构畸变类型出现特异性改变。染色体数目畸变率及其中亚二倍体率中毒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苯中毒患者是苯致白血病的高危人群 ,深入研究染色体畸变在苯诱导白血病过程中的作用 ,对筛选高危职业人群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西布曲明干预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ICR小鼠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雄性ICR小鼠8周,建立肥胖小鼠模型。西布曲明(7 mg.kg-1.day-1)灌胃干预8周。然后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胰岛素耐量试验(ITT)及microPET显像;测量小鼠的体重、脂肪组织重量及血生化指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肌肉组织中糖代谢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西布曲明干预组小鼠体重显著减轻(P<0.05),皮下脂肪、内脏脂肪重量显著降低(P值均小于0.01),空腹血糖显著降低(P<0.05)。ITT试验中,西布曲明干预组小鼠各时间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在90分钟时有显著性(P<0.05);血糖的曲线下面积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西布曲明干预组小鼠的棕色脂肪摄取葡萄糖增多(P<0.05),但肌肉组织内糖代谢相关基因GLUT4、GYS1、HK2、PGC1、IRS1和MSTN的表达量没有显著改变。结论:西布曲明可以减轻小鼠体重,减少白色脂肪重量,增加棕色脂肪代谢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西布曲明改善肥胖小鼠葡萄糖代谢的作用可能与肌肉组织中的GLUT4、GYS1、HK2、PGC1、IRS1和MSTN的表达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36.
苯—DNA加合物类型与化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就苯及其代谢产物与DNA形成的加合物类型的判定方法以及不同类型苯-DNA加合物的化学特性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37.
剂量 反应关系是毒理学的重要概念 ,一直用于对化学品、药物、物理等有害因素进行毒性预测和外推 ,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以此为基础进行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 ,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控制措施。最近毒理学界提出了一种新的剂量 反应关系模型 ,即毒物兴奋效应模型 ,对过去公认的阈值模型和线性非阈值模型提出了挑战。本文对毒物兴奋效应模型的概念及其在环境、医学、公共卫生领域产生的影响及引起的讨论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在高浓度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_(2.5))暴露职业人群中,探讨血清克拉拉细胞蛋白(Clara cell protein,CC16)水平与肺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90名男性焦炉工人作为暴露组,其中低PM_(2.5)组215人、高PM_(2.5)组175人,同地区的对照组工人115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CC16水平,使用便携式电子肺活量计测量研究对象肺功能的改变。结果 3组人群血清CC16水平随PM_(2.5)暴露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研究发现FEV_1/FVC与血清CC16水平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r=0.094,P=0.035)。简单线性回归校正年龄、身高、体重、饮酒和吸烟,亦发现在全人群中FEV_1/FVC随血清CC16降低而降低(P=0.045)。在非吸烟人群中,FEF_(25%~75%)%和FEV_1/FVC与血清CC16水平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但在吸烟人群中,各项肺功能指标与血清CC16水平之间均无线性相关关系。年龄分层后发现,在年龄≤36岁的人群中,FEF_(25%~75%)%、FEV_1%和FEV_1/FVC随血清CC16的降低而降低(P分别为0.032、0.036和0.029),但在年龄 36岁的人群中,并未发现各项肺功能指标与血清CC16显著关联。结论高浓度PM_(2.5)暴露职业人群血清CC16水平与肺功能降低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血清CC16水平改变可以作为高浓度PM_(2.5)暴露致肺损伤的效应标志物。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人类疱疹病毒(EBV)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试验的影响因素。方法用B95-8细胞制备EBV,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测定EBV滴度以确保病毒有效性,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研究环孢霉素A(CSA)的浓度、CSA加入时间、淋巴细胞浓度3个因素对EBV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试验的影响,选择最优化条件对三氯乙烯接触工人的B淋巴细胞进行转化。结果制备的病毒滴度分别为5.45×106/ml和1.06×106/ml。不同浓度CSA(0.2、1和2μg/ml)作用以及不同加入时间(同时加入或2h后)B淋巴细胞均成功永生化;正常人B淋巴细胞转化时淋巴细胞浓度不低于2×106/ml时方能成功永生化,而接触三氯乙烯工人的淋巴细胞在1×106/ml浓度下亦转化成功。不同条件下转化成功的B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别,显微镜下可见B淋巴细胞体积增大并聚集成团。结论在建立B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的过程中,CSA浓度和加入时间对转化结果未见影响,而淋巴细胞与EBV接触时的细胞浓度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接触三氯乙烯工人的B淋巴细胞在1×106/ml浓度下亦转化成功,推测与淋巴细胞致敏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