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脊柱滑脱复位内固定系统(spondylolisthesis reduction system,SRS)复位内固定、单枚斜向Cage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6年6月,对58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腰椎管减压、SRS复位内固定、单枚斜向Vigor Spacer Cage椎间融合和小关节突间植骨的手术治疗。男47例,女11例;年龄32~66岁,平均45.8岁。病程3个月~7年,中位病程25个月。根据Meyerding分类法,Ⅰ度滑脱38例,Ⅱ度滑脱20例。L4、5滑脱21例,L5、S1滑脱37例。44例为峡部裂性,14例为退行性。椎间高度1.5~10.5mm,平均5.1mm。结果患者手术时间50~90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量200~500mL,平均250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5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8个月,平均23.6个月。根据Macrab评定标准,优5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8.3%。Ⅰ度滑脱者完全复位;Ⅱ度滑脱19例完全复位,1例复位1/2;完全复位率98.3%。术后3~6个月57例椎间融合,融合率98.3%。患者椎间高度恢复至9.6~12.5mm,平均11.6mm,且随访期内无高度丢失。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SRS复位内固定、单枚斜向Vigor Spacer Cage椎间融合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复位稳定满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寻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和对策,以便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方法 统计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92例,其中56例存在一定的医源性原因.从原发伤、原手术、治疗方式是否合理等方面分析其不愈合原因,总结再次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56例经再次手术更换合理的内固定方式、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医源性为股骨... 相似文献
16.
RF-Ⅱ复位内固定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RF-Ⅱ复位内固定、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7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RF-Ⅱ复位内固定、VigorSpacer椎间融合和小关节突间植骨的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27例,Ⅱ度滑脱10例;L4/5滑脱12例,L5/S1滑脱25例;33例为峡部裂性,4例为退行性。结果:随访10~38个月,平均23.6个月,33例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89.2%;27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10例Ⅱ度滑脱8例完全复位,椎间融合率97.3%;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4.1mm恢复至术后11.7mm,无高度丢失。结论:后路减压、RF-Ⅱ复位内固定、VigorSpacer椎间融合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后路腰椎滑脱手术失效原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随着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手术日益普及,手术带来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尤其腰椎滑脱后路手术后失效,应当引起骨科临床医生的重视。笔者随机抽取从1998年6月~2002年6月13例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手术后失效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腰椎滑脱减压复位内固定失效的原因,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RF-Ⅱ复位、Vigor Spacer椎间融合器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并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9年6月2002年6月,对37例腰椎滑脱患进行腰椎管减压、RF-Ⅱ复位内固定、Vigor Spacer椎间融合和小关节突间植骨的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27例,Ⅱ度滑脱10例;L4,3滑脱12例,L6S1滑脱15例:23例为峡部裂性,4例为退行性。结果:随访10-38个月,平均23.6个月。通过对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和X线片滑脱复位程度比较,37例中33例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89.2%;27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10例Ⅱ度滑脱8例完全复位,椎间融合率97.3%: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4.1mm恢复至术后11.7mm,且无高度丢失。结论:后路减压、RF-Ⅱ复位内固定、Vigor-Spacer椎间融合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复位稳定满意。 相似文献
19.
腓骨段移植治疗肱骨干骨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1岁,3.5年前因车祸致左肱骨干中段骨折,在外院手术内固定后3个月拍片示骨折愈合欠佳,再次行钢板固定植骨术,术后3个月去石膏,自觉有轻微异常活动,未重视,逐渐开始骑自行车,恢复工作。3周前再次摔伤左上臂,即肿痛,不敢活动,于2004年10月10日来我院。检查:左上臂前侧15 cm长纵形疤痕,中下段肿胀,压痛,异常活动,肘关节屈95°伸165°, 相似文献
20.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诊断及治疗上仍有不同的意见。本组报告22例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男9例,女13例,男女比例1:1.4。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3岁。其中20岁以下的3例(13.6%),20~40岁的12例(54.5%),40岁以上的7例(31.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