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86篇 |
免费 | 117篇 |
国内免费 | 8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85篇 |
妇产科学 | 11篇 |
基础医学 | 146篇 |
口腔科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546篇 |
内科学 | 378篇 |
皮肤病学 | 61篇 |
神经病学 | 22篇 |
特种医学 | 13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232篇 |
综合类 | 1002篇 |
预防医学 | 919篇 |
眼科学 | 49篇 |
药学 | 378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236篇 |
肿瘤学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83篇 |
2013年 | 135篇 |
2012年 | 161篇 |
2011年 | 184篇 |
2010年 | 194篇 |
2009年 | 205篇 |
2008年 | 207篇 |
2007年 | 207篇 |
2006年 | 242篇 |
2005年 | 233篇 |
2004年 | 233篇 |
2003年 | 209篇 |
2002年 | 187篇 |
2001年 | 158篇 |
2000年 | 148篇 |
1999年 | 123篇 |
1998年 | 126篇 |
1997年 | 90篇 |
1996年 | 117篇 |
1995年 | 83篇 |
1994年 | 81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22篇 |
1978年 | 23篇 |
1977年 | 16篇 |
1976年 | 7篇 |
1975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前瞻性地探讨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评价头颈部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经颈部淋巴结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鳞癌患者(舌癌5例、鼻咽癌5例、喉癌3例、口底癌3例、口咽癌1例、喉咽癌1例、面颊癌1例和唇癌1例)进行颈部常规MR和DWIBS扫描,测量淋巴结的ADC值,选定鉴别转移性和良性淋巴结的最佳ADC阈值,并比较DWIBS与常规MRI显示和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能力.两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常规MR检查计数淋巴结共101枚,诊断转移性淋巴结58枚;常规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78%(47/60)、特异度为81%(44/54)、准确度为80%(91/114)、阳性预测值为82%(47/57)、阴性预测值为77%(44/57).DWIBS计数淋巴结共114枚,转移性淋巴结(60枚)的平均ADC值为(0.945±0.122)×10-3mm2/s,低于良性淋巴结(54枚)的平均ADC值(1.210±0.151)×10-3 mm2/s(t=-10.354,P<0.01).以1.090×10-3 mm2/s作为ADC阈值,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53/60)、80%(43/54)、84%(96/114)、83%(53/64)和86%(43/50).结论 DWIBS有助于诊断头颈部鳞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较常规MRI可提高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设计和实现基于通用激光扫描仪的胶片剂量测量和验证系统。方法采用胶片饱和冲洗、非线性光学校正、多分辨率阈值滤波、离散傅里叶逆变换图像复原等方法,消除了普通扫描仪用于胶片剂量学定量处理中的各种伪影、噪声和畸变;采用过响应系数校正方法消除测量胶片对低能散射光子的过响应,改善了胶片剂量测量的准确性;采用γ结合NAT指标的方法对放疗计划进行二维定量验证,给出可视化图形表达和具有定量数据的验证结果。结果和三维水箱系统、VeriSoft胶片测量系统相比较,研制系统对放疗剂量的测量结果在±2%内符合一致,对IMRT放疗计划的定量验证结果在±3%内符合一致。结论该系统能够实现对放疗剂量的高精度测量和对适形调强放疗计划剂量的可靠验证。 相似文献
104.
骨巨细胞瘤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骨巨细胞瘤(GCT)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GCT继发ABC的X线、CT、MRI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和总结其影像征象。结果12例中6例病变发生于长管状骨,6例发生于盆骨。12例病变X线均表现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10例呈偏心性破坏,2例为中心性破坏;4例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6例骨皮质中断,4例出现软组织肿块,有明显硬化边者2例。10例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均呈多囊的囊实性膨胀性肿块,8例为边缘性实性结节,2例为实性基础上的广泛囊变,全部患者均可见多个液一液平面,7例出现软组织肿块;1例肿块内可见局灶性含铁血黄素沉着。8例行螺旋cT平扫、增强、CT血管成像(CTA)和三维(3D)多平面重组(MPR),病变显示为囊实性肿块,骨皮质破裂并形成软组织肿块5例,6例肿块内出现液.液平面,全部肿块实质性部分和囊壁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3例肿块内可见增粗迂曲的供血动脉,未发现动静脉畸形。12例手术所见和术后病理显示肿块均由多发含血的囊腔和实性部分组成,病理诊断结果均为GCT伴发ABC,其中Ⅱ级GCTl0例,Ⅲ级2例。结论GCT伴发ABC并不少见,充分理解其病理组织学基础,并选择恰当的影像检查方法(X线+MRI或X线+CT)对其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5.
106.
3种抗缺氧药物对筑路工人急进海拔4 600m不同时间血红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抗缺氧药物对筑路工人急进高海拔地区不同时间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受试者随机分为服药组A组(复方1号)、B组(复方2号)、C组(复方3号)和对照组(D组),每组(23~24)人.启程时开始服药,每天早、中、晚各服药一次,连续服药3周.到达海拔4 600m施工现场第1天、3天、7天、15天进行血红蛋白测定,与服药前血红蛋白比较.结果:进驻后第一天各组血红蛋白与服药前组内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第15天复方2号组、安慰剂组与服药前组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第1天与第3天、第15天各组组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第一天与第7天比较,除复方2号组外其余各组组内比较,均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第3天与第15天复方1号组、复方3号组组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种抗缺氧药物均不同程度改善红细胞携氧功能,以复方1号、复方3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7.
歼击机飞行员改装体检脊柱病症的医学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近几年来我院改装体检歼击机飞行员脊柱病症健康鉴定进行归纳总结。方法收集分析了261例歼击机飞行员体检和X线、CT的影像诊断资料,并对因脊柱病症体检不合格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歼击机飞行员体检中,脊柱影像诊断中以腰椎间盘突出(49例)最多,但多数没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有20例因脊柱病症不合格,其中腰椎双侧峡部裂伴Ⅰ°滑脱9例,占不合格总数的45%,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外科体检中应该重点加强对脊柱的检查,影像诊断应结合症状和脊柱功能作出鉴定,必要时应作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8、IL-10和血Ca2+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AP)发病过程中血清IL-8、IL-10、血Ca2+含量变化,分析其变化规律,判断病情的发展及变化.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对52例AP及30例健康对照组(NS)IL-8、IL-10、血Ca2+的水平比较.结果AP患者血清IL-8、儿-10水平明显高于NS组(P<0.05),在发病第1天,重症胰腺炎(SAP)与轻症胰腺炎(MAP)血清Ca2+水平明显降低,而在AP病程中、后期无明显差异.结论IL-8、IL-10参与了AP发生发展过程,且IL-8、IL-10、血Ca2+水平可以作为AP病情轻重及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