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13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31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16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胰岛素抵抗的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对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仅对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有了更新的认识,同时将胰岛素抵抗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与延伸,促进了包括内分泌代谢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及妇科疾病等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使心、肾、内分泌、妇科等多学科疾病的诊治融为一体,并向前大大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22.
观察5例初发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经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稳定好,有的仅用小剂量或停用胰岛素,单用饮食疗法或口服磺脲类药,病情也能稳定半年到一年。这说明这些患者胰岛尚有部分功能。其病情可自然暂时缓解。即所谓糖尿病患者的“蜜月期”。这些病人在应激情况下,可再次出现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因此,对这些病人应注意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P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53例PCN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3例PCN中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22 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13例(伴高级别转化1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12 例(伴相关浸润性癌 2例,伴高级别异型增生1例),导管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6 例(伴相关浸润性癌1例,伴原位癌2例).免疫表型:(1)22例SCN:22例均表达上皮标志物CK、CK7、CK19,10例表达α-inhibin,22例均不表达CgA、Syn、CD56、vimentin,Ki-67增殖指数均约1%;(2)13 例 SPN:13 例均表达 PR、CD10 及 β-catenin,6 例表达vimentin,5例表达Syn、CD56、CK7,13例均不表达CgA,Ki-67增殖指数均<1%,仅1例伴高级别转化Ki-67增殖指数>4%;(3)12 例 MCN:12 例均表达 CK、CK7、CK19,均不表达 MUC2、MUC5AC,上皮下间质表达 ER、PR、α-inhibin,2例相关浸润癌高表达MUC1,Ki-67增殖指数>5%,余病例Ki-67增殖指数均<1%;(4)6例IPMN:6例均表达CK、CK7、CK19、MUC5AC,3例胰胆管型表达MUC1,3例肠型局灶表达MUC2,IPMN伴原位癌及相关浸润癌Ki-67增殖指数>5%.结论 PCN是一组罕见病变,与胰腺实性肿瘤相比预后较好,掌握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有利于确诊,并对规范化治疗、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罗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的代谢和性激素紊乱的作用。方法 48名PCOS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非肥胖组和肥胖组。每位患者每天空腹口服 4mg罗格列酮,共 12周。测定治疗前后BMI、腰臀比(WHR)、胰岛素、胰岛素原 (PI)、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血脂、血压、肝功能、肾功能、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FSH、LH、睾酮 (T),观察月经、卵泡发育情况(阴式或腹式B超 )。结果 罗格列酮治疗前,与非肥胖组相比,肥胖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FPI、FINS、FPG、PAI 1、T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 05)。非肥胖组罗格列酮治疗后,FPI、FINS、HOMA IR、PAI 1、L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肥胖组罗格列酮治疗后,SBP、TG、TC、FPI、FINS、HOMA IR、FPG、PAI 1、T、L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 )。结论 罗格列酮可降低PCOS患者的FINS、FPI、PAI 1、TG等水平,起到有效治疗及预防PCOS患者并发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代谢并发症的作用;罗格列酮可降低LH、T,调整生殖内分泌紊乱,调节月经周期,促进优势卵泡发育,治疗不孕症。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提高醛固酮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6-2005年所有病理诊断为醛固酮瘤的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左侧肾上腺腺瘤132例,右侧119例,双侧5例,多发腺瘤4例。260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症状。生化检查中,低血钾206例,糖耐量减低26例。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测定中,207例高醛固酮伴低肾素,19例高醛固酮伴高肾素。182例患者行体位激发试验,93例患者直立位时醛固酮水平较卧位时降低,89例醛固酮升高。260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血压恢复正常236例,其余24例患者血压较术前下降。结论 完善检查手段可提高醛固酮瘤的检出率,确诊需病理检查,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罗格列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格列酮是迄今为止作用最强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可纠正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高黄体生成素血症等,促使正常排卵及生育,并可预防及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降低并发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代谢并发症的危险,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8.
29.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5—2001年间收治的134例PA患者进行分析。患者行PRA-AⅡ-ALD测定、安体舒通试验、肾上腺影像学检查等。其中126例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血浆肾素活性(PRA)(0·157±0·102)ng/(mL·h),醛固酮(ALD)(321·72±152·13)pg/mL。108例行安体舒通试验,阳性者96例。肾上腺B超、MRI、CT或SCT定位检查,其阳性率分别为70·2%、100%和93·6%。126例接受手术患者中,单侧腺瘤98例,双侧增生25例,腺瘤伴增生3例。术后腺瘤大部分效果良好,15例增生者术后效果良好,其余10例较差。结论PRA-AⅡ-ALD测定、安体舒通试验等是PA的主要定性方法,PA定位主要依靠肾上腺B超、MRI、CT及SCT检查,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手术。 相似文献
30.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性激素水平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测定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性激素水平,并探讨其在PCOS发病、进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非肥胖对照组(Ⅰ组,n=15)、肥胖对照组(Ⅱ组,n=15)、PCOS非肥胖组(Ⅲ组,n=33)、PCOS肥胖组(Ⅳ组,n=36)胰岛素原(PI)、血浆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Ⅰ).结果:Ⅲ组与Ⅰ组、Ⅲ组与Ⅳ组、Ⅳ组与Ⅱ组比较,PI、PAI-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Ⅰ组、Ⅲ组与Ⅳ组比较,IGF-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在PCOS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