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目前,我国慢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和临床诊断按200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诊断,临床上存在部分漏诊和误诊,现对我院118例病理诊断慢重肝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窦毛细血管化(LSC)的关系。方法对200例CHB肝样本作COX-2、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就其表达变化与LSC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LSC占该组病例80%以上,有轻(灶性)、中(片状)、重度(弥漫)表现。电镜示肝窦内皮撕裂,基膜形成,窦内皮细胞出芽形成血管腔,贮脂细胞转化肌成纤维细胞,COX-2、VEGF、Ⅳ型胶原(Co-Ⅳ)及网状、胶原、弹力纤维表达与LSC的轻重程度呈同步关系。结论肝组织COX-2、VEGF表达增强可促进LSC及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8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肝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bFGF mRNA的表达及其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血管增生、改建及肝血管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对120例CHB及50只CC14诱导肝损伤大鼠肝标本进行bF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bFGF mRNA原位杂交,并检测了CHB肝组织中α-SMA、FN、LN、CoⅣ表达与bFGF的关系。结果:随着CHB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血管病变加重,bFGF在肝血管及肝窦壁表达强阳性率逐渐上升(P<0.01),部分固缩性肝细胞也未强阳性显示。原位杂交显示,bFGF mRNA主要分布于血管纤维化区域肝窦壁及部分肝细胞。同时bFGF在肝组织的表达与α-SMA、FN、LN及CoⅣ呈同步关系。结论:bFGF通过激活血管及肝窦内皮细胞,引发肝血管增生及内皮细胞凋亡,在细胞外基质等参与下,最终导致肝血管纤维化、肝窦毛细血管化及假小叶纤维间隔形成。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研究HBV不同感染状态对CCL20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CL20在乙肝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基因体外转染技术,建立HBV不同感染状态的肝细胞模型,以内对照定量RT-PCR检测HBV不同感染状态下CCL20的表达水平。结果 HBV不同感染状态下CCL20的表达水平不同,HBV未感染肝细胞CCL20表达水平为(2.65±0.02)pg(10μ1)^-1(10^6)^-1细胞,HBV短暂感染肝细胞CCL20的表达水平为(3.43±0.02)pg(10μ1)^-1(10^6)^-1细胞,而HBV持续感染肝细胞CCL20的表达水平为(1.22±0.04)pg(10μ1)^-1(10^6)^-1细胞,上述三种不同感染状态下肝细胞表达CCL20的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HBV短暂感染肝细胞〉未感染肝细胞〉HBV持续性感染肝细胞(P〈0.05)。结论 HBV的不同感染状态影响了CCL20的表达。  相似文献   
85.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与体视学技术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动态变化进行对照定量分析。方法:10头开胸的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于结扎后2min,20min,90min,180min,用DTI技术测定左室前壁,后壁收缩期运动速度(Vs),舒张早,晚期运动速度(VE,VA),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从心尖,前壁,后壁中部各取材5块,石蜡包埋4um,连续切片,用真彩色图像体视学分析系统对病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LAD结扎后DTI-二维显示,2min,20min时前壁室壁变薄,色彩暗淡;随时间延长着色异常或色彩缺失,频谱检测Vs,SE随时间延长明显降低(P<0.01),但90min,180min时无显著差异,组织化学及体视学分析心肌细胞坏死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而90min,180min后则心尖部坏死最为严重。结论:DTI技术与体视学对照分析,能提供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发生后在不同时间内心肌细胞坏死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临床早期评价局部心肌缺血及功能异常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乙型肝炎(乙肝)的关系.方法对210例乙肝患得肝活检组织及40只CCl4实验大鼠不同时期肝组织,用VEGF单克隆抗体(mAb)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对其中75例急慢性乙肝患者用EIA法定量检测其血清VEGF含量.结果在CCl4大鼠实验早、中期(2~5周),肝组织炎症反应显著,变性肝细胞VEGF阳性表达;晚期(8~12周)则VEGF阳性肝细胞较少.在急性乙肝,VEGF呈弥散性强阳性表达,血清VEGF含量显著升高(P<0.001);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变(LC),VEGF散在表达,以扩张肝窦的内皮细胞及周围肝细胞较著,其血清VEGF含量并无升高,至LC反而下降(P<0.01).结论VEGF与乙肝的发病阶段,肝细胞再生、肝组织病变程度等密切相关,其在肝内血管改建中提当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