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于莉  许建明  严家春  马勇  徐长江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556-1557,插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2 (COX-2) and vas-culax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with liver sinusnidal capillarization (LSC)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Methods We studied liver biopsies from 200 patients with CHB COX-2 ,VEGF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 were ob-served to accomplish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of COX-2,VEGF and LSC. Results LSC occupy above 80% in the group. There were manifestation in mild-LSC (focal) , middle-LSC (sheet-shape) and severe-LSC (widespread). Electron microscope shown the laceration in the endothelium of sinuses and formation of basal lamina and budding for-mation lumen of blood vessel and fat-storing cell convert myofibroblast. Expression of COX-2, VEGF, Co-Ⅳ and retic-ulum, collagen and elastic fibers with mild or severe in LSC is manifest locking relate. Conclusion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COX-2 ,VEGF in liver tissue of CHB may facilitate LSC and hepatic fibrosis.  相似文献   
42.
马勇  徐长江 《安徽医学》1993,14(5):39-40
<正>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导致部分患者发展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且肝病变的程度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有关。目前,较统一的观点认为,HBV本身并不引起肝组织损害,造成肝组织损害的原因是HBV感染后导致肝脏的一系列炎症反应,而导致炎症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机体对HBV的免疫反应,少数患者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机体的免疫机制异常所致。为了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病变与体液免疫应答的关系,本文对483例肝组织活检诊断为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HBVM进行了  相似文献   
43.
乙型肝炎肝内血管增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肝内血管增生与肝病变的关系.方法肝活检标本1607例取自住院乙肝患者,另选大致正常肝组织10例作对照.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作网状、胶原、弹力纤维组织化学及αSMA,FN,LN,CⅣ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在正常肝组织αSMA仅在原有的肝内动静脉及胆管壁表达.FN肝细胞示阳性.在乙肝病变较轻组血管间隔及坏死区αSMA,FN,LN,CⅣ示强阳性;在乙肝病变较重组桥形纤维化及肝窦毛细血管化区上述物质多示强阳性;在肝硬变组假小叶的纤维带、血管生成区、坏死灶、纤维带与肝实质交接部位、毛细血管化区域、窦内皮细胞其示强阳性表达.结论肝内血管增生对引起肝纤维化及肝硬变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的依从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保守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性患者272例,根据应用抗凝药种类不同分为华法林组96例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组176例,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抗凝依从性和各自停药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华法林组与NOACs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平均随访(8.80±3.51)月,NOACs组停药率显著高于华法林组(57.39%vs.22.92%,P<0.001)。对房颤疾病本身及其危害认识不足是两组患者停药的共同主要原因,经济因素、购买因素、出血因素、对疾病缺乏认识对两组患者停用抗凝药均具有显著影响。结论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药服药依从性仍较低,多种因素影响房颤抗凝,其中对房颤缺乏正确认识是导致患者停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
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办法、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三大重大传染病之一,它的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湖北省已先后制定并颁发了《湖北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2000~2010年)》、《湖北省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及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性和技术性文件。明确湖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阻断医源性传播,切断母要传播,遏制经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其家庭得到有效救助,艾滋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46.
目的构建水下爆炸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致伤机制,分析早期死亡原因,为临床诊治水下急性肺损伤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选择新西兰兔30只,雌雄不限,质量(2.04±0.35)kg;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15只。实验组爆炸源与致伤动物的距离为1.8m,对照组不做爆炸。伤后0、4、12、24h采集血液,24h放血处死,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标本,测定肺湿干重比(W/D),测量伤后0、4、12、24h呼吸频率,并行血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血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光镜下观察肺HE染色切片病理学变化。结果实验组伤后0、4h呼吸频率较对照组增快(P0.05),伤后24h Pa O2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液及BALF中IL-8、TNF-α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组W/D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见肺泡结构破坏,肺间质及肺泡腔水肿、出血,粒细胞浸润。结论实验组能较好地模拟水下爆炸肺损伤特点,结果重复性好,能作为水下爆炸肺损伤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7.
多形性腺瘤,亦称为混合瘤,为多发生于涎腺组织的良性肿瘤。眼睑多形性腺瘤比较罕见,现报道2例。
  1临床资料
  例1女,36岁,发现右眼睑肿物5年余,3年前曾在某医院眼科门诊有过1次手术史。手术取出囊壁样组织1块,未送病理检查,1年后复发,后逐渐增大。2015年6月5日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体格检查无异常,双眼视力正常,右眼稍凸出。除发热感冒时右眼有轻微涨痛外,余无临床症状。临床医生考虑为皮脂腺囊肿,行右眼睑皮肤肿物摘除术,送病理检查。例2女,41岁,于5年前无意中触及左眼睑有一小包块。无痛、无压迫、无眼红、眼胀,无视物模糊及视物重影、无眼斜。曾于当地医院就诊,建议随访,未治疗。而后肿块逐渐增大并凸出,影响美观,遂来我院眼科就诊。于2015年7月27日收治入院。行眼部肿物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硬化(LC)患者肝组织环氧合酶-2表达与肝窦及窦周隙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200例CHB患者肝活检组织环氧合酶-2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变化与肝窦及窦周隙病变的关系。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肝窦病变有狭窄、阻塞、扩张、窦周隙淤血、肝窦毛细血管化等改变。体视学研究发现肝窦数目减少,总面积、总周长和平均直径增加,与正常人存在显著性差异(P〈O.01),与CHB轻、中度患者比,也有显著陛差异(P〈O.01);电镜观察示肝窦内皮撕裂,基膜形成,肝窦内皮细胞出芽形成血管腔,星状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COX-2表达强弱与肝窦和窦周隙病变程度呈平行关系。结论 环氧合酶-2表达增强参与了CHB患者肝窦及窦周隙病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9.
徐长江  曾珍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88-1789
肝性脊髓病是继发于肝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神经系统并发症,以逐渐发生的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为主要特征,经数月逐渐发展为不能行走,终至卧床。一般无浅感觉障碍、括约肌障碍,查体可见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初起无肌萎缩,长期卧床后可有废用性肌萎缩。依据有肝硬化、门脉高压、肝性脑病史,出现进行性痉挛性截瘫,除外神经系统原发疾病即可以诊断。自1949年Leight和Cazd首先报道后,陆续有同样报道。现就我院1992年至2004年收治的23例肝性脊髓病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牛血清HBsAg样蛋白的性质,为HBV的发病机制、防治等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采集HBsAg样蛋白阳性的牛血清,以质谱对其进行序列测定;以DNAstar软件对蛋白质表位进行分析;以二维凝胶电泳分离的HBsAg样蛋白免疫小鼠,获得抗血清,Western blot分析HBsAg和抗牛HBsAg样蛋白抗血清的交叉反应性。结果发现该目的蛋白为牛血清中的载脂蛋白A-Ⅰ(ApoA-Ⅰ),经Blast显示HBsAg与ApoA-Ⅰ无同源性。生物学软件分析进一步显示,虽然两种蛋白质在一级结构水平无任何同源性,但HBsAg的41-74aa位与ApoA-Ⅰ的37-73aa位氨基酸可能存在交叉表位;Western blot分析证明牛ApoA-Ⅰ与HBsAg存在交叉反应。结论牛血清ApoA-Ⅰ与HBsAg具有交叉表位,该蛋白在HBV的防治中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