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21篇 |
内科学 | 25篇 |
神经病学 | 46篇 |
特种医学 | 34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40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探讨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剥夺(SD)对小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REMSD 24 h、REMSD 48 h及REMSD 72 h组。采用伊红染色(HE)法观察小鼠海马形态结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磷酸化tau蛋白(p-tau)及总tau蛋白(T-tau)表达的变化。结果 REMSD 24 h组海马神经元结构即发生改变,出现细胞间隙增宽,排列欠整齐,但水肿不明显,REMSD 72 h组神经元损伤较明显,细胞排列疏松,部分神经元胞浆减少、细胞核出现固缩呈浓染,染色质颗粒欠清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REMSD 24 h、48 h及72 h组小鼠海马p-tau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04 0.007、0.156 0.027、0.180 0.030和0.188 0.032(P0.05),REMSD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论对照组或是REMSD组,T-tau平均OD值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REMSD可以引起小鼠海马p-tau增加,而不引起T-tau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2.
背景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有关,多数学者报告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与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和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目的验证乌鲁木齐市老年人群中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并分析载脂蛋白E基因对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和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1-01/2003-01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以及老年公寓筛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52~91岁,平均(74.2±19.5)岁;受教育时间0~16年,平均4.43年,其中文盲28例,小学13例,初中12例,高中4例,大学3例.选择2002-02/12新疆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查体人群90例为对照组,男59例,女31例;年龄50~101岁,平均(69.9±25.5)岁;受教育时间0~16年,平均7.96年,其中文盲14例,小学23例,初中25例,高中21例,大学7例.参与者均知情同意.方法抽取5 mL全血,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后采用苯酚-氯仿法自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载脂蛋白E基因第4外显子中含多态性位点的DNA片段,Hha I限制性内切酶切后进行电泳,银染色后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组和对照组载脂蛋白E各等位基因、基因型的频率.主要观察指标①阿尔茨海默病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②阿尔茨海默病组和对照组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参加试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0例,健康对照组9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阿尔茨海默病组ε3/ε4,ε4/ε4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26.67%,11.11%;3.33%,1.11%,P<0.05).ε2/ε3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5.00%,14.00%,P<0.05).②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在阿尔茨海默病组中出现的频率高于对照组(17.50%,7.22%,P<0.05),载脂蛋白Eε2等位基因低于对照组(6.67%,13.33%,P<0.05).③阿尔茨海默病组女性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97%,5.00%,P<0.01).④阿尔茨海默病组中≥75岁患者ε4频率低于<75岁患者(8.57%,30.00%,P<0.01),而且阿尔茨海默病组<75岁患者ε4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7.02%,P<0.01).⑤阿尔茨海默病组中文盲和小学程度患者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56%,P<0.001;5.00%,1.12%,P<0.01).结论①本组结果也验证了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与乌鲁木齐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有明显相关性,其基因型以ε3/ε4为主.②ε2等位基因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时具有一定保护作用.③女性、75岁以下、低教育程度、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更高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性. 相似文献
113.
在卒中起病最初的数小时内,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的异常范围大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的异常范围。有人推论,这一不相符区域就是缺血半暗带,即不可逆损伤中心周围的“高危组织”。方法 对20例急性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24小时及1周后行DWI、PWI和普通MRI检查,应用半定量法对异常PWI进行分析,评估PWI的病灶范围和在PWIDWI不相符区域灌注不足的严重性。结果 20例急性期行DWI,至少都发现1个病灶,平均病灶体… 相似文献
114.
目的验证薰衣草精油芳香疗法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20只小鼠分为对照组和薰衣草组,熏衣草组分别给予10-3、10-4浓度的薰衣草精油香薰,计数运动时间和运动次数、移动格子数及站立次数。另将30只小鼠分为对照组、薰衣草10-3组和薰衣草10-4组,给予阈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记录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结果薰衣草精油香薰后小鼠的运动时间和运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移动格子数和站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香薰各组的睡眠潜伏期均缩短(P<0.05),睡眠时间均延长(P<0.01);不同浓度精油香薰的两组相比,睡眠潜伏期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薰衣草10-3组睡眠时间长于薰衣草10-4(P<0.01)。结论薰衣草精油香薰疗法有镇静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115.
老年人磁共振影像(MRI)的脑白质异常随年龄增长而多见且严重,表现为MRI T_2加权像上出现高强度信号。文章讨论了老年人MRI脑白质异常的发生率、分布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研究尿酸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详细采集纳入的350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检测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NIHSS评分及mRS评分,分析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的关系。结果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比正常人高( P<0.05);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357);血尿酸水平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OR=1.012,P=0.026)。结论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高;血尿酸水平不影响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的病情严重程度,高尿酸影响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寒区集训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参训第1周1 000名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有效问卷981份.县城来源新兵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SCL-90总分高于省城及农村来源新兵,农村新兵躯体化因子分低于省城和县城来源新兵.高中学历新兵SCL-90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及SCL-90总分高于初中及以下组新兵.有烟酒饮用习惯者SCL-90总分及所有因子分高于无烟酒饮用习惯者.回归分析表明,寒区集训新兵躯体化因子分与家庭住址呈负相关(r=-0.11),与吸烟习惯呈正相关(r=0.17);强迫症状(r=0.17)、人际关系(r=0.17)、抑郁(r=0.20)、焦虑(r=0.16)、敌对(r=0.25)、恐怖(r=0.12)、偏执(r=0.21)及精神病性(r=0.11)及SCL-90总分(r=0.21)与饮酒习惯呈正相关.结论 寒区新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吸烟饮酒. 相似文献
118.
徐江涛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88,(4)
家族性重症肌无力罕见,作者遇到一家3例,报告如下: 例1,男,38岁,家中次子。逐渐加重双下肢无力7月,症状晨轻晚重,同时伴有心慌、急躁、体重减轻。查体:消瘦,双下肢肌力近端Ⅲ级,远端Ⅳ级,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内科一般体检无异常发现。实验室:血钾5mmol/L,LD H、CPK、24小时尿肌酐及尿肌酸总量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血清IgG、IgA、IgM、Ca及血液 相似文献
119.
徐江涛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88,(3)
例1.男,6岁,维吾尔族。低热、尿痛、尿频、腰痛3年余。曾多次就医,诊断为肾盂肾,给予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3月来再次加重,于1987年3月13日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100次/分。痛苦表情,中下腹有压痛,双肾区压痛叩痛明显。血常规: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29.9×10~9/L,N92%,L8%。尿蛋白(+),红细胞0~5/HP,白细胞8~12/HP。血清钙2.25mmol/L,NPN27.8mmol/L。腹部平片:左肾区及右侧输尿管行走区内显示多数(5枚)边缘清晰、呈分层状之圆形、三角形密度增高影;静脉肾盂造影:双侧肾盂、输尿管及膀胱未显影。最后诊断:双侧多发性肾盂、输尿管结石。 相似文献
120.
B超诊断成人完整椎管内肿瘤的报告已有不少,但所用探头频率均≤3.5MHz,我们在边疆小医院仅有5.OMHz线阵式探头的条件下,诊断1例椎管内肿瘤,报告如下: 男,20岁。腰骶隐痛1月加剧伴双膝关节痛5天。2年前曾有双下肢发麻、走路不稳病史,经服中药于病后1周左右缓解,此后偶因劳累后出现腰腿痛。查体:T_(12)、L_1棘突压、叩痛,双下肢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