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碘油及明胶海绵三联化疗栓塞法(LpGsTAE)治疗小肠平滑肌瘤术后肝转移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行超选择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插管及数字减影造影术(DSA)及LpGsTAE放射介入治疗小肠平滑肌瘤术后肝转移3例.结果本组3例在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肝CT片对比,肝内最大转移灶直径均有明显缩小,其中1例缩小60%,其余转移灶有不同程度缩小.未发现新的转移灶.均存活至今.结论细胞形态学为良性,而生物学行为表现出恶性的转移性小肠平滑肌瘤是少见的,手术后肝转移,LpGsTAE是一种较理想有效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价后路经关节突截骨矫正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所致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对1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后凸畸形采用后路截骨矫正治疗。结果:术前Cobb角12.1°,术后Cobb角平均为2.8°。随访8~26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病例均无钉棒松动断裂,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结论:后路经关节突截骨矫正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所致后凸畸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i rschsrung’3 disease,HD)及类缘病(hi rschsprungs disease alIied disorder,HAD)的病理学形态及其免疫组化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90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的病变肠段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查,观察神经元、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以及神经纤维发育情况。结果 先天性巨结肠、巨结肠类缘病与正常结肠的神经元、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病理学形态及其免疫组化特征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与巨结肠类缘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需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元、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以及神经纤维发育情况诊断,区别这两个病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截瘫患者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7~55岁,平均34岁。37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手术时间70~140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量200~1000 ml,平均470 ml。31例获得随访,随访1~3年,平均15.6个月。本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占相邻上下椎体平均高度分别为37%(22%~52%)、91%(78%~100%)、89%(76%~96%);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分别为(35°±8°)、(38°±9°)、(38°±10°);术前CT椎管内占位面积为57%(33%~92%),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为5%(0~9%);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级自术前至末次随访时提高1~3级;本组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9%。结论椎板减压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结核病有死灰复燃的趋势.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之一,其致残率高.我们在2008年8月至20011年8月期间,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椎结核24例,经过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直肠的亲神经性-促纤维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直肠的亲神经性-促纤维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组织学上,肿瘤主要有排列致密的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梭形细胞呈栅栏状,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区域梭形细胞间可见胶原纤维增生,上皮样细胞体积较大,呈卵圆形、多角形,胞浆丰富,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Vimentin、NSE梭形细胞阳性,HMB45、Melan-A上皮样细胞局灶阳性,S-100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均强阳性,CD68局灶阳性,CD117、AE1/AE3、34βE12均阴性,Ki-67指数40%~50%。结论直肠的亲神经性-促纤维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是恶性黑色素瘤的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形态学非常类似于胃肠间质瘤和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等病,极易误诊,免疫组化可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MDM2、p53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实验组30例宫颈鳞癌组织及对照组20例正常宫颈组织,石蜡包埋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MDM2、p53蛋白的表达;采用杂交捕获二代实验(HC2)的方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宫颈分泌物中高危型HPV的表达.结果 MDM2、p5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86.7%,高危型HPV(HR-HPV)在宫颈鳞癌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的检出率为83.3%;p53在HR-HPV阳性的宫颈鳞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53与高危型HPV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0.822,P<0.05).结论 MDM2、p53与宫颈鳞癌的发生有关;高危型HPV感染可能是p53由抑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均为侧后方半椎体畸形,均行后路I期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完成内固定后将半椎体上下双侧椎板、横突、关节突去皮质,制作植骨床,残存间隙和植骨床,用切除的松质骨植骨。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5h,术中出血量平均420m l,输血300~600m l,平均输血量350m l。术后随防6~24个月,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38°,术后平均16.5,°末次随访时15°,平均矫正率66.4%,所有患儿躯干平衡良好,末发现失代偿现象,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对小儿发展的半椎体畸形,在原发侧凸发展严重或代偿性侧凸形成结构性侧凸之前,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均可获得良好的矫形,并且可保存脊柱的生长能力和更多的运动节段。  相似文献   
59.
2004年1月~2006年2月,笔者对12例中老年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行过伸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56~67岁,平均62岁。全部有明确外伤史,9例为行走时不慎摔伤,2例为轻微高处摔伤,高度均不足2m,1例为重物砸伤腰背。  相似文献   
60.
目的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方法评价贝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随机分为贝尼地平组26例,厄贝沙坦组30例。分别观察服药前和服药后(8周末)的血压变化及贝尼地平服药前、后的24h,白昼、夜间的动态血压变化。结果贝尼地平组服药8周后SBP和DBP下降(16.9±11.8)和(12.8±9.2)mmHg(P<0.01)。厄贝沙坦组SBP和DBP下降(14.8±10.9)和(11.2±8.7)mmHg(P<0.01)。动态血压资料分析示服用贝尼地平后24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0.62和0.6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尼地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