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数字乳腺三维成像(DBT)与MRI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评价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临床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病变的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均采用FFDM、DBT及MRI检查。观察肿瘤大小、形态、边缘、有无钙化等,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EER)、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表观扩散系数(ADC),根据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评价单纯的FFDM、DBT、MRI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结果:253例乳腺病变患者中良性病灶112例,恶性病灶141例。FFDM、DBT及MRI诊断乳腺癌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26、0.897、0.884;诊断其敏感度分别为84.2%、92.3%、95.6%;特异度分别为82.5%、85.5%、84.5%。DBT及MRI 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大于FFD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BT与MRI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及MRI较FFDM检查能够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能,DBT和MRI 对乳腺病灶的检出及诊断效能相近,但DBT更为经济适用,且禁忌证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钆喷酸葡胺(Gd DTPA)在脑细胞外间隙(brain extracellular space ,ECS)中扩散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表现与规律,探讨应用MRI示踪法对ECS进行定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将8只雄性SD大鼠(280 g~320 g)麻醉后,参考脑立体定位图谱,选取冠状位苍白球为中心层面,以尾状核为靶点进行穿刺定位,导入Gd-DTPA 2 μL。于导入后1、3、6、9、12 h分别进行MRI扫描,观察MRI表现,测量示踪剂导入侧所在脑区与对侧相应脑区MR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于12 h MRI扫描结束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结果:MRI图像证实6只大鼠Gd-DTPA导入点位于尾状核区,2只位于外囊区。Gd-DTPA在尾状核区导入后呈均匀扩散,3 h扩散到达同侧大脑皮层,扩散后主要分布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随着扩散范围的增大,尾状核区的MRI信号强度逐渐下降,3 h后各个时间点相对MRI信号强度ΔS与1 h时ΔS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5.63,P<0.01),3 h后的各组Δ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ΔS的衰减规律呈指数形式[y=1.7886x-0.1776(R2=0.94)]。导入外囊区的Gd-DTPA在1 h的MRI上呈弧形沿白质纤维扩散,表现为各向异性。在3 h 后呈扇形向相邻脑区扩散,6 h时扩散到达同侧皮层区。结论:应用MRI示踪法可动态观察Gd-DTPA在细胞外间隙的扩散与清除衰减规律,是在活体对ECS解剖与生理学参数进行定量研究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为了检测狂犬病基因工程灭活疫苗(HEP-Flury-dG株)注射犬只后的免疫效力。方法:在广州市增城区某村进行狂犬病基因工程灭活疫苗(HEP-Flury-dG株)环境释放试验,登记该村所有家养犬的信息并存档,同时进行疫苗免疫。随机采集免疫前血清样品66份,免疫后21d仍获得血清样品66份,使用ELISA方法检测样品的抗体水平。结果:免疫前该村犬只抗体阳转率为26%,免疫后21d抗体阳转率达到83%。经统计分析表明免疫前后抗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性别不是影响抗体水平变化的因素,但年龄可影响抗体水平变化,成犬抗体水平的增加明显高于幼犬。结论:狂犬病基因工程灭活疫苗(HEP-Flury-dG株)免疫犬只后可提供足够的保护力,有效预防狂犬病的传播;为农村地区家养犬建立免疫档案,是预防农村地区狂犬病发生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95.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青娥丸加味:是根据中医“肾主骨”原理,在传统补肾中药方青娥丸基础上,加用活血中药丹参,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及经验,从整体上调理肝肾,调节骨代谢,促进骨形成及骨组织的修复,预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一步发展。作者在临床上使用青娥丸加味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尚可,但机制仍未阐明。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属于中医骨蚀、骨痹范畴,病理机制主要为肾虚血瘀。长期服用激素可损伤肾气,气虚血运无力成瘀;过度饮酒之热及肾,肾因火而精少,血受热而成痰瘀;痰瘀互结,血脉痹阻不通,骨失所养,而成骨痹、骨蚀。治宜补肾活血。摘要 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关键是防治及改善微循环障碍及逆转骨转换。《皇帝内经》中记载古方青娥丸已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骨痿”),目前在临床上亦用青娥丸加味方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 目的:探讨古方青娥丸加味治疗早期对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骨转换标志物、血流变及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阐述其作用机制。 方法:纳入60例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9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0)给予基础+青娥丸加味治疗,对照组(n=30)给予基础+钙片治疗,疗程24周。于治疗前后测量2组患者骨髓水肿程度、Harris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体内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参数、肿瘤坏死因子α及骨转换标志物等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①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生骨髓水肿分别为26髋和24髋,发生率分别为74%和71%(P > 0.05)。24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骨髓水肿治疗有效率(消退+改善率)分别为81%和29%(P < 0.05);②治疗前2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及Harris评分,血脂各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各参数,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β-胶原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治疗组中,治疗后患者部分血脂指标及部分血液流变学参数明显改善(P < 0.05),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β-胶原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 < 0.05),而Harris评分则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 < 0.05)。在对照组中,治疗后患者血脂各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目测类比评分、Harris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β-胶原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结果表明,青娥丸加味可有效改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脂质代谢水平、血黏度、肿瘤坏死因子α及骨转换标志物相关因子水平,从而间接改善微循环状态及骨转换,缓解骨髓水肿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ORCID: 0000-0002-9298-8129(帅波)  相似文献   
96.
目的:检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前后血小板微颗粒(PMP)数量,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GPⅡb/Ⅲa(PAC-1)及P-选择素(CD62P)活化比率的的变化,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原则,包括补肾活骨方(A组)和安慰剂对照(B组)各20例。另外20例C组健康者进行对照,运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中PMP数量、PAC-1和CD62P的活化比率进行检测分析,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前补肾活骨方组和安慰剂组PMP数量、PAC-1和CD62P的活化比率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24周后补肾活骨方组PMP数量、PAC-1和CD62P的活化比率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安慰剂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PMP数量与PAC-1、CD62P的活化比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PMP数量,PAC-1及CD62P的活化比率可作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诊断、疗效的重要临床辅助指标之一,活血化瘀中药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体内PMP数量,PAC-1及CD62P的活化比率,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17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A组,即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的治疗组85例,给予步长稳心颗粒9g,3次/d,同时给予比索洛尔2.5~10mg,1次/d;B组85例,单用比索洛尔2.5~10mg,1次/d。结果:稳心颗粒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组心电图变化,临床症状改善均较单用比索洛尔组在总有效率上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低血压、心衰发生率或原心衰加重明显低于单用比索洛尔组。结论:稳心颗粒与比索洛尔联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明显优于单用比索洛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8.
1病例摘要患者,男,28岁。因使用洗衣粉洗澡后全身起皮疹伴瘙痒1周入院。1周前患者中午以洗衣粉水溶液洗澡,次日晨双前臂始出现散在性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伴瘙痒。皮疹迅速波及全身,并多处出现糜烂、渗出及水疱。在个体诊所静脉滴注头孢唑啉钠3g、维生素C2g及10%葡萄糖酸钙20m l,每日1次,治疗1周无效遂来我院诊治。发病前体质良好,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入院时步态稳健,精神、食欲良好,无咳嗽、咳痰、呕吐及腹泻。入院检查:体温37.3℃,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60mmHg。头面部、躯干及四肢皮肤可见弥漫性丘疹、红斑,并有多处糜烂、渗…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并术中成功行PCI治疗的病例11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PCI术前、术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等药物。治疗组PCI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联合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治疗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检测两组血脂、血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结果治疗组在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进一步改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总结2000年6月~2006年6月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142例心搏骤停进行心肺脑复苏(CPCR)患者的资料,分析早期气管插管和使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