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2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艾滋病病例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正在全球范围包括我国在内逐年上升,当进行基因疫苗研制时,首先应该搞清楚当地的流行毒株是什么,我们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对主要来自云南地区的26份经确证的阳性血清标本进行了结构分析。发现其中15份的gag基因片段呈现一致的单链构象,与异源双链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从而初步确定这类毒株为当地流行的主要毒株,为以后的序列测定及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
近20年来我国性病的流行情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20年来我国性病的流行情况徐文严邵长庚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国际交往的增多,以及旅游事业迅速发展,性病再次在我国流行。现将近25年来我国的性病流行情况综述如下。一、性病流行情况1.发病情况:自1977年报道了首例淋病病人后[...  相似文献   
73.
一、性传播疾病的概念凡是通过性行为而传播的疾病,不论其病原体是什么,均称为性传播疾病。简称STD。(一)经典的性病即“第一代”性病:梅毒、淋病、软下疳及性病淋巴肉芽肿(第四性病)。(二)“第二代”性病除上述四种疾病外,还包括:生殖器疱疹、尖圭湿疣、传染性软疣、乙型肝炎、艾滋病、阴道滴虫病、生殖器念珠菌病、非淋病性尿道炎、疥疮、阴虱、阴道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74.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是皮肤科常见病,而细菌对常用的外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正在全球范围内增加,这些药物包括莫匹罗星与夫西地酸。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莫匹罗星的耐药率在拉丁美洲为1.3%,欧洲为8.7%,美国为32.5%;凝血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对莫匹罗星的耐药率欧洲为12.7%,  相似文献   
75.
该研究对伊曲康唑每日 1 0 0mg/ 2周和每日 2 0 0mg/ 1周治疗体癣和股癣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了比较。材料与方法 :按照赫尔辛基宣言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进入该研究的体、股癣成年患者均通过镜检和培养确诊 ,且肝功能试验正常。其它皮肤病、甲真菌病及其它系统或局部的真菌感染不进入本研究。其它的剔除标准为治疗的同时使用利福平、苯妥英、地高辛、口服抗凝剂或特非那丁治疗者 ,患有严重疾病影响完成治疗及对唑类抗真菌衍生物有过敏史者也被除外。治疗开始前 1个月内不允许服用抗真菌药 ,前 2周内不允许外用…  相似文献   
76.
为了测试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在人体角质层内的生长状况 ,测试伊曲康唑抗病原性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的活性 ,取健康志愿者和正在接受伊曲康唑 2 0 0mg/d治疗至少 2周的患者的皮肤角质层 ,选黄曲霉菌、尖孢镰刀菌、短帚霉菌和暗色柱顶孢霉菌作为试验菌种 ,用角质层真菌计量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在 1周内 ,健康者的角质层样本中均有真菌菌丝体生长 ,但受试的不同霉菌其生长状态和发育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在含有伊曲康唑的角质层样本中真菌生长受到抑制 ,伊曲康唑的抗真菌活性的水平比常规的最小抑菌浓度所示的抗真菌活性要高。结论 :一些重要的病原性非皮肤癣菌性霉菌能通过形成菌丝的方式在人体角质层中生长 ;但其生长过程有部分被角质层自身的一些不明机制所抑制 ,而且被口服的伊曲康唑进一步抑制。  相似文献   
77.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殖道支原体与许多疾病特别是性传播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有紧密联系。本文讨论了生殖道支原体在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盆腔炎症性疾病、不孕症、绒毛膜羊膜炎及低出生体重儿等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概述了某些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8.
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一种新近认识的自身抗体,包括经典型、核周围型和IgA型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三种典型。抗原为嗜中性粒细胞胞浆内的蛋白酶3、髓过氧化酶和弹性蛋白酶等。它与一系列血管炎性疾病的发病及其活动有关,尤以Wegener肉芽肿病和肾小球肾炎为著,对血管炎的诊断及活动性的监测有一定帮助,正引起皮肤病学界的更多注意。  相似文献   
79.
梅毒的免疫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的早期出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对苍白螺旋体的清除起重要作用。而在晚期细胞免疫则可能引起组织损害。在感染的所有阶段宿主均可产生针对许多苍白螺旋体多肽抗原及某些自身抗原的抗体,有时形成免疫复合物。梅毒感染时还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现象,其意义尚有争论。  相似文献   
80.
封闭性粉刺被认为是炎症性痤疮的“定时炸弹”,一旦粉刺内容物溢出,可使其周围的真皮引起急性炎症反应——痤疮损害。痤疮发病机理的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简称FFA)学说认为粉刺中的皮脂,特别是其中的FFA部分,是真皮中旨起炎症反应的主要刺激物。但是作者最近的研究引明从人皮肤表面脂质(Skin Surface Lip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