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一侧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双侧初级体感皮层可塑性变化的规律。方法 将30只SD雄性大鼠分为6组,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术后1d、7d、1个月、3个月、1年共5个时间组,每组5只。采用体感皮层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记录法,定量评价一侧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双侧初级体感皮层(Sm1)可塑性变化的时程。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段电刺激患爪正中神经支配区,在双侧Sm1均未诱发出SEP。电刺激健侧前爪正中神经支配区,在健爪同侧Sm1未记录到SEP,只在其对侧Sm1记录到SEP;但不同时间段的SEP位点数目均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成年大鼠的初级体感皮层仍具有可塑性,一侧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诱发了双侧Sm1动态的功能重组。两大脑半球相对应的同位区域之间存在着维持半球间平衡和协调的特殊机制。健侧前爪体感代表区的扩大可提高健爪的感觉辨别能力,以部分代偿患肢感觉功能的丧失。  相似文献   
62.
手、腕的功能非常复杂,但分析起来不外乎由3项主要功能组成,即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肢体的完整性。手、腕功能临床评定的研究贯穿整个20世纪,从最初外科医生提出的“优”、“良”、“可”、“差”评定标准开始,到关节活动度的测定、疼痛的评定、握力的测定、评定量表以及现代先进测量仪器的出现等。该文拟就手、腕功能临床评定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丁酸梭菌(CB)致敏树突状细胞(DCs)诱导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BALB/c裸鼠皮下BxPC-3移植瘤的抑制效果。方法:BALB/c裸鼠安全性评价实验:28只裸鼠随机分为7组,实验第1天,取对数生长的BxPC-3注射于裸鼠左下臂,14 d后测量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大小,空白对照G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A~F...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韩风越刮越猛,从电视剧《大长今》掀起的阵阵韩流,直卷中国大陆。而韩剧中的女明星们,个个青春亮丽,光彩照人,给人留下美好和深刻的印象,金喜善、金玟、金南珠等一大批美女成为了青年人的青春偶像。而随之而至的就是韩国女星与人造美女这个紧密相连的话题。大多数韩国女明星都是人造美女的传闻及相关的图文资料,不断地被披露。进而,人们对人造美女幕后的"操盘手"——韩国整形业及执业医师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韩式整形技术一时又成为了中国整形行业大为推崇的卖点。  相似文献   
65.
手部相关脑功能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脑的可塑性是指在环境变化或受伤时,神经具有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应变化能力。脑的可塑性理论是神经康复学家Bathe首先提出,认为大脑可通过学习和训练可完成因病损而丧失的功能。早期的大脑可塑性研究主要集中于休克、中风、阿尔兹海默病等方面,近来国内外许多著名的神经研究机构重点研究大脑可塑性对促进四肢损伤后的功能康复。手是大脑的功能延伸,手特有的精细敏感度,使手不仅是劳动器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1]。因此,手外伤术后,手部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由于手由臂丛神经直接支配,国内外学者大都把提高外周神经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66.
带与不带血供的全长膈神经移位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带与不带血供的全长膈神经移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长段神经缺损时,是否应行带血管神经移植。方法1999年8月~2000年3月,对1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全长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吻合术,其中男13例,女2例,均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随机分为A、B及C组,每组5例。A组:保留膈神经起点、游离全长膈神经;B组:保留颈段膈神经、游离胸段膈神经;C组:游离胸段膈神经时带入其伴行血管。膈神经全部移位至肌皮神经。术后行电生理和临床检查,比较肱二头肌功能。结果游离膈神经长度较传统膈神经移位手术增加:A组17.8±1.1cm、B组10.2±1.0cm、C组8.8±0.5cm。A组与B、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2例获随访28~35个月。3组均在术后5个月左右出现肱二头肌新生电位,6个月左右肱二头肌肌力恢复至3级,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床血供良好的条件下,较细的长段神经进行游离,以及长段神经移位时,带与不带血管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强骨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柳氮磺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强骨胶囊进行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评估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骨代谢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 50%、52. 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关节压痛指数、关节功能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2组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血钙离子水平、骨钙素(BGP)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Ⅰ)水平显著下降(P 0. 05),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腰椎及Ward's三角区骨密度(BM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强骨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骨代谢,增加BMD,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ransplanting spinal fetal neural stem cells (NSCs) into the peripheral nerve for delaying muscle denervation atrophy. Methods Spinal. fetal NSCs were separated from spinal cord of enceinte 10 to 12 days SD rats, cultured and purified. After three passages, the formed NSC spheres were blew into single cell suspension ( 106/μl×5 μl) and transplanted into the distal part of the transected tibial nerve. 5 μl of cell culture medium was injected into the distal tibial nerv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ree and 5 months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 the distal part of the tibial nerve and the triceps suraes were harvested and identified with specific markers, by means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to evaluate survival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ransplanted NSCs in the nerve, and to observe the neuromuscular junctions.Results Compare to the control group, atrophy of the triceps suraes muscle was less severe 3 and 5 months after NSCs transplantation. Postsynaptic membrane was also better preserved in NSCs transplanted group. Five months after NSCs transplantation, new synapses (neuromuscular junction) formed in the denervated muscle.Conclusion NSCs transplantation can delay atrophy denervated muscles. NSCs transplantation can not only maintain the structure of postsynaptic membrane, but also form new synapse with the denervated muscle.  相似文献   
69.
神经干细胞移植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异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rn cell,NSC)移植于切断的周围神经远端,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的作用,并探讨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2只孕12~14 d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大鼠,取其胚胎并体外分离培养脊髓NSC.选取2月龄健康成年F344雌性大鼠32只,体重(180±2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16).于右股部膝关节上1.5 cm处水平切断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近端反折缝合,建立小腿三头肌失神经支配模型.实验组:将制备的5μGFP-NSC悬液自胫神经远侧断端进针1 cm后缓慢注入胫神经内;对照组:同法注入等量NSC培养上清液.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术后4周及12周取材,测量小腿三头肌湿重,行肌肉HE染色、Mallory三色染色及突触后膜染色,观察并测量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及肌肉突触后膜的形态和面积.结果 各组大鼠伤口均Ⅰ期愈合,右侧后肢无溃疡发生.术后4周和12周,右侧小腿三头肌湿重,实验组分别为(0.849±0.064)g和(0.596±0.047)g,对照组分别为(0.651±0.040)g和(0.298±0.016)g,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与12周,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实验组分别为72.55%±8.12%和58.96%±6.07%,对照组分别为50.23%±4.76%和33.63%±4.41%: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神经肌肉经Mallory三色染色,术后4周可见肌纤维之间已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术后12周,胶原纤维进一步增多,大部分肌肉纤维被取代,但实验组纤维化程度轻于对照组.术后12周,实验组突触后膜面积为(137.29±29.14)μm2,更接近于正常(198.63±23.11)μm2,达对照组(61.03±11.38)μm2的2倍以上,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体胚胎脊髓NSC体内移植可发挥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和维持失神经肌肉突触后膜形态、功能的作用,为临床上周围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0.
大鼠健侧C7移位后大脑皮层可塑性变化的fMRI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大鼠健侧C7移位后跨大脑两半球可塑性的动态变化。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手术组,手术组又分为术后2、8、16、20、28、40周组,每组6只,左侧肢体为患侧(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右侧肢体为健侧。建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模型,一期施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通过BOLD成像技术来观察移位术后双侧大脑皮层可塑性变化。结果术后2周、8周刺激患肢前爪,fMRI显示双侧大脑皮层无激活区出现;术后16周在同侧皮层出现激活区,对侧皮层无激活区出现;术后20周同侧皮层有激活区,激活区较16周激活区大,对侧皮层仍无激活区出现;术后28周对侧皮层和同侧皮层均有激活区出现,对侧皮层为1个激活区,同侧皮层多个激活区;术后40周同侧皮层无激活区出现,对侧皮层激活区高度集中,只有一个。结论健侧C7移位后可以成功实现跨正常大脑两半球的功能重组,但其机制与神经通路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