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对29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家系的42例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及父母进行SLC26A4基因的exon7+8、exon10与exon19测序,探讨耳聋患者的病因及热点突变的临床作用和意义。方法:收集29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家系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纯音电测听检查、声阻抗检测、听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对29个耳聋家系中的42例患者及家系成员和正常对照组105例进行SLC26A4 exon7+8、exon10与exon19基因检测。结果:SLC26A4基因突变热点中发现2种突变,即IVS7-2A>G和T410M。一家系患者中出现IVS7-2A>G纯合性突变,该患者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两家系患者发生IVS7-2A>G杂合性突变,其中一家系患者伴随T410M杂合性突变,该患者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另一家系未伴随其他突变。结论:SLC26A4基因IVS7-2A>G纯合性突变及IVS7-2A>G杂合性突变伴随T410M杂合性突变均可导致耳聋。  相似文献   
52.
53.
刘荣  徐志勇  翁浩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2):1634-1637,164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羟考酮联合依托咪酯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者12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羟考酮低、中、高剂量组,各30例.芬太尼组和羟考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和羟考酮0.05、0.1、0.15 mg/kg,5 min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待受试者睫毛反射消失后进行手术.比较各组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各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和羟考酮中、高剂量组依托咪酯追加次数均明显少于羟考酮低剂量组(P<0.01).给予依托咪酯前至完全清醒各时点,4组受试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氧饱和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中、高剂量组完全苏醒即刻及苏醒后30 min、2 h的宫缩痛评分均明显低于羟考酮低剂量组(P<0.01);羟考酮高剂量组完全苏醒即刻及羟考酮中、高剂量组苏醒后30 min、2 h的宫缩痛评分均低于芬太尼组(P<0.05~P<0.01).4组发生头晕、呼吸抑制、恶心和呕吐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中、高剂量组肌阵挛发生例数均少于芬太尼组和羟考酮低剂量组(P<0.05~P<0.01).结论:0.1 mg/kg羟考酮联合依托咪酯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效果较好,且具有可减轻宫缩痛、减少肌阵挛发生的优点.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贵州省惠水县不同年龄段布依族健康人群血清胱抑素C(Cys-C)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的浓度,并对检验结果采用SPSS 16.0统计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贵州省惠水县布依族健康人群血清Cys-C的频数分布均为非正态性分布.男女血清Cys-C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少年组、成人组和老年组血清Cvs-C浓度与儿童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人组和老年组血清Cys-C浓度与青少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血清Cys-C浓度与成人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贵州省惠水县不同年龄段布依族健康人群血清Cys-C浓度存在差异,临床医师在采用血清Cys-C诊断疾病时应选择适合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不同准直器角度对胸上段食管癌病例的剂量影响。方法 选择8例胸上段食管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每个病例设计准直器角度为0°、5°、10°、15°、20°、25°、30°、35°、40°和45°的10个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比较不同角度下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各剂量参数以及总机器跳数。结果 通过比较10组不同准直器角度计划的各项指标结果,选取整体表现最佳的20°组和临床上使用较多的0°及45°组进行分析,显示正常组织全肺V10V15V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28、8.033、28.424,P < 0.05),脊髓Dmax和总机器跳数M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08、4.464,P < 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胸上段食管癌VMAT计划设计时,选择合适的准直器角度可以保证靶区剂量分布,减少危及器官受量,能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并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56.
目的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家系SLC26A4IVS7-2A〉G基因突变情况,寻找耳聋患者的发病原因,为患者提供遗传咨询。方法收集耳聋家系及散发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纯音电测听检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直接测序法,对2个家系的7名患者和35名散发病例进行SLC26A4exon7+exon8基因突变检测。结果2个家系中发现SLC26A4IVS7-2A〉G突变,其中1个家系发生SLC26A4IVS7-2A〉G杂合性突变;1个系发生SLC26A4IVS7-2A〉G纯合性突变,该突变患者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另外,在35名散发病例中发现1例携带IVS7-2A〉G杂合性突变。结论SLC26A4IVS7-2A〉G纯合性突变为致病突变。该位点具有较高的突变率,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常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57.
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快速地获得多个放射治疗计划。每个计划中与治疗相关的参数很多,分析它们不仅复杂而且耗时,所以,放射肿瘤医师很难在多个治疗计划中做出选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发整合这些参数的快速工具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本文对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的种类发展、公式和各公式特点进行综述,期望能为使用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Williams-Beuren综合征是一类常见的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早期诊断及干预对患儿及其家庭十分重要。本研究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G显带),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及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对4个家系中1例超声异常的胎儿及3例发育异常患儿行染色体核型和基因组DNA分析,为这4个家庭的再生育提供指导,为产前诊断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发现1例产前超声异常孕妇羊水及3例发育异常患儿外周血MLPA分析提示染色体7q11.23区域ELN基因探针信号降低,array-CGH检测提示染色体7q11.23区域杂合缺失。4个家系中母亲再次妊娠时取羊水细胞标本行上述检测均未发现异常。研究结果提示MLPA技术及array-CGH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Williams-Beuren综合征,为临床提供更好的遗传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分析21例筛窦癌的放射治疗结果,复习献,讨论筛窦癌的治疗。方法 1990~2000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筛窦癌21例,T3期9例,T4期12例。13例行单纯放射治疗,8例切除术后放射治疗。结果 1例疗后失访。1例5年后失访,1例无复发,正常生活10年至今,其余18例均于治疗后6~11个月后复发,并于开始治疗后5年内死亡。结论 筛窦癌,T3、T4期预后差。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失败原因主要为局部复发。3-DCRT有望提高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Gefitinib治疗晚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口服Gefitinib 250 mg/d治疗晚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至少30 d,复查CT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68例晚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至少曾经使用过一种以上化疗方案,可评价疗效67例,其中CR 2例(3.0%),PR 24例(35.8%),SD 18例(26.7%),PD 24例(35.8%).有效率(CR+PR)26例(38.8%),疾病控制率(CR+PR+SD)44例(65.7%).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9 M,总生存期为3.3~50.7M(中住生存时间9.5M),19例生存时间超过1年,1年生存率为28.4%.5例生存时间超过2年,2年生存率为7.5%,最长1例存活超过4年,达50.7个月.Gefitinib的疗效与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皮肤瘙痒、四肢关节疼痛、腹泻、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胸闷及腹痛,只有1例原有慢性肺部纤维化疾病,服用后严重间质性肺炎导致死亡.无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改变.结论:Gefitinib对晚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可以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方案,并且可以作为体质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放疗或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