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7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6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87篇
综合类   231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16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婴幼儿完全性血管环的早期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完全性血管环的早期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99年3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完全性血管环病儿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3月龄~3.2岁,平均(2.2±1.7)岁.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ECHO)和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包括双主动脉弓6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韧带和左锁骨下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10例.术前麻醉诱导后和术毕行支气管镜检查比较.双主动脉弓通过切开次弓后部进入降主动脉的位置,将环离断;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韧带者,双重结扎离断动脉韧带或者离断后缝合两残端,迷走左锁骨下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处会有Kommerell憩室予切除,切下左锁骨下动脉转移至左颈总动脉作端侧吻合.结果 除1例病儿因术后2个月不能脱离呼吸机放弃治疗外,余病儿均生存.术后经支气管镜检查,受压迫的支气管腔均明显改善,7例病儿出现呼吸道并发症,术后监护时间延长,术后呼吸机辅助28~129 h,5例病儿由于肺血管阻力高,吸一氧化氮(NO)治疗1周后好转.随访3个月~2年,左锁骨下动脉移植至左颈总动脉者术后彩色超声检查显示血流通畅,左侧桡动脉搏动良好.结论 术前或术中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确定狭窄的部位和程度,进一步明确气管软化或支气管软化的部位.早期完全性血管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尤其是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在近降主动脉处横断后转移至左颈总动脉病例,远期随访满意.  相似文献   
62.
对法洛四联症中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解剖和外科修补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TOF)中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解剖特点,对其分类方法和外科修补方法给予再评价。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1月到2006年6月100例TOF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年龄2个月~13岁,体重5~38kg,脉搏血氧饱和度57%~92%、红细胞压积0.34~0.74;Nakata指数90~210mm^2/m^2,McGoon比值0.8~2.0。术中分析VSD的临床解剖结构。结果71例有三尖瓣与动脉瓣的纤维连接,19例缺损后下缘为肌性,10例为肺动脉瓣下型VSD。无Ⅲ°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分离2例,后均转为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2例;3例后下缘残留细束样分流(小于0.2cm)的患者未处理,随访6个月后愈合。结论将TOF中的VSD分为膜部对位不良型、肌性对位不良型和肺动脉瓣下型,能更好地、精确地修补缺损。  相似文献   
63.
DNA的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法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简便、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在肿瘤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细胞增殖动力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为了满足广泛开展BrdU标记DNA检测对Brd...  相似文献   
64.
目的总结一期手术纠治主-肺动脉窗及伴发畸形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我科共收治26例主-肺动脉窗患者.男14例.女12例;年龄1.4±1.6岁;体重7.8±3.8kg。其中单纯主-肺动脉窗8例,合并主动脉弓中断、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反流和气管狭窄等18例。25例患者一期手术经主动脉切口补片关闭瘘口纠治主-肺动脉窗,同时纠治伴发的畸形;1例放弃治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伴主动脉弓中断、动脉导管未闭和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的新生儿术后3d延迟关胸;1例术后出血,3h后再次开胸止血。术后随访22例.随访时间1个月~4年。所有患者无明显的主动脉瓣上狭窄和肺动脉分支狭窄,2例残留轻度二尖瓣反流,1例残留轻至中度二尖瓣反流。结论主-肺动脉窗患者早期易发生肺动脉高压,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手术方式首选修补主-肺动脉窗及一期纠治伴发畸形。尽管主-肺动脉窗可合并各种心内外畸形,但早期手术纠治可获得较好的中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采用自体肺动脉和外管道连接右心室的两种不同手术方法,以选择更佳的手术方案。方法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我院共收治23例永存动脉干患者,手术年龄为1.5~63.3月龄。根据右心室切口与肺动脉连接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组Ⅰ:18例,采用自体肺动脉连接右心室;组Ⅱ:5例,采用外管道连接右心室至肺动脉。3例合并主动脉弓中断。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早期生存情况、术后生存时间、再手术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或团体t检验分析患者远期肺动脉生长情况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术后随访17例,随访时间2.14±1.97年(32.00d~6.95年),随访中无死亡。总生存率为91.30%(21/Z3),生存时间的95%可信区间为5.55~7.15年。1例因术后右室流出道梗阻(RVOTO)再次手术。组Ⅰ生存率为94.44%(17/18),组Ⅱ为80.00%(4/5)。术后组Ⅰ主肺动脉与右心室吻合口直径早期为1.01±0.26cm,远期为1.32±0.45cm(P=0.019);组Ⅱ术后主肺动脉与右心室吻合口直径早期为1.46±0.77cm,远期1.26±0.21cm(P=0.581);两组吻合口、左右肺动脉开口处血流速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Ⅱ近远期左、右肺动脉开口直径均大于组Ⅰ。组Ⅰ早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62.82%,远期为69.87%(P=0.026);组Ⅱ早期LVEF为58.17%,远期为64.00%(P=0.029),两组患者术后远期心功能均较术后近期明显改善。无因动脉干瓣膜反流而再手术者。结论永存动脉干手术成功率高,术后生存率及随访结果满意。采用自体肺动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使吻合口具有生长性,术后肺动脉及分叉处梗阻率低,术后心功能良好。术后早期死亡与合并主动脉弓中断及动脉干瓣膜反流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一期治疗Taussig—Bing畸形合并大动脉侧侧位的临床经验。方法2000年5月~2007年9月手术治疗26例(手术年龄3.1±2.2个月)Taussig—Bing畸形合并大动脉侧侧位患者,其中合并主动脉弓病变13例。25例患者采用动脉转位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1例采用Kawashima手术治疗。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的矫治方法主要是切除缩窄段后,将胸主动脉与主动脉弓下缘行端端吻合,或与升主动脉行端侧吻合。结果住院死亡3例(11.5%,3/26)。2005年6月以后连续手术治疗的15例Taussig—Bing畸形伴大动脉侧侧位,无住院死亡。随访21例,随访时间1~5年;患者生长发育均明显改善,心脏较术前缩小,肺血明显减少。2例患者因肺动脉瓣上狭窄而再次行手术修补。结论Taussig—Bing畸形合并大动脉侧侧位的病理解剖比较复杂,必须根据不同的解剖条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才能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67.
L-精氨酸对乳猪深低温停循环脑代谢与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深低温停循环 ( DHCA)转流模型 ,研究左旋精氨酸 ( L- arg)在低温缺血时对脑代谢和结构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上海种白猪 ,3~ 4周龄 ,随机均分成 4组 :L- arg组 ,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 ( L- NAME)组 ,L- arg L-NAME组和对照组 ,每组 10只。按临床方法行心肺转流术 ,于转流前、降温末、复温末和转流结束等分别测定颈内静脉一氧化氮 ( NO)、脑皮质三磷酸腺苷 ( ATP)和颈内静脉乳酸含量。并行脑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 降温末 L-NAME组和对照组 NO含量较其它两组明显下降 ( P<0 .0 1)。复温末 ,除 L- NAME组外 ,其余 3组均恢复至转流前水平( P<0 .0 1) ,L- arg组 NO水平在复温末较转流前高 ( P<0 .0 1)。转流开始后大脑皮质 ATP即有明显下降 ,L- arg组下降幅度最小 ,且在复温末已接近转流前水平 ;L- NAME组下降幅度最大 ( P<0 .0 1)。转流开始后颈内静脉乳酸含量即升高 ,L- arg组和 L- arg L- NAME组上升幅度较小 ;降温末和转流结束乳酸含量较其它两组低 ( P<0 .0 1)。大脑皮质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检查显示 ,大脑皮质细胞结构变化 L- arg组和 L- arg L- NAME组较对照组和L- NAME组轻。 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手术时 ,应用 L- arg具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而 L- NAME有脑损害作用。 L- arg可部分  相似文献   
68.
汶川大地震对灾民的心理打击是广泛而深远的,目前灾民的应激反应已进入慢性反应期,针对灾民存在的心理问题,结合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探讨中医药传统心理疗对于震后心理重建的重要性,分析中医药援助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基础设施重建、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中医心理保健知识日常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9.
功能性单心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为了使更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得到纠治,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功能性单心室的临床经验。方法 手术纠治127例功能性单心室患者,年龄7个月-12岁,体重7.5-39kg,其中丰唐手术(Fontan operation)72例,半Fontan术3例,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51例,肺动脉环缩术1例。结果 早期Fontan术19例,死亡11例;改良Fontan术53例,死亡10例;半Fontan术死亡1例;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死亡4例;总手术死亡率20.5%。结论 功能性单心室必须早期得到纠治,控制肺动脉血流,预防严重缺氧。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能减少功能性单心室的容量负荷,保持足够的心排血量。改良Fontan术是功能性单心室的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0.
一般认为,成熟的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缺乏再生能力。有研究表明,少数成体心肌细胞在终末分化之后还具有分裂能力,但由于数量极少,不能达到修复损伤心肌的目的。因此,心肌损伤后只能由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瘢痕而修复,但只有增加心肌细胞或心肌样细胞的数量才能改善此类病人的心功能。目前,心血管外科临床应用的心血管修复材料都缺乏收缩性和生长潜能,并有钙化和血栓生成的危险。寻找理想的心血管材料一直是先心外科基础研究的热点之一,心肌组织工程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治疗策略。理想的种子细胞是能否获得工程化功能心肌的要素之一。近年来,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进行细胞移植或作为种子细胞的研究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