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7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6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87篇
综合类   231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16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纠治新生儿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总结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2年9月至2003年5月,5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患者行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手术平均年龄83.0±72.2 天,平均体重4.7±0.9 kg.由于求诊时已经超过最佳手术年龄,左心室退化,不能承受体循环压力,则先行肺动脉环缩和体肺动脉分流术,术后6~9天行第二期动脉转位术.结果一期手术中,1例术后32小时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少尿,经腹膜透析和药物处理无效死亡;其余4例分别在术后6~9天行二期动脉转位术,无死亡.术后随访2~10个月,生长发育良好,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内无残余分流,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吻合口通畅,左心室射血分数(EF)0.68~0.77,短轴缩短率(FS)0.24~0.37,1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结论对失去最佳手术时间的新生儿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行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2.
深低温体外循环脑保护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仇黎生  徐志伟 《上海医学》2002,25(10):663-665
近年来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在纠治小年龄、低体重、复杂畸形方面已获得很大成功 ,但体外循环对大脑功能的影响不容忽视。婴幼儿 ,特别是新生儿的心内直视手术大多在深低温停循环 (DHCA)下进行。Jonas等[1 ] 研究认为 ,直肠温度 1 8℃、停循环时间大于 40min ,患者即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近期表现如手足徐动、短暂惊厥 ,远期表现如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 ,单纯深低温不能保护大脑耐受时间较长的缺血、缺氧。目前 ,深低温体外循环脑保护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深低温低流量 (DHLF)、一氧化氮 (N…  相似文献   
103.
主动脉弓中断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总结主动脉弓中断的手术治疗。方法:1998年10月-2000年9月,手术治疗主动脉弓中断6例。男性5例,女性1例,手术年龄2-9岁,体重10.5-31.0kg。所有病例术前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病例分型A型4例,B型1例,另1例为主动脉第5弓残存伴狭窄。2例经双切口方法手术,即通过左后外侧切口纠治主动脉弓中断,再经正中切口纠治心内畸形。4例均采用正中切口方法纠治主动脉弓中断和心内畸形。结果:全组死亡2例,均为术后发生严重肺动脉高压危象死亡。4例随访,最长12年,恢复良好。结论:主动脉弓中断采用正中切口方法,操作简便,暴露清楚,创面小,有利于术后恢复。由于该病早期出现肺动脉高压,一经诊断应及时手术纠治,手术在1岁内进行为好。  相似文献   
104.
三尖瓣闭锁Fontan术后因低氧血症发现无顶冠状静脉窦一例万里飞徐志伟苏肇伉患者男,4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3年余。查体:唇青紫,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P2减弱,有杵状指趾。术前心导管检查:三尖瓣闭锁,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房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05.
背景:强肌健力口服液对重症肌无力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核酸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是否与药物作用机制有关。目的:观察强肌健力口服液对实验性脾虚证小鼠核酸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探讨该方防治脾胃虚损型重症肌无力的作用途径及中医脾肾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测试中心和基础医学院。材料:选用4周龄健康雄性NIH小鼠,清洁级,体质量17~21g,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强肌健力口服液(广东东方神草药业有限公司);利血平注射液(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5-甲基-3H]TdR、[5-3H]尿苷、L-[4,5-3H]亮氨酸(原子高科核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方法:实验于2005-06/11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核医学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NIH小鼠180只,抽签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强肌健力口服液26g/kg组、强肌健力口服液13g/kg组、四君子汤组,每组3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均采用利血平复制脾虚证动物模型,腹腔注射利血平0.2mg/(kg·d),①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只·d)。②强肌健力口服液26g/kg组及13g/kg组灌胃强肌健力口服液(由北芪、党参、升麻、白术、甘草等组成,每毫升含生药1.204g),给药剂量分别为26,13g/kg,1次/d。③四君子汤组灌服四君子汤(由党参、白术、茯苓、灸甘草组成)26g/kg,1次/d。各组连续用药16d,给药体积均为0.5mL/只,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脾、肾组织DNA、RNA和蛋白质含量;并测定各组小鼠造模前及用药结束后体质量和脾、肾质量/体质量比值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动物造模前及用药16d后体质量的变化。②各组动物脾、肾组织质量的变化。③用药16d后各组动物脾、肾组织DNA、RNA和蛋白质含量的比较。结果:18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实验前各组小鼠体质量17.4-21g差异不显著(P=0.993;实验结束后脾虚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Q=22.84,P<0.01);强肌健力口服液(26,13g/kg)和四君子汤灌服16d后,小鼠体质量显著高于脾虚模型组(Q=8.66~10.24,P<0.01)。②脾虚模型组小鼠脾、肾组织质量/体质量比值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Q=4.02~12.93,P<0.01),强肌健力口服液26、13g/kg组和四君子汤组脾、肾组织质量较脾虚模型组增加(Q=3.21~9.69,P<0.05~0.01),强肌健力口服液13g/kg组脾组织比值和肾组织比值均大于脾虚模型组(Q=4.07,5.92,P<0.05,0.01)。③脾虚模型组小鼠脾组织DNA、RNA、蛋白质含量和肾组织RNA、蛋白质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Q=7.15~19.2,P<0.01),肾组织DNA高于正常对照组(Q=4.19,P<0.05)。强肌健力口服液26g/kg组和四君子汤组脾组织DNA、RNA、蛋白质含量和肾组织RNA、蛋白质含量高于脾虚模型组(Q=2.91~14.12,P<0.05~0.01)。结论:强肌健力口服液能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脾虚证的发生与核酸及蛋白质合成减少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6.
15例小儿先心病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和四联症纠治术后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方法辅助呼吸。术后随着呼吸机的压力支持逐渐降低,心率、血压、左房压和肺动脉压无明显变化,动脉血气均在正常范围内。气道压力、吸气和呼气阻力均下降,肺顺应性明显升高,提示;PSV可作为术后辅助呼吸应用,较间隙指令通气和同步间隙指令通气呼吸方法更舒适和协调,有利于术后早期撤离呼吸机。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患者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手术时机判断中的作用。方法13例D-TGA患者行肺动脉环扎锻炼左心室心肌,然后行大动脉调转术(ASO)。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手术前、后左心室的变化。结果肺动脉环缩平均(10.0±3.5)d后行ASO,10例(76.9%)手术成功,3例(23.1%)死亡。手术前左心室压力低,胸骨旁短轴观显示室间隔突向左心室面,呈“香蕉”形。肺动脉环缩后左、右心室压力比从0.42±0.18上升至0.83±0.08(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从(29.0±10.6)g/m2上升至(69.6±18.6)g/m2(P<0.01);除了3例死亡患者,其他病例室间隔均突向右室面,左心室呈圆形,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从(1.82±0.39)cm上升至(2.24±0.28)cm(P<0.05)。而3例死亡患者LVDD无明显变化,室间隔仍较平直。结论对室间隔完整或合并小型室间隔缺损的大年龄D-TGA患者,肺动脉环扎10d左右、左心室质量指数大于50g/m2可行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术。肺动脉环扎后LVDD明显增加,胸骨旁短轴观显示室间隔突向右心室面、左心室呈圆形者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Western blotting、Real-time PCR分别检测rsTRAIL处理对MDA-MB-231细胞内EGFR、磷酸化转录因子IκBα(p-IκBα)和 miR-146a表达的影响。向MDA-MB-231细胞转染miR-146a mimics、miR-146a inhibitor,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46a对MDA-MB-231细胞中EGFR表达水平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rsTRAIL、miR-146a和EGFR对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20 ng/ml rsTRAIL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中EGFR的表达(6 h, t=4.35, P<0.05; 12 h, t=8.609, P<0.01; 24 h, t=10.84, P<0.01),提高p-IκBα(6 h, t=-4.201, P<0.05; 12 h, t=-15.805, P<0.01; 24 h, t=-35.921, P<0.01)和miR-146a的表达水平(6 h, t=-4.67, P<0.05; 12 h, t=-11.635, P<0.01; 24 h, t=-15.8, P<0.01),并且呈时间依赖性。在MDA-MB-231细胞中转染miR-146a mimics显著抑制EGFR的表达(t=6.25, P<0.01);反之,转染miR-146a inhibitor则促进细胞内EGFR的表达(t=-3.674, P<0.05)。rsTRAIL处理(t=7.108, P<0.01)、转染miR-146a mimics或siEGFR(t=6.051, P<0.01; t=5.245, P<0.01)均导致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下降。结论:rsTRAIL通过特异性增加miR-146a的表达水平靶向降低EGFR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青少期应激大鼠行为学、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清皮质酮(CORT)浓度的影响。方法:32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0.01 g·kg~(-1)),加味四逆散组(16.9 g·kg~(-1)),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造模,造模同时ig给药28 d,每7 d称大鼠体重,检测糖水偏爱指数、旷场测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浆ACTH和血清CORT含量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体重增长缓慢、糖水偏爱指数明显降低,血浆ACTH和血清CORT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旷场测试大鼠的活跃度、总路程和平均速度均有所升高,中央区活动时间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加味四逆散组糖水偏爱指数明显升高(P0.05),血浆ACTH和血清CORT含量明显降低(P0.05),氟西汀组体重在第28天明显增加(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可以有效改善青少期应激大鼠行为学改变,下调其血浆ACTH和血清CORT含量,可能成为防治青少期应激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从计量诊断学的角度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构建IBS-D中医证候的判别函数,以降低IBS-D中医证候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主观因素干扰。方法采用《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信息采集表》对439例IBS-D患者进行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运用聚类分析获取初始证候,以四诊信息和患者血清脑肠肽为变量,运用逐步判别法进行分析。结果聚类为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肝郁气滞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和寒湿困脾证,其中肝郁脾虚证最多,有效百分比为34.2%,寒湿困脾证最少,有效百分比为5.5%;逐步法所得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肝郁气滞证、脾肾阳虚证及脾胃湿热证5个判别函数,回顾性误判概率4.1%(16/390),交叉验证误判率为15.4%(60/390)。结论建立的判别函数,对ISB-D的中医证候的客观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