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猪去细胞瓣膜支架构建组织工程瓣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用组织工程技术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去细胞猪心脏瓣膜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方法.方法 体外培养、扩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鉴定,接种于以曲拉通-脱氧胆酸钠、RnaseⅠ和DnaseⅠ去细胞的猪心脏瓣膜支架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7 d,将该复合物移植于裸鼠腹腔,4周后行组织学检测.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与成纤维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表达ASMA,Vimentin抗原,去细胞瓣膜去细胞彻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支架表面良好生长,形成表面光滑的细胞层,分泌细胞外基质,生长好.在裸鼠体内可继续扩增,形成多层细胞.结论 运用组织工程技术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去细胞猪心脏瓣膜可生成初级组织工程瓣膜.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以Triton-X100、脱氧胆酸钠和核酸酶去细胞后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经Triton-X100、脱氧胆酸钠和核酸酶处理新鲜猪主动脉瓣膜,去除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电子扫描显微镜检查,评价去细胞效果,并检测去细胞瓣叶的力学特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同时行兔皮下包埋实验,观察其免疫反应性。结果Triton-X100、脱氧胆酸钠和核酸酶能有效去除细胞成分,获得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去细胞瓣叶与新鲜瓣叶有相同的拉伸强度-拉伸率曲线。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去细胞瓣叶的免疫反应性明显降低。结论经Triton-X100、脱氧胆酸钠和核酸酶去细胞处理的猪主动脉瓣膜可以做为组织工程瓣膜支架。  相似文献   
43.
目的回顾分析28例冠状动脉解剖异常患者资料,探讨此症的外科治疗措施及初步体会。方法28例冠状动脉解剖异常患者,其中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2例,冠状动脉瘘8例,左前降支心肌桥14例,冠状动脉瘤4例。体外循环下手术12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16例。其中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手术采用冠脉开口移位于主动脉1例,Takauchi手术1例;冠状动脉瘘体外循环下修补6例、冠状动脉下瘘口切线缝扎1例,非体外循环下左前降支-肺动脉之间瘘管结扎1例;左前降支心肌桥行MIDCAB4例,OPCAB8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肌桥松解术2例;冠状动脉瘤采用体外循环下CABG术2例,OPCAB8例,其中冠状动脉瘤成形术1例,冠状动脉瘤切除术1例。结果全组病例术后无死亡。12例体外循环手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62.67±21.39)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40.25±14.07)min。冠脉搭桥手术血管桥共28支,静脉桥5支,平均搭桥(1.79±1.12)支。平均住院时间(19.20±8.64)天。冠状动脉瘘病例术后心脏超声检查未见瘘口残余分流,冠脉搭桥术后病例未见心绞痛再发,心电图检查未见明确心肌缺血表现。25例无任何术后并发症,恢复良好,3例出现术后心肌缺血,心绞痛症状。结论本研究中出现术后心肌缺血症状,手术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积累和随访。冠状动脉解剖异常外科治疗时,应争取解剖学和生理学上同时纠正冠状动脉病变,避免术后心肌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存在问题:换机械瓣膜的病人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 心脏瓣膜替换术已成为心脏外科领域的一种常规手术。在需要行瓣膜替换术的病人中,除了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医生会建议其更换生物瓣膜外,大多数病人都是置换机械瓣膜。机械瓣膜是应用特殊处理的热解碳材料制成的。这类瓣膜的主要优点是使用耐久,一般设计使用寿命在70年以上。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总结微创体外循环在机器人(AESOP3000)辅助下心脏手术中应用的管理和经验.方法 2003年11月~2007年11月,共17例患者接受体外循环下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其中房缺修补术10例、室缺修补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成形术1例.右腹股沟做约3~4cm小切口,行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结果 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未附加颈内静脉引流,仅在个别病例中,采用股静脉引流管上加用暂时性动力负压引流,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手术死亡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 微创体外循环的应用是保证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6.
房间隔缺损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经典的治疗方法为经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手术风险很小,但胸骨切口和体外循环带来的创伤较大。2004年11月至2006年4月,我们采用AESOP3000机械臂辅助下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22例,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抑肽酶对术前服用氢氯吡格雷(波力维)和阿司匹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进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止血作用及围手术期心梗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从2004年8月—2006年5月共行急症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3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8)和抑肽酶组(n=20),抑肽酶组在术中使用小剂量抑肽酶。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心功能、血肌酐、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术前CK-MB、CTnT无明显差别。比较两组的术后24h总引流量、输血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肾功能,心梗发生率、术后第1天的CK—MB、CTnT、病死率、ICU天数和手术后出院天数。结果:术后24 h总引流量,对照组明显高于抑肽酶组(P<0.05),输血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抑肽酶组(P<0.05),对照组平均血红蛋白,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红细胞压积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对照组明显低于抑肽酶组(P<0.05)。肾功能不全、围手术期心梗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的CK—MB、CTnT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ICU时间、手术后出院天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抑肽酶能明显减少急症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引流量和输血率,并不增加围手术期心梗发生率。  相似文献   
48.
杂交技术在冠状动脉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29例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4月,29例冠心病接受杂交技术进行心肌血管化。均为男性,年龄(62.8±9.7)岁。其中合并高血压23例,糖尿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二支病变10例,三支病变19例。左室射血分数0.576±0.108。结果29例接受33根移植物,其中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m amm ary artery,LIMA)27支,大隐静脉6支。共植入支架41个。平均每例心肌血管化2.5支。全组无死亡,无住院并发症。LIMA血流量(45±14)m l/m in。胸腔引流量(274±197)m l,2例(6.9%)接受输血。ICU时间(1.9±0.1)d。术后住院4~11 d,平均7.5 d。29例随访0.5~5.1年,(2.2±0.9)年,无远期死亡和心肌梗死。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5例,Ⅱ级4例。冠脉造影共4例,大隐静脉桥血管闭塞1例,支架内再狭窄2例。结论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中期疗效满意,适用于高危病人,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49.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的第一号杀手,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生率也相当高,而且有逐步增高的趋势。对于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以及合并瓣膜病变、室壁瘤等问题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当今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上海的多家医院近年来广泛开展了冠脉搭桥手术。其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在搭桥及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每年为数以百计的患者施行了冠脉搭桥术,使他们得以康复,免除了病魔的困扰。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总结分析 13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中心肌缺血时间大于 2 4 0min的心肌保护技术和术后近期疗效。方法 2 0 0 0年 5月~ 2 0 0 4年 9月连续为 79例患者进行原位心脏移植术 ,其中 13例心肌缺血时间大于 2 4 0min。本组术前心功能均为Ⅳ级。手术按标准法行原位心脏移植手术 2例 ,行双腔静脉吻合法移植手术 11例。心肌缺血时间在 2 4 0~ 383min ,平均 (312± 4 2 )min。供心的保护方法包括在主动脉阻断时经主动脉根部灌注晶体停搏液 ,在取下心脏后 ,再次灌注UW液 ,并置于UW液中保存。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获完整随访 ,随访时间 1个月~ 3年 ,平均 8.2个月 ,术后无死亡 ,所有病人心功能均恢复至I~II级。结论 :我们所采取的心脏获取和心肌保护方法 ,加之合适的供体、受体选择 ,双腔静脉吻合技术 ,以及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处理 ,长时间心肌缺血的病人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