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3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13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HBsAg进入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HBsAg进入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情况,为HBV宫内传播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胰蛋白酶(0.25%)-DNase Ⅰ(0.15 U/ml)联合消化法,获取纯度较高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将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分为6组,HBsAg-anti-HBs 复合物组(Ⅰ),热灭活的HBsAg、HBeAg、anti-HBc均阳性血清和高滴度anti-HBs阳性血清共同孵育物组(Ⅱ), 热灭活的HBsAg、HBeAg、anti-HBc均阳性血清组(Ⅲ),HBsAg组(Ⅳ),热灭活的正常人血清组(Ⅴ),及正常细胞培养液组(Ⅵ,空白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细胞铺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的感染状况。结果所获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纯度较高,符合后续实验要求。用鼠抗人anti-HBs免疫组化检测收集的细胞铺片,发现Ⅰ、Ⅱ组均有大量HBsAg阳性信号,Ⅲ组细胞亦有少量HBsAg阳性信号出现,其他各组细胞均未发现HBsAg阳性信号。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能将HBsAg-抗HBs复合物中的HBsAg,但不能将单独的HBsAg“摄入”胞内。  相似文献   
52.
流行病学系列问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流行病学作为预防医学的牵头学科,其内涵和研究范围都在迅速地扩展。由于历史、社会和个人见解等多方面的原因,国内外学者曾为流行病学下过各式各样的定义。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为了了解西安地区急性 GBV- C/ HGV感染者的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方法 连续收集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45 8例 ,诊断符合上海会议标准 .经 EL ISA检测的 6 7例非甲 -戊型肝炎患者经套式 PCR方法检测 HGV RNA,采用统一《急性病毒性肝炎调查表》,由专人负责进行临床和流行病 У鞑所有数据用 EPI软件处理 .结果 经 EL ISA检测的 6 7例非甲 -戊型肝炎患者经套式 PCR方法检测有 17例呈 HGV RNA阳性 ,5 0为诊断不明患者 .通过对 17例 HGV RNA阳性患者的流行病学分布所进行的分析表明 HGV极易感染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和老…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索海南省气候因素与疟疾流行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能够表达疟疾发病率变化的气象因子拟合模型,以用于预测海南省疟疾发病率。方法 收集1995~2000年海南省月度气象资料(温度、湿度和降雨量)和月度疟疾发病率资料,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气象因子与疟疾发病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逐步回归建立气象因子拟合发病率变化的拟合模型。结果 气温和降雨量与疟疾发病率有相关性。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拟合模型为:全省,I=-1.041 0.061t0.2,r^2=0.590(I:全省月发病率,t02:当前月及其前两个月期间的平均气温);中南部高发地区,I=-5.701 0.382t02-0.147t02min,r^2=0.626,(t02/min:当前月及其前两个月期间的平均最低气温)。而如果引入I2(2个月前发病率)时,可以得到拟合效果更好的回归模型:全省,I=-1.701 0.064t4.2 0.47I2 0.025d2,r^2=0.72(d2:2个月前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中南部高发地区,I=-4.754 0.179t0.2 0.447I2 0.063d2,r^2=0.73。结论 气候因素能够影响疟疾的流行,可以利用气象因子拟合疟疾流行趋势并应用拟合模型对人群未来疟疾发病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5.
Objective:To expou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ology is a very important tool when it was employed to assist to present the distribution by time and place and the model of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 Methods: We illustrated the assistant decision-making support function of GIS with an example of the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SARS controlling in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 which was developed by us. Results: The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established by applying GIS technology fulfilled the needs of real-time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dissemination SARS information and of surveillance and analysis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SARS. Conclusion: Occurrence and epidemic of diseases, implement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collocation hygienic resources are all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variation of time and space, therefore, GIS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powerful tool for identifying risk factors of diseases, providing clues of causation of diseases,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drawing a health management plan.  相似文献   
56.
西安和郑州地区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分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西安和郑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基因型,比较了两地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方法 采用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法对采自西安地区的46份和郑州地区的40份HCVRNA阳性标本进行HCV基因型分型研究。结果 西安地区46份标本中,25份(54.3%)为1b型病毒,17份(37.0%)为2a型病毒,4份(8.7%)为1b/2a混合型病毒;郑州地区40份标本中,19份(47.5%)为1b型,13份(32.5%)为2a型,3份(7.5%)为1a型,4份(10.0%)为1b/2a混合型病毒,1份(2.5%)为1a/1b混合型病毒。结论 两地的优势株均为HCV1b型,其次为2a型,郑州地区有1a型菌株的发现。  相似文献   
57.
高免疫人群甲肝爆发特点与免疫屏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8.
在随访的185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中,乙型肝炎的HBsAg阳性率为76.1%,高于慢性乙肝(54.4%)和甲、乙型肝炎合并感染者(53.8%)。发病初期HBsAg滴度低者在发病后1个月内降低或消失,持续时间不超过3个月,恢复期抗-HBs阳转;高者持续阳性9个月以上,不发生抗体阳转。据此可作出预后的早期判断。抗-HBcIgM阳性、NBsAg阴性者抗-HBs阳转率(42.9%)高于HBsAg阳性者(11.3%)。绝大多数病人(91.7%)的抗体阳转发生在病后2个月内。  相似文献   
59.
我们在国际上首次判明自然界根本不存在SARS CoV贮存宿主,其由Bt-SLCoV经"非自然(基因改造)"产生。此意味着人类已进入经"新型人工病毒"致全球性流行的时代。我们按透过现象看本质之思维,从SARS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明显反常这一事实,进一步阐明其非自然之起源:①流行早、中期广东省病例均在广州的西面和南面,而东面和北面无1例;②2003-12~2004-01,广州爆发4例,症状轻,无续发,均因SARS CoV在人群中逆向进化所致,随后在2004-03~04实验室爆发9例,亡1例,且极具超级传播性,与2002~2003年流行一致,未经逆向进化;③作为特定传染源——受染果子狸仅在深圳和广州2个动物市场,可为非自然引入所乘。故人类正面临空前威胁,应群起应对。  相似文献   
60.
我们根据CD4+T细胞识别抗原位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设计了一个具有查找两亲性螺旋状结构(amphipathichelixstructure)肽段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用该程序对HCV-1型病毒C、E(E1、E2/NS1)、NS5蛋白一级结构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蛋白区存在CD4+T细胞识别位点。此结果支持了CD4+T细胞对HCVC,E,NS5区可发生增殖反应的结论。提示该程序可作为一种预测CD4+T细胞识别HCV抗原位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