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3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13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目的通过转染adr亚型HBV-DNA,建立可复制HBV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HPT-8)。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3HBV转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经G418筛选,通过ELISA、免疫组化、PCR等方法对转染细胞和培养上清分别进行检测。结果HPT-8细胞稳定转染质粒pcDNA3-3HBV后,第1、2代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ELISA检测显示HBsAg、HBeAg阳性,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转染细胞胞浆中HBsAg、HBcAg呈阳性信号,PCR检测培养上清中HBV-DNA呈阳性,荧光定量PCR检测其滴度达9×106拷贝/L,并且转染滋养细胞中有HBV-rcDNA和HBV-cccDNA存在。结论重组质粒pcDNA3-3HBV能在人滋养层细胞中表达、转录、复制。  相似文献   
32.
西安地区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散发性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单纯戊肝20例作为病例组,住院的非肝病患117例作为对照组,然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甲型肝炎“接触史(OR=12.67),不洁饮食史(OR=5.47),注射史(OR=7.34),为戊型肝炎的可能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戊肝仍与”甲型肝炎“患接触史(OR=7.33),注射史(OR=9.12  相似文献   
33.
临床医学研究常用设计方案实施方法 第3讲 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性流行病学主要包括2类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在疾病病因研究中,常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建立或初步验证假设,后进行队列研究进一步验证假设[1].由于队列研究论证强度高,所获结果可靠性强,故较病例对照研究更能揭示两事件间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4.
本文报告了西安市9个幼儿园甲、乙型肝炎血清学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观察期间甲肝的罹患率为2.7~23.5%,影响甲肝流行的因素主要有生活卫生状况,托幼机构类型与传播方式。甲肝显性病例与不显性感染之比为1∶1.0~2.0,流行初期显性比例较高。而乙肝的感染主要是亚临床类型。乙肝的感染率一般在15.0~21.5%,其与生活卫生状况可能关系不大。结果提示影响乙肝流行的因素与甲肝不同。在我国的幼儿园仍有可能大批儿童在短时间内受到乙肝感染。  相似文献   
35.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兴起了新技术革命。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流行病学的内涵与研究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适应这种形势,我们遵照邓小平主席的“三个面向”,依据军队战略思想转移与医学模式的转变,进行了流行病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改革的原则以培养人才,更新知识为基础;以改革教学内容为主,相应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告了一次乙肝流行中6例病人与一批亚临床感染的抗-HBcIgM检测结果。5名亚临床感染儿童经6~7个月随访发现,在抗-HBcIgM转阴或S/N值下降的同时,抗-HBs阳转。结果表明,抗-HBcIgM可以作为在近期内有亚临床感染的一个判断指标。这对人群中乙肝流行病学研究颇有价值。亚临床感染在“窗户期”与抗-HBs刚阳转时的抗-HBc IgM S/N GMV(分别为3.9与1.9),均较临床病例的(6.9与7.4)为低;持续时间也较短。急性乙肝恢复早期,抗-HBs刚阳转时,抗-HBcIgM的S/NGMV可达7.4,提示可能仍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37.
重组核衣壳蛋白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IgG抗体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的IgG抗体及发现在我国可能存在的新的血清型。方法 用五种血清型汉坦病毒核衣壳重组蛋白作抗原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HFRS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G。结果检测了91份病人血清,发现我国山东、北京地区的汉坦病毒感染以HTN血清型群为主(56.1%);首次检测到2份疑似DOB型病毒感染血清。结论我国有可能存在DOB病毒血清型。  相似文献   
38.
普通克立格法预测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分布的预测方法。 方法 以变异函数分析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用普通克立格法 (OrdinaryKriging)预测江宁县江滩钉螺的分布。 结果  2000年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呈空间自相关性,其变异函数为球型模型,且当距离小于0.0301时,钉螺空间分布变异与距离有关。进一步以此为基础用普通克立格法建立了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预测图,交叉核验显示预测图是对江滩钉螺分布最优无偏估计,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73。 结论 普通克立格法能有效利用监测资料预测江宁县江滩钉螺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39.
2006~2008年海南省疟疾媒介按蚊的数量、密度和构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海南省按蚊数量、密度和构成情况,为确定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海南省国家级疟疾监测点年度按蚊监测数据,计算2006~2008年各年捕获的按蚊总数和捕获密度(只/人饵)。采用χ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比较2006~2008年各类按蚊的构成比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06~2008年捕获按蚊数和捕获密度分别是200(1.10)、201(1.05)和135(0.58);三年中,大劣按蚊、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9.97,P=0.0005);大劣按蚊的构成比存在升高趋势(Z=3.36,P=0.0008),中华按蚊的构成比存在降低趋势(Z=-2.33,P=0.02),微小按蚊的构成比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Z=-0.55,P=0.58)。结论2006~2008年海南省按蚊数量和密度逐步下降,大劣按蚊的构成比显著升高,提示应加强对大劣按蚊的防控。  相似文献   
40.
目的本文研究了炭疽减毒活疫苗免疫小鼠的最佳安全、有效剂量,为进一步在小鼠体内进行多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炭疽疫苗分为4个剂量组,经皮下接种小鼠,每周采集尾血。采用ELISA间接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PAIgG抗体和抗芽孢IgG抗体;以体重、免疫反应、血液学指标以及病理学等指标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疫苗接种后,小鼠能够对各剂量产生免疫反应,1/5和1/10剂量组能诱导较高、较快血清抗体滴度的增加,免疫12周后,血清抗体效价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1/20和1/40剂量组抗体滴度相对较低,各个剂量组间抗体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10人用剂量组是安全和有效的最佳剂量,可作为炭疽疫苗与其他疫苗联合接种或炭疽疫苗改进的小鼠实验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