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3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13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建立快速、有效的绒毛滋养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方法以及建立人滋养细胞株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胰酶和胶原酶I混合消化法消化绒毛组织,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体外培养,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方法对培养出的细胞进行形态和骨架评价。结果: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呈多边形,细胞平铺生长,有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合体滋养层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丰富;胞质丰富,内质网扩张明显,有丰富的糖原颗粒、髓样小体和明显的脂滴,以及细胞间紧密的桥粒样结构连接;直接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检测到角蛋白18和波形蛋白均为阳性。结论:采用胰酶和胶原酶I混合消化法可获得较纯的滋养细胞,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外形和骨架,确定该体外传至56代的细胞株为滋养细胞株。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住院缺血型脑卒中患者进行随访,描述患者病后生存状况,并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617例连续性缺血型脑卒中病例,采用电话、信访等方式随访患者的生存状况及死亡原因,2006年1月完成随访工作。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时间最长47个月,失访59例(9.5%)。随访期间死亡80例,其中缺血型脑卒中60例,脑出血3例,心脏病10例,其他死因7例,中位生存时间42.16月。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9%、89.4%、85.3%。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影响缺血型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龄(RR=1.043,95%CI:1.013~1.074), Glasgow评分低(RR=O.855,95%CI:0.742~0.985),意识水平差(RR=4.085,95%CI:2.128~7.844)和存在并发症(RR=1.765,95%CI:1.108~2.812)。结论高龄、Glasgow评分低、意识水平差和存在并发症是缺血型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湖南省血吸虫病近15a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1990~2004年间的湖南省血吸虫病监测资料,分析长期趋势;采用多因素分析各长期趋势间的相关性。结果新血吸虫病人检出率和病死率15a间一直呈下降趋势,并且主要在前3a下降比较显著,之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粪检阳性率、血检阳性率和耕牛患病率15a间一直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总体上看呈比较平稳的状态,流行区人口数呈缓慢的上升趋势,2000~2004年的上升幅度较大。结论湖南省血吸虫病近15a的防治工作中,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大耕牛血吸虫病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24.
目的针对战前和战时大规模人群免疫以及反生物恐怖需求,对炭疽疫苗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联合免疫接种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研究,为炭疽疫苗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的联合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180只小鼠和120只豚鼠按体质量编号随机平均分组。小鼠分为6组:联合免疫组(MA组)、联合免疫炭疽半量组(MBA组)、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接种组(MB组)、炭疽疫苗组(MC组)、炭疽半量组(MBC组)、空白对照组(MD组)。豚鼠分为4组:联合免疫组(GA组)、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接种组(GB组)、炭疽疫苗组(GC组)、空白对照组(GD组)。于免疫后10周内收集受试动物全身及局部反应数据,采集血液样本进行血液学检测,采集脏器组织进行病理和组织学检查,评价联合接种疫苗的安全性。结果在接种后仅前2周两种动物疫苗接种组均出现进食、进水量减少及白细胞计数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第14天MA组、MBA组、MB组、MC组、MBC组WBC与对照M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MB组、MC组、MBC组WBC与同期M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小鼠各实验组间WBC各检测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淋巴细胞百分率(LY%/LYMPH%)、淋巴细胞绝对值(LY#/LYMPH#)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豚鼠的血液学指标变化基本和小鼠一致。组织切片镜检示组织结构正常。接种炭疽疫苗5×107cfu的组(MA组和MC组)各死亡小鼠1只。结论本研究选用的联合接种方式对于受试动物均是安全可行的,但对于小鼠联合接种炭疽疫苗2.5×107cfu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5×10-2ml可能更安全。  相似文献   
25.
广东省登革热流行与气候因素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索登革热发病与伊蚊种群动态变化和气候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省1990~2001年的登革热发病资料,收集了潮州市的1995~2001年伊蚊媒介监测资料及同期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日照时间、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媒介伊蚊密度有关的气象参数是降雨量、日照时间、降雨天数、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BI=24.800+0.826 X1+0.020 X2-0.418 X3其中X1代表最低平均气温、X2代表降雨量、X3代表相对湿度.登革热发病的Logistic回归方程P(1)=1/[1+e-(-7.850+0.391BI)].讨论气候因素对伊蚊媒介密度的影响是复杂的,但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最低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影响登革热发病的主要因素是伊蚊密度(BI).当然伊蚊密度的变化和登革热的发病还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生活习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6.
汉中市农村脑卒中患者失能调整生命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脑卒中造成农村人口的疾病负担,为促进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研究及今后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同时简化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运算中失能的评估方式。方法整群抽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入户调查,调查脑卒中全部现患患者164人。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和失能的评估。结果汉中市农村脑卒中患者DALY为598.88 a,其中因死亡损失了471.05 a,失能损失了127.83 a,患者平均损失3.65个DALYs,汉中市农村人口每千人损失8.0个DALYs;以70~74岁年龄组损失最多;失能损失中,以65~69岁年龄组为最多,死亡的损失中,以55~59岁年龄组为最多,按性别分组后,男性损失343.26个DALYs,女性损失255.62个DALYs,分别占总损失的57.3%和42.7%。男性以55~59岁年龄组损失最多,女性以65~69岁年龄组损失最多。40~44岁年龄组的每个患者平均损失数最多,按残疾期限分组后,残疾1~4 a的损失DALY最多。将患者按照失能程度分组,存活的患者中,失能程度0.01~0.10的人数最多,失能程度0.51~0.60的DALY最多,失能程度0.51~0.60的人均DALY最多,达2.78个DALYs。结论脑卒中对我国造成的疾病负担高于发达国家,一方面可能由于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另一方面可能由于DALY本身的缺陷导致我国疾病负担的高估。  相似文献   
27.
汉中地区部分农村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汉中地区农村脑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采用入户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男性患者的生理功能、活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维度上的评分高于女性患者(P<0.05),女性患者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维度上的评分高于男性患者(P<0.05),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维度上的评分男性和女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年龄组间的评分存在差异(P<0.05),男女两性在八个维度上的评分均低于四川省农村居民和循环系统慢性疾病患者(P<0.01)。结论汉中地区部分农村脑卒中患者总体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孕早期HBsAg阳性孕妇流产胎盘组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探讨HBV宫内感染机制提供线索,并为预防措施的制订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对355例自愿流产孕妇中外周血HBsAg阳性者按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对其流产胎盘进行免疫组化和HBVDNA原位杂交检测,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资料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孕妇HBsAg携带率为7%;早期发育的胎盘HBV感染率为32%;孕妇外周血HBVDNA的高浓度(OR=22.5,P=0.004)和HBeAg阳性(OR=12.5,P=0.008),是孕早期胎盘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HBV可感染早期发育的胎盘,感染率为32%;血HBVDNA的高浓度和HBeAg阳性的孕妇,其孕早期胎盘感染HBV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9.
独生子女新兵基础训练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栗文彬  王波  高红丽  徐德忠  骆军强  李辉 《医学争鸣》2003,24(11):1052-1053
目的 :了解基础训练前后独生子女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 .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某部参加2 0 0 2年度基础训练的 6 1 7名新兵进行测试 .结果 :①基础训练后独生子女组新兵各因子分均低于训练前 (P <0 .0 1 ) ;②训练期间独生子女组躯体化、敌对和偏执因子分与非独生子女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③训练前SCL 90中居前 1 5位的阳性项目主要分布于强迫 (5项 )、人际关系敏感 (3项 )和焦虑(2项 )等因子 .训练后阳性项目主要分布于躯体化 (5项 )和强迫 (4项 )因子 .结论 :可针对训练前独生子女较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目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0.
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S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前S/S基因结构 ,探讨HBV基因变异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 根据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与否 ,将其HBsAg阳性母亲分为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 ,经PCR扩增HBV前S/S基因 2 848- 835位核苷酸序列 ,克隆、测序 ,比较 2组基因结构的差异。结果 全部HBV株序列都属于C基因亚型、adr亚型 ,宫内感染组中母婴序列的相似性达 99.2 %~ 1 0 0 .0 %。 2组患者在前S1区、前S2区和S区均有各自的突变位点 ,S区“a”决定簇表位几乎没有突变发生。非宫内感染组中nt2 90 9、nt399、nt2 93和nt483突变出现较多 ,而在宫内感染组尤其是新生儿的序列中出现较少。而且非宫内感染组前S2区 (P <0 .0 5)、S区 (P <0 .0 1 )和前S/S区 (P <0 .0 5)突变率也高于宫内感染组。结论 引起新生儿宫内感染的HBV前S/S基因异质性较低 ,提示前S/S区突变率低的HBV株可能容易引起新生儿的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