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9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61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73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544篇
内科学   478篇
皮肤病学   117篇
神经病学   107篇
特种医学   2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1篇
外科学   388篇
综合类   1223篇
预防医学   396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345篇
  6篇
中国医学   578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患者男,21岁.2008年5月1日,因高温机器压砸伤致左环指疼痛、流血、离断约30 min入院.急诊行左环指清创,多段离断指短缩再植术.术后5 d逐渐出现环指中节指背皮肤及末节再植指体坏死;术后2周见中节指背约3.5 cm×2.0cm皮肤缺损,部分伸肌腱外露,末节指端约2.0 cm×1.5 cm皮肤缺损,指骨残端外露、部分坏死.诊断:左环指热压多段离断伤术后中、末节部分皮肤坏死.再次行左环指中、末节扩创,逆行第三掌背动脉皮支皮瓣串联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中、末节创面.  相似文献   
52.
自制负压瓶和生物蛋白胶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院2003年5月至2005年4月对44例(治疗组)乳腺癌根治术病人行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术毕引流管接负压瓶,胸壁不加压包扎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与2001年2月至2003年2月术后未应用本法的4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对照组)对比分析,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经旋前方肌下置入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2011年1月,采用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的方法,于旋前方肌下置入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17例,按AO分类标准:B1型2例,B2型7例,B3型2例,C1型4例,C2型2例。所有病例均采取掌侧入路,术中不切断旋前方肌,或仅切断部分旋前方肌行旋前方肌下置入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结果本组术后随访9~44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周。均无感染、骨不连、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按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定:优15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4.1%。结论经旋前方肌下置入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完全可行的,符合现代微创手术的观点。旋前方肌能够覆盖接骨板大部分,减少了腕部肌腱的干扰,减少组织损伤,最大程度地保留前臂的旋转功能,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估胰管外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相关数据库,纳入2000年1月—2017年12月的有关在PD术中比较胰管支撑外引流与非引流的研究,对每个试验进行评估并且提取数据后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共458例患者,其中227例为胰管支撑外引流组,231例为非引流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管支撑外引流组较非引流组总体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RR=0.57,95%CI=0.40~0.82,P=0.002),且主要降低B/C级胰瘘的发生率(RR=0.57,95%CI=0.38~0.85,P=0.006)以及主要对胰管直径≤3 mm的患者有效(RR=0.55,95%CI=0.37~0.82,P=0.003),此外,在行导管黏膜吻合术患者中,胰管支撑外引流组的胰瘘发生率也较非引流组明显降低(RR=0.42,95%CI=0.22~0.80,P=0.008)。胰管支撑外引流组术后总体并发症较非引流组明显降低(RR=0.79,95%CI=0.64~0.98,P=0.03)。两组患者在胃排空延迟、腹腔出血、腹腔积液、伤口感染与总体术后病死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胰管支撑外引流的使用能有效减少PD术后胰瘘及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但该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5.
目的介绍当自体鼻中隔软骨偏小时采集鼻中隔软骨和骨性鼻中隔(筛骨垂直板)复合体行鼻中隔延伸移植的鼻整形手术方法。方法对行鼻综合整形术者,术中分离鼻中隔黏软骨膜后粗略测量鼻中隔软骨大小。对鼻中隔软骨较小者采集鼻中隔软骨时联合采集部分筛骨垂直板,将软骨和骨联合行鼻中隔延伸移植鼻整形术。结果本组26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医师和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对自体鼻中隔软骨偏小的患者,采用鼻中隔软骨和骨性鼻中隔(筛骨垂直板)复合体联合行鼻中隔延伸移植是一种效果确切、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基于HMGB1研究“易层”贴敷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滑膜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易层组。KOA模型通过碘乙酸钠构建,造模成功后,易层组外敷“易层”贴敷28 d。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采血并提取各组滑膜组织,HE染色观察滑膜炎症;ELISA检测血清中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抑炎因子IL-4、IL-10、TGF-β含量;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滑膜HMGB1及α-SMA、TIMP1、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和基因表达量。结果 HE染色显示易层组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显著减少,排列较为规则;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易层组较模型组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IL-4含量明显升高(P<0.05),IL-10、TGF-β含量明显降低(P<0.05),易层组较模型组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HMGB1及α-SMA、TIMP1、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蛋白和基因水平在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表达增加(P<0.05),易层组较模型组表达下调(P<0.05)。结论 “易层”贴敷能够抑制滑膜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平衡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57.
过敏性鼻炎(AR)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我国生产生活污染的不断增加,患者患病机率亦随之增加。中西医结合治疗AR,疗效确切,增效减毒,较单一治疗方法有一定优势。现就目前我国中西医结合诊疗AR的临床方法和疗效进行综述,借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AR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1年7月至2021年10月确诊为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获得性血友病A(AHA)患者根据FⅧ抑制物水平分组并进行组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31例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中,29例为AHA,2例为获得性凝血因子V缺乏症(AFVD)。AHA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瘀斑(62.07%)和肌肉软组织血肿(34.48%),AFVD则分别表现为血尿和皮肤出血点。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滴度高的患者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更长,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Ⅷ抑制物滴度高低与患者的出血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 筛查患者病因,结合患者的病因、年龄、基础病及凝血因子水平等实验室检查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对于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盐酸溴己新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CB)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C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多索茶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溴己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溴己新联合多索茶碱治疗CB效果显著,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加快肺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Ivor-Lewis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治疗中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两家医院收治的303例中段食管癌患者(江苏省如皋市博爱医院107例、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196例)的临床资料,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分为Ivor-Lewis组(151例),施行Ivor-Lewis径路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Sweet组(152例),施行Sweet径路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和术后随访等情况.采用门诊复查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日.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成组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术后死亡风险.结果 Ivor-Lewis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39±21) min和98.68%(149/151),Sweet组分别为(188±30) min和92.76%(141/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x2=6.45,P<0.05).Ivor-Lewis组和Sweet组的食管上切缘阳性率分别为0.67%(1/149)和0.71%(1/14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7% (15/149)和11.35%(16/141),手术死亡率分别为0和0.71%(1/14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or-Lewis组清扫的颈胸交界部、腹上区淋巴结数目以及颈胸交界部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3.6±1.1)枚、(3.5±1.1)枚和(0.7±1.1)枚,Sweet组分别为(2.3±0.8)枚、(2.4±0.8)枚和(0.3±0.6)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96,9.02,3.26,P<0.05).290例手术切除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中273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率为94.14% (273/290),中位随访时间为28.0个月.Ivor-Lewis组患者术后第1、2、3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分别为8.21%(11/134)、19.64% (22/112)、29.35%(27/92),Sweet组分别为19.05% (24/126)、35.24% (37/105)、44.19% (3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5,7.33,5.03,P<O.05).其中两组患者术后1、2、3年区域淋巴结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3,9.68,6.87,P<0.05).Ivor-Lewis组患者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30% (121/134)、80.36% (90/112)、71.74% (66/92),Sweet组分别为80.95% (102/126)、59.05% (62/105)、51.16% (44/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5,11.73,7.97,P<0.05).结论 Ivor-Lewis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治疗中段食管癌,手术切除率高、安全性好,术后患者生存获益明显.该术式可以作为治疗颈部无肿大可疑转移淋巴结的中段食管癌的优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