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32篇 |
内科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18篇 |
综合类 | 25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1篇 |
出版年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8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脊椎非融合术主要包括全椎间盘置换、髓核置换和后部稳定装置植入等,所应用的假体在材料学、运动学和生物力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能很好地保持植入节段的运动功能,重建脊柱功能单位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临床效果比较满意,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假体的植入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假体下沉、磨损,甚至脱出等,且远期效果仍难以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2.
异体半脱钙股骨片重建椎板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异体半脱钙股骨片重建椎板在预防全椎板切除后并发症方面的价值。方法(1)实验研究:38只成年家兔行L4和L6全椎板切除后,根据实验设计,在其中一处用“H”形兔异体半脱钙股骨片重建椎板,另一处作自身对照。于术后2、4、8、12、16、18、23周取材,进行大体和光镜观察;术后16、18、23周行CT扫描。(2)临床应用:18例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H”形异体半脱钙股骨片重建椎板。术后随访0.5~3年,观察临床症状及CT、MRI表现。结果(1)实验研究:与对照节段相比,重建节段硬膜粘连程度明显减轻(P<0.01),硬膜囊形态保持良好,无明显压迫;(2)临床应用:15例患者疼痛基本消失,恢复原来的生活和工作,另3例较术前有明显好转;CT、MRI显示椎管扩大,股骨片无倾斜、移位,脊髓无压迫;均未见明显排异反应;术后3年,异体骨片几乎完全被自身骨质爬行替代。结论异体半脱钙股骨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物理学性能和诱导成骨作用,是一种良好的硬膜外覆盖材料,能有效阻止硬膜外粘连,防止术后再狭窄,可用于节段性椎板成形术。 相似文献
93.
本文报道我院自1982年6月至1990年6月手术治疗59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平均随访2年11个月,证明全椎板和半椎板切除是治疗本症的有效方法,治疗优良率为87.5%.本文着重对引起狭窄的原因,手术中的注意要点和"孤立性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等问题提出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4.
95.
防治老年人术后低氧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老年人麻醉质量,减少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减少手术室内空气污染。方法 美国麻醉协会评分标准(ASA)II级,择期行中上腹部手术病人178例,随机分组:Ⅰ组为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TCI)联合硬膜外阻滞93例,Ⅱ组为对照组以异丙酚(TCI)85例。结果 Ⅰ组病人的静脉舒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胺用量、苏醒时间均减少或缩短,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中术后需要催醒33例及出现躁动2例病人较对照组相应的68例及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都无病人术中知晓。Ⅰ组轻度低氧血症者24、重度低氧血症者2例较对照组相应的49例、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异丙酚TCI联合硬膜外阻滞,能保证老年人中上腹手术的麻醉深度,可减少阿片类药物及肌松药用量,苏醒较快而且质量好,较早拔管,便于术后镇痛,在降低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6.
创伤性脑损伤影响骨折愈合速度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影响骨折愈合速度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创伤性脑损伤合并一侧胫骨骨折(A组)制作多发伤模型,不同时点观察FOS、JUN、bFGF、VEGF表达并与B组(单纯一侧胫骨骨折)比较,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正常小鼠脑组织FOS、JUN、bFGF、VEGF低水平表达,B组略强。A组脑组织FOS和JUN的表达具有时程的一致性,创伤性脑损伤(TBI)后3h达到高峰,12h以后降至对照水平;bFGF与VEGF分别于创伤性脑损伤后12h、24h达到高峰,72h降至对照水平。两组骨折位点FOS、JUN表达均于6h达峰值,24h后降至对照水平。3h、6h、12h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组骨折位点bFGF、VEGF表达分别于12h、24h达峰值,B组于24h、48h达峰值,均持续表达96h以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A组脑挫伤灶周围脑组织FOS蛋白与bFGF表达、bFGF与VEG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896、0.832(P〈0.05);A组骨折位点FOS蛋白与bFGF表达、bFGF与VEG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38、0.945(P〈0.05);B组骨折位点FOS蛋白与bFGF表达、bFGF与VEGF蛋白表达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833、0.914(P〈0.05);两组脑组织FOS、JUN蛋白与骨折位点FOS、JUN表达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上A组在术后第三周时已接近全部愈合,B组到第4周时才全部愈合。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合并长骨骨折是比较理想的多发伤实验动物模型;创伤性脑损伤后骨折位点bFGF、VEGF表达更早更强,促进成骨。 相似文献
97.
目的调查某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抢救患者在急诊室的滞留状况,为进一步加快急诊抢救患者的分流,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急诊预检分诊数据库,回顾性调查分析某综合性三甲医院2010年全年急诊室抢救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不同月份、不同科室、不同去向抢救患者的滞留时间及可能的原因。结果①该院全年7966例抢救患者在急诊室滞留的时间为0.5~2998 h,中位数10 h(四分位数3~23 h);②不同月份抢救患者的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69,P=0.018),其中2月份最短,5月份最长;③患者对急诊抢救室床位占用时间最长的4个科室依次为急诊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急诊科,合计达91.8%的总床位占用时间。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最长的4位科室依次为急诊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胸外科;④不同去向的抢救患者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71,P〈0.0001),其中以直接住院和自动出院患者的滞留时间最长;⑤滞留时间24 h以上的抢救患者中,83.4%与相应的专科病房无床有关。结论该家医院急诊室抢救患者的滞留状况比较严重,其中急诊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3个科室尤为严重,主要与相应专科的病房床位供应不足有关,医院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8.
前路增高植骨后颈神经根管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估前路增高植骨后C3-4和C5-6神经根管形态改变。方法:取老年颈椎标本10具。摄颈椎正、侧、双斜位X线片,然后进行CT平扫,三维重建C3-4、C5-6神经根管。所有标本均进行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取同标本胸椎椎体植骨,增高植骨2.5mm。手术节段为C3-4和C5-6各10个。术后在与术前同等条件下重建颈椎相关神经根管。实验设计数据包括:颈椎椎间盘前方高度、后方高度;神经根管高度;神经根管内口、外口面积、周径。结果:手术后C3-4神经根管增高11.2%,C5-6神经根管增高7.8%;C3-4神经根管内口面积增加22.5%、外口面积增加23.3%,C5-6神经根管内口面积增加18.2%、外口径面积增加25%;C3-4神经根管周径内口增大11%、外口增大12.4%,C5-6神经根管周径内口增大10.9%,外口增大17%。结论:在亚临床水平进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并增高植骨2.5mm,有效地增加了双侧颈神经根管的高度以及内、外口的面积和周径,该术式能使相应神经根管得到扩张。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