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肿瘤学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经腹腔镜胆囊与肝部分联合切除术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腔镜下行肝部分切除目前报导不多,同时行胆囊切除与肝部分切除更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9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20d于1995年9月19日入院。入院查体无异常,AFP为0,HBsAg(-),B超示肝左叶有一个6.5cm低回声光团,胆囊壁有多个0.4cm大的低回声光团无声影,不随体位改变移动。CT平扫见肝左外叶一个类圆形低密灶,边界清,增强后CT值明显增强。术前诊断:肝面管瘤,慢性胆囊炎胆囊多发性息肉。  相似文献   
62.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腹膜后阑尾炎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腹膜后阑尾炎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8例腹膜后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选择同期252例非腹膜后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作对照,比较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腹膜后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手术时间为30±8min较非腹膜后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22±6min延长(P<0.001),术中出血、术后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两组类似.结论腹膜后阑尾炎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行,无须中转开腹,但手术时间稍长.  相似文献   
63.
席亚鸣  徐以浩 《腹部外科》1999,12(3):132-133
结直肠(简称大肠)疾病引起显性出血或大出血的原因较多,在外科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是大肠癌,其次是大肠息肉、炎症和憩室。现就出血的病因,特别是少见病因及处理叙述如下,供同道参考。一、病因(一)常见病因1.肠道恶性肿瘤大肠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平滑...  相似文献   
64.
<正> 男性,22岁,右上腹突发钻顶样疼痛2小时,以后有阵发性疼痛,5天后入院。入院后疼痛消失,查体无异常,大便镜检有蛔虫卵。B超发现胆总管1.1cm,内见一条状光带,向左肝管延伸。ERCP见胆总管1.0~1.1cm,胆总管至左肝管有一条状充盈缺损,诊断为胆道蛔虫。入院后经消炎、利胆、驱虫等治疗,大便排出多条蛔虫,但胆道内光带无改变。于入院后第7天,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穿刺点同胆蠢切除术,探查见肝、胆囊无异常,胆总管增粗,剪开十二脂肠上段胆总管前浆膜层,用1号丝线缝合胆总管1针作牵引,用长穿刺针穿刺胆总管抽出胆汁后,剪开胆总管1厘米长切口,用分离钳从胆总管内完整取出1条16厘米死蛔虫,从12mm trocar中取出蛔虫,用生理盐水冲洗胆总管上下端,用000肠线8字缝合胆总管3针,缝合浆膜层2针。挤压胆囊未见胆汁漏出,冲洗肝下间隙,置潘氏引流和1根由腋前线trocar处引出。手术历时60分钟。出血约3ml。术后当时拔出尿管。术后第一天拔出胃管、肛门排气后进食流质。术后第四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5.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2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 ,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利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12例 ,其中因束带粘连致小肠梗阻者 ,在腹腔镜下切除束带 ;小肠与腹壁粘连成角及小肠、网膜与腹壁粘连者 ,用电凝分离剪、分离钳或超声刀分离与腹壁的粘连。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腹腔镜行粘连松解术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防 1~ 36个月 ,均无梗阻症状复发。结论 利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有选择性地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安全实用的 ,可以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6.
原发性腹膜炎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没有原发感染灶的弥漫性腹膜炎。目前临床发病率较低。原发性腹膜炎多见患有呼吸道、皮肤和泌尿系统感染或者患肝硬化腹水、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基础疾病的病人。病原菌主要通过血行、淋巴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等途径扩散到腹膜 ,引起腹膜弥漫性炎症。 50年代以前原发性腹膜炎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阳性细菌 ,多数是肺炎双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少数属革兰阴性的大肠杆菌。近年来发现 ,由肺炎双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原发性腹膜炎逐渐减少 ,而由革兰阴菌引起的原发性腹膜炎呈上升趋势 ,约占 4 9%。特别是采用厌氧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初步探讨胃肠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术前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明显低于术后,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结论: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可以灵敏地反映出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可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的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68.
本文对腹腔引流在大肠手术中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选择性结、直肠手术要不要腹腔引流、引流的适应证、引流的方式选择及引流的注意事项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9.
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再发的发生率为0~36%,其差异与病例选择、手术技巧、统计方法和随诊结果有关。1950—1978年间,作者先后进行结一直肠癌切除手术1315例。其中结肠癌440例,直肠癌801例,术后随诊20年以上。全组中发生吻合口缝线处复发癌者35例(2.7%),其中9例(2%)继发于结肠癌术后,26例(3%)发生在直肠癌术后;男性18例,女性17例。首次手术时平均年龄为59±11岁。病理分期 DukesA期4例,B期13例和C期12例,分期不明6例。吻合口复发35例中15例作过再次  相似文献   
70.
结肠癌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以浩  王宁霞 《腹部外科》1991,4(3):103-105
本文对结肠癌的手术前、中、后及其合并症的处理作一阐述,并指出抗生素药物在围手术期正确使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