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8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食品行业防鼠设施质量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防鼠设施好坏与鼠密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查一定数量食品行业整体和单位内部各重点防鼠设施的质量 ,用粉块法和鼠迹法测定鼠密度 ,并设组实验观察。结果 :防鼠设施完全合格的单位与内部重点房间 ,密度远低于防鼠设施不合格者 (P <0 .0 1)。结论 :有完善的防鼠设施能有效抑制鼠情 ,阻隔外鼠入侵 ,利于巩固灭鼠成果。  相似文献   
92.
[目的 ] 了解街道不同地域内单位在突击灭鼠中的灭鼠质量。 [方法 ] 询问法及现场检查街道示范路段 (A)、街道政府所在地周围 (B)、相邻其他街道路段 (C)上的单位参与灭鼠过程、投药质量和鼠征及防鼠设施。[结果 ] A、B、C 3种地域上单位知晓率分别为 99.38%、95 .0 4%、88.71% ;投药率依次为 87.5 6 %、82 .0 9%、75 .33 % ;鼠征阳性率分别达 16 .5 9%、19.0 2 %、2 1.71% ;防鼠设施合格率依次为 78.99%、6 8.75 %、5 2 .86 % ;单位反映灭鼠有效率为 81.41%、5 5 .37%、5 5 .74%。 [结论 ] 街道灭鼠工作不均衡 ,应在抓好示范路段单位灭鼠基础上 ,加强周边地区防灭鼠 ,提高除害站灭鼠服务责任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3种药物在不同使用剂量下对媒介伊蚊成蚊的现场控制效果,为世博期间蚊虫的现场应急处置做好技术储备。方法采用挂笼法观察死亡率,用叮刺法比较成蚊密度下降率(RPI),用诱蚊诱卵器法比较空间喷洒后药物对地面积水中孳生地的影响程度。结果用1∶10和1∶20两种浓度的10%胺-氯菊酯微乳剂处理公园或居民小区,挂笼法死亡率为99%~100%,叮刺法测定对成蚊的控制时间可维持在4~7 d(RPI50以下);对孳生地阳性率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尤其在居民区7 d内的RPI值维持在50;用1∶50和1∶30两种浓度的20%甲基嘧啶磷水乳剂处理公园或居民小区,挂笼法死亡率为86%~96%,叮刺法测定对成蚊的控制时间维持4 d(RPI50以下);对居民区中孳生地阳性率的影响期为7 d,但在公园环境维持时间相对较短。用1∶10和1∶20两种浓度的4.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处理居民小区环境后,对成蚊和孳生地控制效果与10%胺-氯菊酯微乳剂相似。结论 3种药物在白纹伊蚊高密度场所用ULV喷洒,4~7 d内均能取得较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4.
目的比较新型捕蝇器及诱饵的捕蝇效果,探讨蝇类监测标准化问题。方法在5种场所类型现场用L4(23)正交试验表安排实验,比较2种捕蝇器、2种诱饵的捕蝇效果。结果新型捕蝇器捕蝇数大于对照捕蝇器,新型捕蝇器的配套诱饵诱捕蝇数是糖醋诱饵的2倍多,但低于腐鱼酱诱饵的1/2,所有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极显著的意义。结论新型捕蝇器及诱饵捕蝇效果好,且有节能环保、美观等优点,适宜于多种环境捕蝇;其配套诱饵无异味,诱蝇效果介于糖醋和腐鱼之间,可用于蝇类监测。  相似文献   
95.
0.5%吡丙醚颗粒剂对白纹伊蚊控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0.5%吡丙醚颗粒剂对白纹伊蚊的控制效果,为上海世博会期间蚊虫控制做好药物和技术储备。方法采用幼虫浸液法,观察实验室和模拟现场条件下不同药剂浓度对幼虫的致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并观察在0.06、0.08mg/L浓度下其对不同龄期蚊幼虫的控制效果。居民区现场用吡丙醚处理白纹伊蚊孳生地(雨水井和其他水体),用叮刺法测定成蚊密度。从现场孳生地中取回含有蚊幼虫的水体,进一步观察蚊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结果 (1)0.06~0.12mg/L浓度梯度下,实验室内幼虫的致死率为25.75%~49.00%,化蛹率为31.19%~40.25%,未出现羽化的成蚊;对照组化蛹率为99.25%,羽化率为95.47%。(2)0.06、0.08mg/L浓度下对不同龄期幼虫具有抑制其化蛹和羽化的能力,且呈现出浓度增加,化蛹率降低的趋势。(3)在模拟现场向阳和背阳环境下,使用浓度在0.5mg/L以上时,吡丙醚能有效抑制蚊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4)吡丙醚颗粒剂施用于现场蚊虫孳生地后,按蚊虫孳生地阳性率和成蚊叮刺法调查,蚊幼虫以及成蚊密度均有明显下降。从水系中采回的蚊幼虫,仅0.24%~0.71%发育为成蚊。结论吡丙醚具有抑制白纹伊蚊幼虫生长发育的作用,可将1mg/L的吡丙醚直接应用于孳生地控制蚊虫。  相似文献   
96.
97.
家蝇在猪粪中产卵习性的初步观察(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猪粪是家蝇的主要孳生场所,猪粪的最终处理是目前特殊行业控制蝇类的重要研究课题,了解和掌握家蝇在猪粪中的产卵习性是开展防制的前提。为此,作者等在养猪场用小堆纱罩法、塑料袋法、现场采集有蝇卵孳生的粪便测含水量等方法,观察了猪粪新陈干湿和家蝇产卵的关系,并仔细观察了家蝇在白天产卵时间。结果表明:(1)家蝇偶见在含水量低于50%,高于90%以上的粪便中产卵  相似文献   
98.
大麝鼩(Crocidura lasiura Dodson,1890)是流行性出血热(EHF)传染源之一,已成为我市郊区农户宅周的主要鼠形动物,其密度远高于啮齿类。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索上海地区三带喙库蚊春季首次出现日预测预报模式,用现场定期捕捉三带喙库蚊来验证预测预报模式的可行性。方法根据1982~1992年和2001~2003年每年3月1日起(冬季遇日平均气温≥10℃时)在动物养殖场挂紫外线诱蚊灯捕蚊资料以及三带喙库蚊首次出现日前后有关气象资料,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相关系数普查等统计方法,建立上海地区三带喙库蚊春季首次出现日预测预报模式,并于2005~2006年连续2年现场灯诱捕蚊进行验证预测预报模式的可行性。结果三带喙库蚊春季首现日与首现日温度日期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19,达到极显著水平(r≥r0.01=0.622 6),建立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为y2=55.766 4-62.508 3×x1 0.179 9×x2-0.291 4×x3,预测三带喙库蚊春季首现日期与实况值的拟合效果达到基本准确以上的历史拟合率为76.9%(10/13),预测值与实况值的绝对误差平均为4.5 d,从预测值和实况值两根曲线的变化趋势看,预测值和实况值比较吻合,用此模型预测2005、2006年三带喙库蚊春季首现日分别出现在4月3日和4月5日,实际为4月7日和4月1日,绝对误差均为4 d,预测基本准确。结论采用温度特征值———首现日温度日期诊断三带喙库蚊春季首现日和使用多元回归方程预测三带喙库蚊春季首现日的误差统计表明,其预测或判别结果精度较高,稳定性好,两种方法相互补充,用于乙脑媒介检测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测定上海地区三带喙库蚊和淡色库蚊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并了解其抗性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浸渍法。[结果]上海地区三带喙库蚊对敌敌畏和氯氰菊酯产生高抗性,对溴氰菊酯抗性较低,部分区域仍保持比较敏感;淡色库蚊对敌敌畏的抗性达到高抗水平,对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抗性为低到中等抗性水平。[结论]杀虫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促使蚊虫抗性明显,在蚊虫防制过程中,可根据蚊虫抗性情况,科学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