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6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基因在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32例多药耐药和32例化疗敏感的AL患者和20名正常人进行细胞周期蛋白A、mdr1、TopoⅡα、bcl-2 mRNA水平的测定。结果 耐药组患者细胞周期蛋白A及TopoⅡα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敏感组患者(P<0.01),20名正常人在同一实验条件下未检出细胞周期蛋白A mRNA的表达;耐药组患者mdrl及bcl-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敏感组(P<0.01);64例AL患者中,细胞周期蛋白A与TopoⅡα表达水平呈高度的正相关(r=0.794,P=0.000);细胞周期蛋白A与TopoⅡα同时阳性低表达的10例AL患者全部耐药;经Binary逻辑回归分析显示细胞周期蛋白A与耐药显著相关。结论 细胞周期蛋白A可能会成为判断AL患者预后的新指标,联合TopoⅡα检测对判断AL耐药有意义。  相似文献   
92.
WT1基因是从Wilms瘤细胞的染色体11p13位点分离出来的肿瘤基因,但其在白血病的发生及发展中也起一定作用。虽然许多学者研究了WT1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但多数是关于WT1基因在白血病发病意义上的研究。关于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治疗反应方面的...  相似文献   
93.
免疫抑制疗法的毒副作用及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4.
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调节红系造血的糖蛋白激素,EPO只有结合到红系祖细胞表面有活性的EPO受体(EPO-R)才能发挥生物效应,自1989年人类基因重组EPO(rHuEPO)成功治疗肾脏病晚期贫血后,近年来已应用于其他类型贫血的治疗,本文对EPO治疗某些贫血(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的临床应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
目的应用多层综合的除皱方法使老化的面部年轻化。方法进行多层次解剖分离,使老化移位的组织复位。包括皮肤及骨膜层的提紧,SMAS的悬吊,颧弓韧带的重建,颧骨的修薄。结果自1993年以来,完成手术28例,效果满意。结论面部老化是不同组织,不同解剖结构变化的综合体现。单一层次的除皱方法不能取得全面的年轻化效果,多层综合的除皱方法恢复了年轻的解剖生理关系,使因老化导致的面部软组织的松弛移位得到充分的矫正,具有全面的年轻化效果。  相似文献   
96.
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技术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文献报道,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该技术正发展成为3种各具特点又相互结合的技术,即定位释放技术、定时释放技术和定速释放技术.结论:研究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技术,对提高药物疗效、开展临床药学研究、推动医药科研和制药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乙双吗啉(bimolane,BML)治疗银屑病导致急性白血病的报道,仅在我国就已达200例以上[1,2],<中华血液学杂志>在1989年就发表编者按,呼吁临床医生尤其是皮肤科医生停止使用此类药物治疗银屑病患者[2].遗憾的是临床上尤其是一些个体医生为求得近期治疗效果,仍在使用BML,BML所致治疗相关性急性白血病(treatment related leukemia,TRL)仍有散在发生.BML治疗银屑病引起的TRL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居多[1,3],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鲜有报道,最近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对56例未经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绵羊红细胞(SE)与猴红细胞(RhE)的自然玫瑰花形成及 EA(抗体包被牛红细胞)和 EAC(抗体和补体包被的牛红细胞)玫瑰花形成的研究。在42例儿童病例中19例的淋巴母细胞百分率>50%,其中4例 E一玫瑰花成花细胞(E-RFC)>49%,被归为 T 细胞型白血病,其余15例为 N 细胞型(E-RFC<30%;EA-和 EAC-RFC<10%)。外周血淋巴母细胞低于4.0%者23例未能分类。成年病例中28.5%为 T-细胞型,69.2%为 N-细胞型,1例成人患者无 E-玫瑰花形成,而 EA 和 EAC 玫瑰花分别为40%和31%,被划为 B 型。N-ALL 儿童患者的 RhE-RFC 高于 T-ALL,据此我们认为 RhE 玫瑰花形成可能在 ALL 免疫学分型中具有某些特别意义。  相似文献   
99.
患者男,54岁,因发现颜面部、右臀部皮下肿物1年余而于2007年10月17日入院.查体:左颞部、右肩及有臀外侧均可见皮下结节.最大者约为8cm×10cm,质硬无压痛.双侧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区可触及肿大淋巴结.余无异常.血常规及骨髓象均正常.肺部CT示:纵隔淋巴结增大.右肩部皮肤肿物病理活检示:皮下脂膜炎型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00.
目前全反式维甲酸(RA)已成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有效药物之一,并广为应用。自1988年以来,我院血研室采用以RA为主的联合分化诱导方案治疗28例APL,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其近期和远期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