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比较不同植骨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长期疗效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和椎间隙高度恢复率.方法 2006年2月~2011年2月期间对4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间融合器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病例,将其设为A组.同期40例采用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病例设为B组进行比较,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腿痛疗效标准(29分法),根据长期疗效改善率和影像学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以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长期疗效改善率,A组为(89.72±9.15)%,B组为(72.75±11.15)%.A组植骨融合率90%,椎间隙高度恢复率95%,B组植骨融合率80%,椎间隙高度恢复率70%,两组数据经t检(t=5.815,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椎间融合器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改善率和植骨融合率高,保持了椎间隙高度,增加椎体的稳定性,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一种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新方法.方法 CT荧屏上确定胸腰椎骨折的成形平面并设计进针点和进针方向,CT光标下定位,局麻下按预设计进针点和进针方向经度穿入手钻,CT证实手钻位置满意后沿手钻置入导针,拔出手钻后沿导针置入工作通道至椎体后壁前方3 mm左右,拔出导针,用钻头通过工作通道于骨折椎体内开一隧道至距椎体前壁3~5mm,通过工作通道于隧道内置入KyphX可膨胀球囊,CT证实球囊位置满意后,向球囊内缓慢注入碘造影荆至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满意而皮质骨壁保持完整或球囊内压力达400Pa,抽出造影剂,拔出球囊,用配套器械通过工作通道于复位后的骨折椎体空腔内缓慢注入骨水泥3~5mL,等骨水泥固化后拔出工作通道,皮肤穿刺口用创可贴封闭.共治疗胸腰椎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5~71岁,平均64岁,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9例,椎体轻度爆裂性骨折3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1侧穿刺成形,平均手术时间55min,术中出血10~20mL,无1例损伤脊髓、脊神经、血管或胸腹腔脏器,无骨水泥渗漏与栓塞;术后1~3 d戴腰围下地行走,除3例有腰背部酸胀外无其它不适.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可靠、操作简便、定位精确、损伤小、恢复快,适应证较广,放射暴露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3.
14.
踝关节前后脱位的X线量化分析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能精确诊断踝关节前后脱位的X线量化分析指标。 方法 根据生物力学与几何学原理 ,设计一种能在踝关节侧位X线片上进行量化分析的“距骨中心中轴距”(L值 )测量方法 ;筛选 2 0 0名健康成人进行L正常值范围测定 ,并对 1 865例 1 92 0侧踝部损伤病例做回顾分析。 结果  2 0 0名健康成人的L值为 0 .0~ 2 .5mm[(0 .84± 0 .59)mm] ,其 95 %位数 (P95)为 1 .99mm ;以L值 >2mm为诊断标准 ,踝关节前后脱位组的阳性诊断率即诊断灵敏度为 1 0 0 .0 %。结论 L值可望作为踝关节前后脱位的一个精确诊断标准 ,值得做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5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其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根据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组(2000年6月以前手术组)52例,B组(2000年6月以后手术组)153例,对两组的临床效果做回顾对照分析。结果 205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9个月,按Macnnab标准评定疗效,A组优良率为84.61%,B组优良率为96.07%;A组术后并发椎间盘炎2例,脑脊液漏2例,切口周围软组织坏死1例,B组无并发症。结论 手术技巧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术者需接受内镜电视下操作训练。  相似文献   
16.
显微内窥镜下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鄄my,MED)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对33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B组)的各突出椎间盘进行CT形态学分型,根据分型选择部分间隙实施MED,并与24例未做分型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A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手术侵袭性与平均手术时间均明显大于B组(P<0.001),而手术优良率则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施行MED治疗可获得较佳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鼠胫骨牵引成骨动物模型,并检测骨基质蛋白在牵引成骨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CD-1小鼠36只,接受左胫骨中上段骨干横行截骨,安置特制延长外固定架,胫骨牵引过程包括5 d静止期,12 d牵引期和70 d固塑期,牵引速率为0.1 mm/Bid,共0.2 mm/d.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分组采集左胫骨标本,分别作组织学检查和骨基质蛋白mRNA检测.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静止期其修复过程基本与骨折愈合相似.牵引期,被牵引骨痂显示三个典型的生物学功能区:纤维间区,初始骨基质前沿和微脊柱形成区.固塑期早期,牵引骨痂骨性愈合,第10周骨髓腔再通,新生骨再塑基本上完成.mRNA分析显示在牵引成骨早期,软骨内成骨及膜内成骨同时发生.牵引中期以后软骨内成骨逐渐减少,而转为以膜内成骨为主的成骨过程.结论通过对骨基质蛋白及相关蛋白的分析,结果表明牵引成骨与骨折愈合过程不同.早期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同时存在,但在机械牵张力作用下转为以膜内成骨为主的成骨过程.该研究亦证实小鼠胫骨牵引成骨过程与人体及其他动物模型基本相同,可作为一种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骨再生和修复的在体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CT计量诊断(CTQD)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病理形态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将1994-01/2000-01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确定了病理形态的395例LDH患者(452个椎间盘,A组)的术前CT图像特征分为5个指标14种表现,进行多因素判别分析,并以多变量判别分析时各变量的赋值为基础制订CTQD表;将A组的CTQD结果与术中所见比较,计算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将2000-02/2002-02收治的363例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型治疗组(B组)185例,进行CTQD并按CTQD结果实施分型治疗;未分型治疗组(C组)178例,根据传统经验选择治疗方法。结果CTQD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73%,92.81%,90.12%和85.49%;B组非手术治疗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C组(χ2=5.009,P<0.05),B组因非手术治疗无效改为手术治疗的比率明显低于C组(χ2=12.773,P<0.001),B组的平均住院日数明显少于C组(t=7.925,P<0.001)。结论CTQD能比较准确地预测LDH的病理形态,对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带锁髓内钉一期内固定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本文对我们自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6月收治并采用带锁髓内钉一期内固定的 6 1例 (6 3侧 )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病例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 1例 (6 3侧 )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病例 ,男4 3例 ,女 18例 ,年龄 19~ 5 5岁 ,平均 39岁。致伤原因 :车祸 36侧 ,坠落伤 13侧 ,耕田机损伤 11侧 ,其他 3侧。Gustilo分类 :Ⅰ° 9侧 ,Ⅱ°30侧 ,Ⅲ°A13侧 ,Ⅲ°B7侧 ,Ⅲ°C4侧。合并伤 :多处骨折 8例 ,颅脑外伤 7例 ,小腿筋膜间隙综合征 5侧 ,创伤性休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Ⅱ型、Ⅲ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0例应用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根据Bourne标准评定。结果7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8个月。本组优44例,良18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88.57%。其中Ⅱ型优良率明显高于Ⅲ型(P〈0.05);Ⅱ型和Ⅲ型患者中青壮年优良率均高于中老年(P〈0.05)。结论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是治疗Pilon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