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4篇
预防医学   9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目的研究地面针对性前庭习服锻炼和飞行中前庭习服锻炼两种锻炼方式对正弦谐波加速度试验(sinusoidal harmonic acceleration test,SHAT)的影响。方法地面人员10名,进行7天针对性前庭习服锻炼;男性健康飞行员26名,飞行时间450~1350小时。分别测定在转椅(0.01Hz~0.64Hz)倍频正弦谐波加速度刺激方式下的前庭眼动反射,分析增益、不对称比、相位等参数。结果飞行员的低频增益(0.01Hz、0.02Hz、0.04Hz、0.08Hz、0.16Hz)高于地面人员。结论不同的前庭习服锻炼对正弦谐波加速度试验的影响是不同的.地面针对性前庭习服锻炼在提高前庭功能稳定性上好于飞行员实际飞行中的前庭习服锻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将自行研制的多功能双向式倾斜床和研究确定的倾斜试验 (TTT)技术方案用于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心血管调节功能的专项医学选拔方面 ,以评价其实际应用效果和推广应用价值。 方法 对 2 0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和 16名健康受试者进行倾斜试验下的无创心电、血压、心率变异和经颅多普勒脑血流速率测量与对比分析。 结果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心血管反射能力和调节稳定性均优于健康对照组 ;本研究所采用的 TTT技术方案 (+ 75°、3 min、2 0 s)对飞行员的心血管调节功能选拔效果明显。 结论 结合 TTT进行同步心电、血压、心率变异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脑血流显像分析是有效和可行的 ,可为飞行员心血管调节功能的专项医学选拨提供客观、准确、定量的技术途径与判断手段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飞行员脑功能鉴定及防护提供试验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连续观察45名飞行员(平均年龄27.5±2.6岁)在完成5 h连续心算和连续操作任务期间的脑平均血流速度(Win),同步分析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Vm、神经行为能力指数(NAI),并对脑疲劳诱发的嗜睡倾向进行斯坦福嗜睡量表(SSS)评定.结果在完成连续心算任务的第2 h,大脑ACA的Vm增快,第4 h以后减慢,MCA、PCA的Vm无显著变化.完成连续操作任务的第4 h以后,PCA的Vm先于MCA的Vm减慢,ACA、MCA和PCA的Vm直至第5 h才明显减慢.反映连续操作能力的NAI指数在第2 h上升,第4 h以后下降.反映心算能力下降的错误反应率和反映脑功能状态的SSS评分在第4 h以后显著上升,表明脑功能出现显著抑制.结论 不同认知活动对大脑Vm的影响存在差异.5 h连续心算任务没有诱发Vm的显著变化,但5 h连续操作任务诱发MCA的Vm大幅度降低,有可能是晕厥前症状或立位耐力降低的诱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多功能双向式医用倾斜床的研制与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倾斜试验(TTT)是研究和诊断不明原因晕厥的基本手段和“准金标准”方法,而倾斜床又是开展TTT的关键装置。但目前国内现有的倾斜床(或旋转床),无论从设计性能或功能与指标要求均不能适应和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且与国际统一的方法与方案相差甚远。为此我们自行研制出一台多功能双向式医用倾斜床,并经过60人次的飞行员专项选拔和鉴定的实际应用证明,该装置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全部技术指标不但均达到了国际标准,而且其旋转速度、角度范围和方向等主要技术参数均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具有较好的扩展功能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累加角度头高斜位暴露下 ,正常人体血压、心率、脑血流及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特征 ,为建立飞行员晕厥检查的方法学提供生理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多功能双向式医用倾斜床 ,结合先进的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描记方法和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成像技术进行累加角度 ( + 4 5°→ 60°→75°)头高斜位 (HUT)暴露下的心率、血压、HRV和脑血流速率的测量与分析。结果 1 )随着倾斜角度加大 ,暴露时程延长 ,HR逐渐增快 ,SBP逐渐下降 ,DBP逐渐升高 ,PP逐渐缩小 ,与暴露前比较 ,HR、PP和DBP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5 ) ;脑血流速率 (包括 :Vs、Vm、Vd)逐渐下降 ,无论与暴露前比 ,或倾斜角度之间比 ,差异十分显著 (P <0 .0 1 ) ;mRR和sdRR逐渐减小。 2 )生理指标与技术指标直线相关分析发现 :在 1min时 ,SBP、DBP、MAP、Vd、sdRR与倾斜角度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 ;在 2 0min时 ,HR和sdRR与倾斜角度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 ,与SBP、PP、Vs、mRR明显负相关 (P <0 .0 1 ) ;暴露时程与HR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 ,与SBP、Vm、Vd、mRR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 3)生理指标间相关分析发现 :HR与SBP、Vs、Vm、Vd 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 ;SBP与Vd 和mRR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 ;Vs、Vm、Vd 与mRR和sdR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的声刺激模式对前庭诱发肌性电位的影响,确定前庭诱发肌性电位检测的最佳声刺激模式。方法9名健康志愿者被随机分成三组,按3×3拉丁方析因设计,对3个不同频率(250、500、750Hz)、3个不同刺激重复率(5、7、10Hz)、3个不同平台时间(2、5、10ms)的短纯音诱发的前庭诱发肌性电位(VEMP)进行测试,每人以随机次序进行9次测试。比较前庭诱发肌性电位的诱发率、潜伏期、波间幅度及双侧幅度不对称比。结果不同短纯音频率对双侧VEMP的潜伏期及幅度及双侧幅度不对称比均有影响,按500、250、750Hz顺序,双侧P13/N23潜伏期依次增加}双侧P13/N23幅度依次减少;双侧幅度不对称比依次增加。500Hz短纯音刺激时双侧幅度最大且双侧幅度不对称比最小;5、7、10Hz3种不同刺激重复率对双侧VEMP的潜伏期、波间幅度及双侧幅度不对称比均无影响,2、5、10ms 3种短纯音不同平台持续时间对双侧VEMP的幅度有影响,按10、5、2ms顺序,双侧VEMP的幅度逐渐增加。而3种短纯音不同平台持续时间对双侧VEMP的潜伏期、双侧幅度不对称比未有明显影响。结论VEMP的最佳声刺激参数为平台时间2ms、频率500Hz、刺激重复率5Hz。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行为评价系统(neurobehavioral evaluation system-C3,NES-C3)在飞行员脑功能(cerebral function,CF)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NES-C3评价系统中的情绪状态测试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us,POMS)(包括紧张-焦虑、愤怒-敌意、疲惫-惰性、忧郁-沮丧、有力-好动、困惑-迷茫6个方面情绪状态),以及记忆扫描、数字检索、视简单反应时、视复杂反应时、目标跟踪、连续操作等6项神经行为能力指数(neurobehavioral ability index,NAI)评定飞行员的脑功能.分别测试45名飞行员[飞行员组,年龄25~31岁,平均(27.6±2.5)岁]和45名非飞行员[对照组,本科生及研究生,年龄25~30岁,平均(27.5±2.6)岁]在无环境干扰及模拟喷气发动机噪声干扰环境下的CF状态,判断测试的差别.结果 无论有无干扰,飞行员组"有力-好动"项评分始终高于对照组,(t=9.74、12.52,P<0.05),而对照组的"紧张-焦虑"项评分始终高于飞行员组(t=10.46、14.25,P<0.05).在有噪声干扰时,对照组的POMS 6项指标均显著增加(t=2.85~6.33,P<0.05),飞行员组的POMS 6项指标除"紧张-焦虑"和"有力-好动"项增加外(t=4.12、5.92,P<0.05),余无显著差异.无干扰条件下,飞行员组有4项NAI测试指标高于对照组(t=2.91~10.55,P<0.05).而在干扰前后,飞行员组的6项NAI测试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则在干扰后均显著降低(t=5.24~29.24,P<0.05),且均低于飞行员组(t=4.07~28.41,P<0.05).结论 NES-C3神经行为评价系统对飞行员CF鉴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秋高气爽的金秋9月,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办,陕西省医学会、陕西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承办,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和《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协办的第十届中国健康服务业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健康管理学学术会议于9月16—18日在古城西安胜利举行。本次大会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健康铸就未来”的主题,回顾了中华健康管理走过的十年历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飞行基础学员、飞行学员和飞行员视力情况及其变化规律,为修改招飞体检视力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 跟踪调查273名飞行基础学员在校期间的视力变化情况及其与屈光的关系、128名飞行学员在校期间视力变化情况以及236名飞行员连续3年视力变化情况. 结果 ①273名(546眼)飞行基础学员,招飞体检视力、入校复查视力均在标准范围内,毕业时视力有264名(528眼)视力在标准范围内,9人(12眼)视力低于正常范围.飞行基础学员毕业时视力和入校复查视力较招飞体检视力明显上升(P<0.01);毕业时视力与入校复查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毕业时,远视眼视力提高者明显多于近视眼(P<0.01).②飞行学员飞高教机前和毕业时视力较入校飞初教机前视力明显上升;飞高教机前和毕业时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飞行员3年视力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①飞行学员自招飞到毕业视力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招飞体检时可以在严格控制屈光标准的前提下保留部分边缘视力者,以增加生源,但尚不能仅凭此作为修改招飞体检视力标准的依据.②建议分机种、飞行职务进行招飞并定向培养,对视力要求较低的机种以及非驾驶人员可适当放宽招飞视力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