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基因治疗已逐渐从单纯的基础研究过渡到临床应用。白血病的基因治疗研究大多处于体外实验阶段,有的已进入Ⅰ期临床试验。 (一)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基因治疗 1.反义核酸基因治疗反义核酸(AS)的基因治疗是通过与靶mRNA互补的反义RNA,在靶基因的转录或翻译中发挥作用,使其表达产物得到特异性修饰或不能表达,从而达到使恶性细胞死亡或改变其生物学特性的目的。可通过两种方式,即将修饰的质粒或病毒载体导入细胞内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PN、Visfatin、TNF-α和IL-6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机制。方法 118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除脑梗死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晚20mg,连用6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8d、6个月时,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ASA)检测患者血清中APN、Visfatin、TNF-α和IL-6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相比较,治疗组28d、6个月APN水平均升高,TNF-α、IL-6和Visfatin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d后2组颈动脉IMT均无明显变化;治疗6个月治疗组颈动脉IMT与治疗前及对照组6个月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长期应用可降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其作用机制除调脂外还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Visfatin、TNF-α和IL-6水平从而上调APN表达抑制血管炎症。  相似文献   
73.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心血管疾病(CVD)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水平,探讨其在OSAHS合并CVD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OSAHS64例,分为单纯OSAHS组、OSAHS+CVD组,并选择单纯CVD和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分别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测定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血氧饱和度(SaO2)。同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Hcy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OSAHS+CVD组的Hcy高于正常对照组、单纯OSAHS组和单纯CVD组(P<0.01);单纯OSAHS组、OSAHS+CVD组和单纯CVD组的TC、TG、LDL-C值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0.01),HDL-C值比正常对照组低(P<0.01),但三疾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OSAHS患者Hcy水平升高可能是OSAHS患者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胰岛素抵抗(IR)大鼠体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骨骼肌磷脂酰肌醇3激酶( P13K)和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的水平,以及给予吡格列酮干预后其活性的变化,探讨RBP4与IR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11只,饲以普通饲料;模型组24只,饲以高糖高脂饲料。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IR组和IR+吡格列酮干预组(干预组),每组12只;IR组和干预组继续饲以高糖高脂饲料,干预组大鼠同时给予吡格列酮20mg·kg 1·d-1灌胃,持续8周。第16周末处死大鼠取血检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RBP4水平,RT-PCR测定附睾脂肪组织RBP4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骼肌PI3K水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AOPP水平;并取大鼠腹腔内肠系膜、附睾、腹膜反折处的脂肪组织称质量,计算腹部脂肪含量与体质量的比值。 结果 (1)IR组大鼠体质量16周后明显增加,TG、LDL-C、FINS以及脂体比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HDL-C则明显降低;吡格列酮干预后,干预组体质量、TG、LDL-C、FINS以及脂体比较IR组有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2)IR组大鼠血清及附睾脂肪组织RBP4水平和血清AOP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水平明显降低;(3)IR组大鼠骨骼肌组织PI3K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吡格列酮干预其表达水平升高;(4)相关分析表明大鼠血清RBP4与FINS、脂体比、LDL-C呈正相关;与HDL-C、骨骼肌组织PI3K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1)IR大鼠RBP4、AOPP水平升高,RBP4是致IR的脂肪细胞因子,并可引起机体脂代谢紊乱及氧化应激增强;(2)RBP4降低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可能与其削弱胰岛素信号转导作用有关;(3)吡格列酮可降低IR大鼠RBP4及血清AOPP水平,增加骨骼肌PI3K表达,从而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5.
半碘量比色法测定碘酸钾盐中碘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更简便、快速测定碘酸钾盐中碘的方法,以适应盐碘含量检测需要。方法 半碘量比色法。结果 最低检出浓度0.5mg/kg,粗工试验CV为1.256%,准确度试验平均回收率101.22%。结论 与国标法相比大大提高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与准确度,使方法更加简便、快速。并适用于各种动植物样品微量碘的测定。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心房利钠肽前体A (NPPA)基因多态性分布和炎性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120例,按其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左心衰感染组和左心衰组,各60例,以及同期体检的非左心衰或非左心衰合并感染人群60例为对照组。收集各组外周静脉血,采用基因测序仪检测NPPA不同基因型分布;采用免疫发光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左心衰感染组NPPA的rs5063、rs5065不同基因型患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三组间NPPA基因rs5063、rs5065的AA、GG基因型分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而AG基因型三组间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左心衰组和左心衰感染组的AA基因型患者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G基因型患者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左心衰组与左心衰感染组之间rs5063、rs5065的AA、AG、GG基因型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衰感染组患者NPPA基因(rs5063、rs5065)的AA、AG、GG基因型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PA的rs5063和rs5065基因型可能与急性左心衰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胰腺感染坏死(IPN)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67例SAP患者,根据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无并发症组(对照组,n=32)、并发IPN(IPN组,n=21)和并发MODS(MODS组,n=14),所有患者入院后检测24hHRV,比较各组时域指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相差≥50ms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数(PNN50)]和频域指标[极低频带(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标准化低频功率(nLF)、标准化高频功率(nHF)、低频/高频比值(LF/HF)]。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PN组SDNN、SDANN、RMSSD、PNN50、LF、nLF和LF/HF显著降低,VLF和nHF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H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N组比较,MODS组SDANN、RMSSD、LF、nLF和LF/HF显著降低,VLF和nHF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SDNN、PNN50和HF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并发IPN或MODS患者的HRV水平变化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蛋白磷酸酶(PP)2A激活剂对星形胶质细胞迁移能力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星形胶质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抑制组和激活组,抑制组使用广谱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DES)、激活组使用激活剂大鼠骨激活素(OA)。PP2A活性,钙离子浓度,细胞迁移、侵袭,p38通路因子表达量分别采用PP2A活性检测试剂盒、钙离子荧光探针技术、Transwell小室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检测。结果 激活组细胞PP2A活性、钙离子浓度变化、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明显强于抑制组(P<0.05);激活组p38、p-p3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mRNA因子表达量明显低于抑制组(P<0.05)。结论 PP2A激活剂通过下调p38、p-p38、MMP-2、MMP-9 mRNA因子表达量,进而抑制p38信号通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79.
张瑞琪  张黎军 《心脏杂志》2022,34(1):98-102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成为正在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占比达心衰患者一半以上,但目前尚无确切的可以降低HFpEF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治疗策略。近年来,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带来的心血管益处得到了广泛的关注,HFpEF患者是否可以从SGLT-2i中获益备受关注,现就这一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CT与MRI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记录我院接诊的7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颅脑CT与MRI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患者病变检出情况、检查基本情况(病灶检出数、检查时间、病灶大小、发病至影像确诊时间)以及对不同位置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 CT检查24h以内病变检出率、24-72h病变检出率以及总病变检出率均低于MRI检查,误诊率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病灶平均检出数低于MRI检查,平均检查时间、平均病灶大小、发病至影像确诊时间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对基底节区、额叶、丘脑、顶叶、脑干位置病灶检出率低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MRI在多发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效果优于颅脑CT,在发现微小病灶、缩短检查时间、提高病变检出率等方面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