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50篇 |
免费 | 754篇 |
国内免费 | 30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1篇 |
儿科学 | 119篇 |
妇产科学 | 76篇 |
基础医学 | 553篇 |
口腔科学 | 80篇 |
临床医学 | 2235篇 |
内科学 | 877篇 |
皮肤病学 | 111篇 |
神经病学 | 186篇 |
特种医学 | 35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465篇 |
综合类 | 2965篇 |
预防医学 | 1607篇 |
眼科学 | 93篇 |
药学 | 1460篇 |
34篇 | |
中国医学 | 1059篇 |
肿瘤学 | 2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4篇 |
2023年 | 409篇 |
2022年 | 518篇 |
2021年 | 543篇 |
2020年 | 429篇 |
2019年 | 379篇 |
2018年 | 371篇 |
2017年 | 237篇 |
2016年 | 317篇 |
2015年 | 376篇 |
2014年 | 703篇 |
2013年 | 658篇 |
2012年 | 689篇 |
2011年 | 878篇 |
2010年 | 733篇 |
2009年 | 657篇 |
2008年 | 652篇 |
2007年 | 585篇 |
2006年 | 540篇 |
2005年 | 500篇 |
2004年 | 451篇 |
2003年 | 385篇 |
2002年 | 313篇 |
2001年 | 225篇 |
2000年 | 194篇 |
1999年 | 150篇 |
1998年 | 126篇 |
1997年 | 70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21.
溶栓疗法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进展,发病后溶栓治疗越早越好,对早期恢复冠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范围起到积极作用,并能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因方法简便、并发症少,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常用的方法之一[1~2]。1995年以来对2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了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除3例年龄大因并发症死亡外,其余均获得成功。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年龄60~74岁,平均67岁;女性4例,男性22例;维吾尔族1例,汉族25例。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梗4例,急性前间壁心梗5例,急性下壁心梗1… 相似文献
122.
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后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足月初产妇,ASA Ⅰ或Ⅱ级,在CSEA下行择期剖宫产术.术后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行PCEA.随机均分为0.125%罗哌卡因 0.5%曲马多 0.0025%氟哌利多组(A组)、0.15%罗哌卡因 0.5%曲马多 0.0025%氟哌利多组(B组)和0.2%罗哌卡因 0.5%曲马多 0.0025%氟哌利多组(C组).于镇痛后12、24和48 h观察并记录静态和动态VAS、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循环状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C组12、24、48 h动态VAS值明显低于A和B组(P<0.05);B组12、24、48 h动态VAS值又低于A组(P<0.05).C组镇痛开始后双下肢肌力明显低于A和B组(P<0.05).三组产妇镇痛后6、12、24、48 h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产妇镇痛期间均未发生瘙痒;24 h时拔除尿管均自行排尿和下床行走.三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术后采用0.125%、0.15%或0.2%罗哌卡因 0.5%曲马多 0.0025%氟哌利多行PCEA术后镇痛,均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切口镇痛效果,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但以选用0.15%罗哌卡因 0.5%曲马多 0.0025%氟哌利多的配方较为优良. 相似文献
123.
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本科生(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的影响因素,提高护理实验教学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125名护理系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影响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实验室条件(88.00%)、教师因素(84.00%)和护生因素(79.20%);而环境和专业对护生实验课的学习影响仅占23.20%和31.20%.不同年级护生在对专科设置、教师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管理能力、护生个性特点及其家庭条件等影响因素的认识有差异(P<0.05,P<0.01).结论 影响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多塬的,不同年级护生对影响因素的认识上存在差异.应尽量消除或减少实验课学习的影响因素,重视护理实验教学质量,提高护生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4.
慢性肾衰竭(CRF)是各种肾脏疾病和/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发展到晚期所出现的代谢产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严重症侯群。病程一般是不可逆的,且呈进行性加重。我们选取近3年来我院住院的CRF患者采用灯盏花素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5.
患者 :男 ,16岁。因暴饮、暴食致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 3d。在门诊检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 ,给予抗感染、补液治疗 ,上述症状有所缓解。继之出现腹胀 ,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1d。体检 :T 36 .9℃ ,R 2 0次 /min ,P 80次 /min、BP 10 5 / 70mmHg。腹胀明显 ,遍及全腹。全腹有轻压痛 ,无反跳痛 ,未触及包块 ,腹部叩诊呈鼓音 ,肠鸣音亢进 ,有气过水声。X线检查 :中腹部有数个液平面 ,提示肠梗阻。血WBC 12 .0×10 9/L。入院后诊断为肠梗阻。追问病史有慢性便秘史 ,无腹外疝病史。经禁作者单位 :73 0 0 3 0 甘肃省兰州市城…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比较ET与CEF两种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30例Ⅱa-Ⅲc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ET组(多西紫杉醇加表阿霉素)和CEF组(环磷酰胺加表阿霉素加5-Fu)化疗方案治疗。其中ET组64例,CEF组66例,化疗21天为1个周期。所有的患者均完成2—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ORR)ET组为85.9%(57/64),CEF组为71.2%(47/66)。主要不良反应是脱发、乏力、恶心、呕吐、腹泻,两组间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ET组3度以上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外周性水肿、关节痛、肌痛、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较CEF组高(P〈0.05),但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两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均有效。ET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均高于CEF组。 相似文献
127.
目的:研究普萘洛尔治疗新疆地区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肿瘤外科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血管瘤患儿42例,年龄1~14个月,服药剂量:小于3个月的患儿口服剂量为0.5mg/kg/天;3~6个月的患儿口服剂量为1mg/kg/天;大于6个月的患儿口服剂量为2mg/kg/天。2次/日、饭后30min服药,两次给药间隔6~8h。连续服用1年,服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复诊,动态评估患儿瘤体大小、质地、颜色及不良反应,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积极处理。以Achauer疗效评定法及服药前后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结果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42例患儿服药观察12个月后,疗效I级(差)3例,II级(中)16例,III级(好)13例,IV级(优)10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不同性别、民族、瘤体部位与血管瘤分型治疗效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2例患者治疗前PSV(46.47±26.87)与治疗后PSV(17.67±8.05)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42例患者治疗前RI指数(0.54±0.12)与治疗后RI指数(0.82±0.15)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作用显著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8.
129.
目的探讨腰椎矢状面不平衡与关节突关节形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2016-01—2018-12经CT检查确诊为L4椎体假性滑脱的30例作为滑脱组,纳入同期经CT检查无腰椎滑脱的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滑脱组与对照组椎体小关节角与椎弓根角。结果滑脱组与对照组左侧与右侧椎体小关节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滑脱组双侧椎体小关节角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滑脱组左侧与右侧椎弓根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椎小关节角与腰椎矢状面不平衡无明显相关性,但双侧椎体小关节角差异与关节面前倾是腰椎矢状面不平衡的影响因素。椎体小关节的三维结构失衡是导致椎体矢状面不平衡的重要诱因,但不是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30.
<正>颈椎形态学特征为颈椎矢状位生理性前凸,以保持颈椎正常稳定性与灵活性。颈椎矢状位失衡与颈椎退变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通过评估颈椎矢状位形态能够初步预测颈椎退行性病变严重程度,协助制定相关手术方案,甚至能够一定程度上判断患者的预后~([1~16])。随着对脊柱整体平衡的研究进展,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颈椎矢状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