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840年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处在这一历史漩涡之中的中国文学,无论是创作内容还是文学风格,都发生了异乎前代的变化。这些变化就其归趋而言,标志着中国文学开始由古典形态向近代形态演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门诊护理干预对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我社区门诊2010年6月~2011年6月诊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个体化的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结果:干预组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社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血糖的波动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循环衰竭麻醉术中经静脉注射乌司他丁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循环衰竭的病人,按照其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即为观察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均为75例病患。A组患者在常规抗休克疗法的基础上,经静脉推注乌司他丁1×105U,溶于2 ml生理盐水中;B组患者采用常规抗休克疗法。结果麻醉术中,出现急性循环衰竭时,A组患者恢复时间正常者68例(90.67%),B组为47例(62.67%),A组比B组多28.00%(P〈0.05)。A组无死亡者,B组死亡19例(25.33%),A组死亡率较B组低(P〈0.05)。A组75例经过乌司他丁治疗的患者中及时应用乌司他丁治疗者的效果优于未及时采用乌司他丁者。结论急性循环衰竭麻醉术中注射乌司他丁纠正急性循环衰竭,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短,效果显著,死亡率低,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张雪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2052-2053
由于现在高能量损伤增多和从事电脑工作的人增加,颈椎骨折和颈椎病已成为骨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已被证明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秦建华  马庆军  张雪蓉 《河北医药》2013,35(16):2453-2454
体外循环(CPB)在心脏外科领域广泛应用,技术亦日趋成熟。但CPB的非生理特点、血液稀释、低温、肝素化、非搏动灌注、血液与生物材料接触等因素,导致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向组织间液渗漏;又由于婴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体重轻,预充总量与总血容量比值较大,CPB后液体负荷多。这些因素造成组织器官水肿,尤其心、肺等重要脏器水肿,致使其功能不全[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七氟烷与异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恢复质量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1-2级,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 瑞芬太尼(SR组,n=20)和异氟烷 瑞芬太尼(1R组,n=20)组.两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用药及方法相同,均于插管后即刻用微量泵连续恒速泵入瑞芬太尼(0.15ug/kg/min),同时吸入七氟烷或异氟烷,使其呼气末浓度维持在0.6MAC.术中记录两组基础值(To)、手术切皮时(T1)、气腹后1 min(T2)、气腹后5 min(To)内镜操作结束、拔腹壁套管针时(T4)、苏醒(T5)、拔管后即刻(T6)、拔管后10 min(T7)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同时监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M)进行麻醉深度监测,记录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并进行拔管后苏醒质量评分(OAAS).结果:两组术中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就手术维持过程而言,收缩压的波动SR组小于IR.而AAI值两组变化趋势相同,但是苏醒期SR组上升快于IR,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七氟烷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异氟烷组,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拔管后患者苏醒质量评分(OAAS)逐渐增加,而拔管后即刻、10min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相似.结论:两组均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但是与IR组比较,SR组麻醉可控性更佳,可明显加速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且苏醒质量恢复优于异氟烷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灸穴位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52例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热敷下腹部膀胱区,听流水声,会阴冲洗等方法。观察组采用艾灸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三阴交,观察两组患者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尿潴留患者排尿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穴位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异氟烷与七氟烷麻醉对老年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雪蓉  伍湘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9):1331-1332,1334
目的:探讨异氟烷与七氟烷麻醉对老年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七氟烷组(Ⅰ组,n=30)和异氟烷组(Ⅱ组,n=30)。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均静注眯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阿曲库铵快速诱导插管。插管后Ⅰ组吸入七氟烷,Ⅱ组吸入异氟烷,两组维持呼末气体浓度在1~2MAC,血压、心率波动小于基础值的20%。麻醉诱导前及拔管后1、2、3h均应用MMSE测试方法评定其认知功能。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病人拔管后1h的MMSE值均明显降低。其中Ⅰ组2h恢复至术前水平,Ⅱ组3h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七氟醚与异氟醚均可能影响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但七氟醚较异氟醚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9.
化疗是临床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药物毒性反应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心脏毒性反应、口腔炎及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或严重组织坏死等,预防和减轻各种毒性反应,保证化疗顺利进行是化疗护理的关键。现将20例化疗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在社区范围内,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方法:对社区3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情轻重、对疾病的认识、自我态度、家庭的关心程度与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与病人的自护能力相关。结论:克服自护能力的局限性的关键在于针对性地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可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