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评价中孕母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freeβ-HCG)二联法产前筛查胎儿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的筛查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07年10月—2014年9月在杭州市5家产前筛查中心自愿接受产前筛查的437 438名孕妇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及杭州市各区、县妇幼保健院上报的产前筛查随访结果资料,应用Risks 2T产筛分析软件,评估NTD的风险值。结果筛查高风险孕妇中确诊无脑儿10例、脊柱裂32例、脑膨出9例,在随访筛查低风险孕妇中确诊新生儿无脑儿9例、脊柱裂28例、脑膨出14例,产前筛查的灵敏度分别为52.63%(10/19)、53.33%(32/60)、39.13%(9/23);假阳性率分别为0.38%(1 676/437 419)、0.38%(1 654/437 378)、0.38%(1 677/437 415);随访的高风险孕妇中无脑儿、脊柱裂、脑膨出的检出率分别为0.59%、1.90%和0.53%,在随访的低风险孕妇中三者的检出率分别为0.02‰、0.07‰和0.03‰,筛查结果为高风险者,其检出NTD患儿的概率高于低风险者,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血清学AFP、游离β-HCG二联产前筛查不仅能筛查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还能筛查无脑儿、脊柱裂、脑膨出,后期应结合三维B超等产前诊断技术,做好对NTD产前筛查质量控制和后续诊断随访工作,减少先天性缺陷患儿出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中孕期母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2和L3(AFP-L2、AFP-L3)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DS)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DS胎儿的孕妇88例(病例组)和胎儿发育正常的孕妇61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的AFP-L2和AFP-L3水平。用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AUC,并对AFP-L2和AFP-L3的筛查效能进行评价。结果病例组的AFP-L2和AFP-L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FP-L2和AFP-L3筛查DS胎儿的AUC=0.891(95%CI:0.841~0.941)和0.824(95%CI:0.756~0.891)。采用不同建模方式比较,以AFP-L2+AFP-L3+freeβ-HCG筛查DS胎儿的AUC最高=0.929(95%CI:0.861~0.975)。不同建模方式AUC的高低顺序是以AFP-L2+AFP-L3+freeβ-HCG>AFP-L2+freeβ-HCG>AFP-L3+freeβ-HCG>AFP+freeβ-HCG。结论中孕期母血清AFP-L2和AFP-L3的筛查DS胎儿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筛查DS的较好标志物,联合筛查效能优于单独筛查,并以AFP-L2+AFP-L3+freeβ-HCG联合筛查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声学造影反向脉冲灰阶灰阶增强与血流成像在肝肿瘤检出中的应用。方法 35例肝肿瘤,手术治疗23例,射频治疗5例,7例广泛转移及多病灶而未行创伤性治疗。采用Levovist2.5g,稀释至7ml,经肘静脉微泵连续静脉注射,2ml/min,低机械指数(MI0.4)观察血流成像,高机械指数(MI1.3)灰阶增强成像,间歇手控,间隔时间10-20s。结果 14例转移性肝癌中12例肿瘤边缘肝组织回声明显增强,8例肿块内回声无增强,表现为低回声,与造影灰阶增强前对照3例发现新病灶,最小病灶3mm左右;18例原发性肝癌周围肝组织回声增强表现多样化,16例肿瘤内回声不均匀增强,4例发现新病灶,血流成像发现转移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明显不同;另3例(结节性增生伴癌变、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恶变、肝腺瘤)均显著丰富的造影剂信号。结论 经静脉声学造影反向脉冲灰阶增强成像可提高肿瘤的检出,血流成像对鉴别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系列疾病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窒息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系列疾病 (HID)临床资料和预后 ,探讨改善预后的措施。 方法  对 72例HID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  在 72例HID中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64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肾脏损害 (HIR) 40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脏损害 (HIM ) 2 4例 ,经治疗 ,存活 60例 ,死亡 7例 ,放弃治疗 5例 ;胎儿期缺氧缺血较出生后缺氧致脏器损害多而重 ( χ2 =8 974,P <0 0 1) ,且预后差 ( χ2 =4 816,P <0 0 5 ) ;保持患儿血糖在正常的高值 ,预后明显优于低值正常血糖的患儿( χ2 =6 0 3 8,P <0 0 5 1,而中值正常水平血糖患儿预后与低值正常水平血糖患儿无显著差异 χ2 =1 3 0 2 ,P <0 0 5 )。 结论  胎儿期缺氧缺血性HID和血糖在正常的低值的HID预后均差 ,保持血糖在正常的高值预后佳  相似文献   
16.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浅表淋巴结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疾病超声造影时间一强度曲线的变化特征。 方法对39例患者的65个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性23个,转移性35个,恶性淋巴瘤7个)进行灰阶超声造影,分析造影时间一强度曲线。 结果良性组和淋巴瘤组淋巴结造影时间一强度曲线形态上表现为上升支陡直,到达顶峰时先快速下降,随后缓慢下降。转移性组淋巴结曲线形态上表现为上升支陡直,到达顶峰时持续缓慢下降。良性组和转移性组造影剂的到达时间及达峰时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良性组峰值强度大于转移性组(P<0.05)。淋巴瘤组到达时间短于良性组和转移组(P均<0.001);达峰时间短于良性组和转移组(P<0.05和P<0.001);峰值强度大于良性组和转移组(P均<0.001)。 结论超声造影时间一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显示淋巴结疾病的不同灌注情况,对临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导航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下肢旋转对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分析计算机导航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与标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假体旋转对线、术后下肢力线、假体位置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标准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导航组采用计算机导航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CT测量两组患者术后股骨假体旋转角、胫骨假体旋转角、假体的联合旋转角及假体之间的相对旋转角;X线片上测量两组下肢冠状面力线,假体在冠状位、矢状位的位置.记录术后6周、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范围、KSS评分、Oxford评分及髌股关节评分.结果 对照组和导航组术后股骨假体平均旋转角分别为1.51°±3.55°和-0.63°±3.04°,假体联合旋转角为2.85°±4.07°和0.28°±3.43°,假体之间的相对旋转角为1.44°±4.55°和-0.43°±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胫骨假体旋转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X线片测量结果显示,导航组下肢冠状面力线、股骨假体冠状面位置优于对照组.功能评分显示,术后6周导航组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导航可以避免假体旋转不良,改善下肢旋转对线及冠状面力线,有助于术后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中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中西药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79例确诊为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观察组给予清开灵颗粒,观察2组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清开灵颗粒用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中的价值。[方法]32例子宫肌瘤患者42个肌瘤在HIFU治疗前、治疗后即时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用常规超声随访6~12个月,观察肌瘤的体积变化。[结果]HIFU治疗前超声造影观察42个病灶,全部病灶均可见灌注增强,治疗后行超声造影检查,显示29个病灶动静脉期均无异常灌注增强区,提示肌瘤"完全灭活",治疗6个月后常规超声随访发现体积缩小,HIFU治疗前平均体积约28.3cm3,HIFU治疗后平均体积约11.5cm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超声造影显示各期均仍无异常灌注增强区,并可见无灌注区缩小;13个病灶治疗后边缘局部有灌注增强,提示有肌瘤残存,6个月后常规超声随访发现体积略缩小,HIFU治疗前的平均体积约40.7cm3,HIFU治疗后平均体积约36.5cm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超声造影显示与治疗早期对照无灌注区缩小,而残存的灌注增强区未见缩小。[结论]超声造影是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助于评价治疗后肌瘤灭活范围,且能明确肌瘤残存部位引导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术中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2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54例,女71例;年龄18~88岁,平均54.6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7例,三部分骨折62例,四部分骨折6例.根据术后X线片所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情况分为2组:内侧柱支撑重建组(重建组,84例)和内侧柱支撑未重建组(未重建组,41例).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肱骨头内翻角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30个月(平均13.6个月)随访.重建组与未重建组平均Constant评分分别为(77.9±13.0)、(67.3±11.3)分,优良率分别为72.6%、43.9%,平均VAS评分分别为(1.6±2.0)、(3.2±2.4)分,以上项目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术后肱骨头内翻角度(1.2°±3.3°)小于未重建组(4.4°±4.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6%)、二次手术率(4.8%)均较未重建组(34.1%、17.0%)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术中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骨折端良好复位不仅能使肱骨头得到有效的支撑、预防术后肱骨头内翻及内固定失败,而且术后能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