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糖尿病(DM)是我国多发病,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临床表现,而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则进入亚临床大量蛋白尿期,肾功能恶化进展加快,病情发展难以控制。目前认为DN早期(微量尿蛋白期)的肾脏病理改变大多是可逆的,如能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重症及危重甲型H1N1流感和肺部细菌感染患者中是否有区别.方法 对2009年9月23日-2010年1月20日,对多家医院收治的65例甲型H1N1流感(H1N1组)和37例肺部细菌感染患者(细菌感染组)的CRP水平、白细胞计数等进行比较.结果 与细菌感染组相比,H1N1组CRP计数明显降低(102.5±14.9,27.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计数亦明显降低(16.1±2.1,6.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曲线下面积为0.904(CI=0.799~1.010);CRP浓度对于细菌感染的鉴别值为43.5 mg/L,其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85.9%.结论 CRP水平可以帮助区别重症及危重甲型H1N1流感和肺部细菌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PDT)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PDT组与常规气管切开术(ST)组,分别予以PDT和ST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和术中出血量情况。结果与ST组比较,PDT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危重患者应用PDT具有操作快速、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可预测鲍氏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该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82例确诊入住ICU因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按诊断标准分为A组和B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100 mg/L、尿素氮水平≥30 mg/dl、肌酐>1.6 mg/dl、白细胞>10.0×109/L或<4×109/L的阳性率分别为30.2%、44.2%、27.9%、46.5%,B组分别为48.7%、74.4%、56.4%、69.2%,A组均比B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肌酐>1.6 mg/dl、C反应蛋白≥100 mg/L、白细胞>10.0×109/L或<4×109/L是鲍氏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肌酐> 1.6 mg/dl、C反应蛋白≥100 mg/L、白细胞>10.0×109/L或<4×109/L可独立预测鲍氏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以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13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的效果。方法将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GCS≥13分组(A组)和改良GCS≥10分组(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改良GCS≥13分)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B组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改良GCS≥10分)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次插管发生率、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有创通气时间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再次气管插率、住院总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拔除气管插管前及无创机械通气3h后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PaO2、PaCO2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以改良GCS≥13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脂联素、TNF-α和CRP水平的变化特点及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其影响。方法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将所有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CRRT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脂联素、TNF-α和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CRRT组患者比较,对照组患者第1天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CRRT组患者比较,对照组患者第2、3天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脂联素、TNF-α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RRT能通过降低TNF-α和CRP水平及升高脂联素水平,对SAP患者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调查危重脓毒症患者的结局,评价RIFLE标准分级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7月81例行入住ICU的脓毒症患者。结果院内患者病死率48.1%。病死率和RIFLE标准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脓毒性休克,RIFLE分级和入住ICU第1天器官衰竭数量都是预测病死率的独立因素。RIFLE标准分级的严重度和器官衰竭数量、APACHE II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有相关性。随访观查发现,出院后6个月的存活率在非急性肾损伤(non-AKI)组与RIFLE-I组,non-AKI组与RIFLE-F组,RIFLE-R组与RIFLE-F组明显不同。结论 RIFLE标准可以预测住院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和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早期气管切开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 35例有机磷中毒重型中间综合征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术,对照组16例,治疗组19例,治疗组在插管后24 h内行常规气管切开,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阿托品总用量、平均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术应作为该疾病开放气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及白介素-6(IL-6)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磷酸化JNK(P-JNK)的表达,并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TNF-组、IL-1组、IL-6组、参附(TNF-)组、参附(IL-1)组及参附(IL-6)组培养的HUVECEPCRmRNA、蛋白及磷酸化JN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NF-组、IL-1组EPCRmRNA及EPCR蛋白含量均低(均〈0.05),TNF-组、IL-1组磷酸化JNK蛋白含量均高(均〈0.01)。结论细胞因子TNF-、IL-1可以从基因、蛋白水平减少HUVEC上EPCR的表达,参附注射液可以调节细胞因子TNF-、IL-1对HUVEC上EPCR的表达的影响,其调节机制可能是通过JNKMAPK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哮喘大鼠p38mRNA及磷酸化蛋白(P—p38)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取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哮喘组(分为哮喘0.5、1、3、12h组,每组10只。培养各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应用RT—PCR、Western Bloting技术检测各组大鼠PBMCs p38mRNA及P—p38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哮喘0.5、1、3h组PBMCs p38mRNA及P—p38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哮喘12h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及哮喘0.5、3、12h组p38 mRNA及P—p38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哮喘1h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P—p38可能在哮喘气道炎症和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p38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具体调控作用,可能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