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时内皮细胞C蛋白受体(EPCR)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均分成3组:休克组(经放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不予复苏),Ringer氏液复苏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并稳定60min后用3倍失血量的Ringer氏液复苏),参附复苏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并稳定60min后用3倍失血量的含参附注射液10ml/kg的Ringer氏液复苏)。另外10只SD大鼠仅接受假手术,作为对照组。复苏2h后,处死大鼠取出肝脏。Western印迹法测EPCR蛋白质水平,RT—PCR法测EPCRmRNA水平。结果对照组可测得EPCR蛋白质和mRNA表达。休克组和Ringer氏复苏组的EPCR蛋白质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EPCRmRNA表达显著高于于对照组(均P〈0.01)。休克组和Ringer氏复苏组的EPCR蛋白质和mRNA表达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参附复苏组EPCR蛋白质表达显著高于休克组和Ringer氏复苏组,而EPCRmRNA表达显著低于休克组和Ringer氏复苏组(均P〈0.01);参附复苏组的EPCR蛋白质和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时EPCR蛋白质表达下调,而EPCRmRNA表达上调。参附注射液通过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具有抗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乙吗噻嗪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早搏(IVPBORVOT)的疗效。方法以IVPBORVOT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乙吗噻嗪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对照组仅予乙吗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室性早搏改善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87.65%)显著高于对照组(7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88%)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吗噻嗪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提高IVPBORVOT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视频喉镜在急诊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需要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救治的急诊患者分为视频喉镜组和普通喉镜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插管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与普通喉镜组比较,视频喉镜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P〈0.05),插管时间及插管不良反应少(均P〈0.05)。结论视频喉镜下气管插管在急诊急救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参麦对其影响.方法 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将所有60名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参麦治疗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E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第2天、第4天ET水平均明显升高[(80.36±11.05)比(98.18±11.83)、(93.63±8.59)比(107.53±9.26)](P均<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第7天ET水平明显升高(76.25±10.81比93.17±12.42)(P<0.01);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治疗前ET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SAP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中的ET含量,通过改善SAP患者的微循环而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凝血酶冻干粉治疗消化性溃疡所致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以消化性溃疡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凝血酶冻干粉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差别。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0.62%)显著高于对照组(76.56%),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614,P=0.032);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冻干粉可显著提高消化性溃疡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7.
2009年3月18日首先在墨西哥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已在全世界范围爆发流行,世界卫生组织在2009年6月11日宣布全世界已进入流行性感冒大流行阶段,并将本次流感的预警级别提升至最高级6级。现将我院2009年6月20日-2010年1月15日住院治疗的6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转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组织血栓调节蛋白(TM)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林格液组、参附液组,每组10只.用放血法制备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林格液组制模后30 min内输注3倍失血量的林格液;参附液组先输注参附注射液10 ml/kg,再补充林格液至3倍失血量;假休克组仅插管、不放血.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小肠组织TM和EPCR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休克组比较,休克组和林格液组TM和EPCR的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TM mRNA:1.074±0.051、1.037±0.042比0.627±0.055,EPCR mRNA:1.262±0.069、1.209±0.110比0.869±0.065),TM和EPCR的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与林格液组比较,参附液组TM和EPCR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0.627±0.047、0.886±0.057),TM和EPCR的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基因、蛋白水平影响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组织TM及EPCR的表达,从而阻止失血性休克的发展.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甲型HlNl流行性感冒(流感)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总结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确诊甲型HlNl流感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93例患者高发年龄为18~64岁;多发症状为发热87例(93.5%)、咳嗽85例(91.4%)和咽痛61例(65.6%);常见阳性体征为咽部充血86例(92.5%)和扁桃体肿大20例(21.5%)。白细胞计数为(5.27±0.76)×109/L,中性粒细胞为(2.17±0.25)×109/L,淋巴细胞为(5.52±0.73)×109/L,C反应蛋白为(11.73±2.09)mg/L。胸部X线检查发现35例(43.2%)表现为局部或广泛肺纹理增粗、紊乱或支气管炎,6例(7.4%)表现为肺内斑片状实变影。机械通气支持治疗13例,死亡4例。结论中国目前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非输入性病例为主;其性别及年龄构成与国外相似,其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类似。重症及危重甲型H1NI流感病例应该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磷酸化P38的表达,并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分别在12、24、48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LPS组、参附组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PCR mRNA、蛋白及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48 h)组EPCR tuRNA、EPCR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均P<0.01);与LPS(24 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参附(12、48 h)组EPCR mRNA、EPCR蛋白含量均明显增高(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 h)组磷酸化P38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LPS(24 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LPS(12 h)组、参附(12、48 h)组磷酸化P38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LPS可以从转录、蛋白水平减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可能是通过P38 MAPK途径实现的:参附注射液可以调节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的影响,从而对脓毒症起到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