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ERKmRNA及磷酸化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分成哮喘0.5、1、3、12h组)大鼠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PBMCs ERKmRNA、ER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哮喘(0.5、1、3h)组PBMCs ERKmRNA、ERK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哮喘(12h)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1h)组ERKmRNA、ERK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哮喘(0.5、3、12h)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磷酸化ERK可能在哮喘气道炎症和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ERK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具体调控作用,对临床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道侯  张近波 《山东医药》2005,45(28):50-51
对12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活组织细胞标本进行培养,应用滤膜小室的方法测定癌细胞体外的侵袭性.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变异型细胞间黏附分子(CD44v6)的水平.结果发现,VEGF、MMP-2及CD44v6水平与癌细胞体外侵袭性呈正相关,以VEGF与肿瘤体外侵袭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林格注射液治疗组(林格组)、林格注射液加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参附组),分别检测各组可溶性TM(sTM)、可溶性EPCR(sEPCR)水平及TM、EPC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休克组比较,休克组和林格组sTM、sEPCR及TM、EPCR mRNA含量均增高(P〈0.05),TM和EPCR蛋白含量均降低(P〈0.05)。与林格组比较,参附组sTM、sEPCR含量和TM、EPCR mRNA含量均下降(P〈0.05),TM和EPCR蛋白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从基因、蛋白水平影响人血清和HUVEC中TM和EPCR的表达,从而阻止失血性休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采用ELISA、RT-PCR、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3组血浆中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水平和小肠组织EPCR 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失血性休克组sEPGR平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假休克组增高;失血性休克组EPCR mRNA平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假休克组明显增高,失血性休克组:EPCR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假休克组明显下降.认为失血性休克大鼠外周血循环系统sEPCR升高可能是早期诊断该病的一个可靠指标,其水平高低可能反映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CRRT)时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开始CRRT时机分为两组,早期组(21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后48 h内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晚期组(17例)为48 h以后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与早期组比较,晚期组第1、2天时APACHEⅡ评分均明显升高( t=2.231、2.304,均P<0.05);与早期组比较,晚期组入院时、CRRT开始时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早期组比较,晚期组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均明显升高( t=2.156,χ2=4.293,均P<0.05);两组入院时年龄、性别、APACHE Ⅱ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行CRRT治疗,可以降低SAP患者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对预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88例确诊入住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诊断标准分为A、B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suPAR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入住ICU后第2天suPAR为(10.01±1.32)ng/ml,B组为(14.95±1.68)ng/ml,A组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入住ICU后第1、3天suPAR为(7.95±0.99、10.92±2.03) ng/ml;B组为(14.62±1.68、15.08±1.93)ng/ml,A组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suPAR是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可信赖的生物学指标,可以独立预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IL-4、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符合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中IL-4、TNF-α、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12 h,治疗组IL-4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TNF-α、IL-1β水平亦较对照组降低(均P<0.01);治疗后24 h,治疗组TNF-α、IL-1β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通过对炎症因子的清除作用,为临床综合救治AOPP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创伤后蛋白C(PC)水平的早期减少是否会使创伤患者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风险增加。方法收集87例确诊入住ICU行气管插管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诊断标准分为VAP组和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NVAP)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PC及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比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天数(4.4±0.5)d与(16.3±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天数(13.9±1.9)d与(28.7±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时间(5.6±0.7)d与(17.1±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死率7.9%与29.2%,VAP患死亡率明显升高;与NVAP患者比较,VAP患者12、24 h PC水平均明显降低,为(98.3±9.6)%与(75.8±6.8)%、(95.4±12.9)%与(69.1±7.3)%,均P<0.05;与NVAP患者比较,VAP患者6 h sEPCR水平明显升高,为(207.1±27.9)ng/ml与(241.5±19.8)ng/ml,P<0.05。结论创伤后蛋白C水平的早期减少会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增加,而蛋白C水平的减少可能与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注射液在急性腹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26例内科首诊的急性腹痛患者随机分为间苯三酚组和山莨菪碱组(各63例),分别采用间苯三酚注射液120mg或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治疗,记录给药后30、60min两个时间点腹痛缓解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给药后30min间苯三酚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山莨菪碱组(〈0.05),在给药后60min间苯三酚组的总有效率亦高于山莨菪碱组(〈0.01);间苯三酚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山莨菪碱组(〈0.01)。结论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内科急性腹痛具有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