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65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摘 要 目的:调查高龄(≥80岁)女性服用维生素D和复方钙剂(简称复方钙剂)与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对187例80~93(84±3)岁的高龄女性服用复方钙剂的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的检测,分析服用复方钙剂与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结果:服用复方钙剂的高龄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41.51%,明显低于未服用复方钙剂的58.96%(P<0.05);与不服用复方钙剂的相比,服用复方钙剂的高龄女性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和N端骨钙素较低(均P<0.01)、25 羟基维生素D较高(P<0.001)。 结论:服用复方钙剂可能有助于降低高龄女性的骨转换水平,提高其25 羟基维生素D水平,进而降低其骨质疏松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62.
对无锡市层流方向不同的2所医院的无菌净化病房,用尘埃粒子计数器与平板沉降法,进行了空气尘埃粒子数与细菌总数检测。一医院采用层流侧进风式,其有 100级净化病房4间,治疗室及其它辅助用房的净化等级为 10 000级,辅助净化区采用病房使用后流出的余风,整个净化区的进风口在病房,出风口在辅助区。另一医院采用层流垂直进风式,其有 100级净化病房 3间,治疗室及其它辅助用房的净化等级亦为 10 000级,辅助净化区采用乱流顶进风式和病房流出的余风,病房和辅助净化区均有进风口,出风口在辅助区和走廊。 经检测,采…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共刺激阻断剂PD-L1Ig与雷帕霉素(rapamycin, RPM) 联合应用对大鼠移植胰腺存活的影响.方法 以F344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各40只.Lewis大鼠先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成糖尿病模型,随后建立原位胰腺移植模型.随机分为移植组、PD-L1Ig治疗组(PD-L1Ig组)、RPM治疗组(RPM组)和PD-L1Ig + RPM 组(联合组),观察各组术后血糖和移植胰腺病理改变、移植胰腺存活时间.移植后第7天各组处死2只大鼠,取受体与供体脾细胞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 移植后第1天血糖恢复正常,第7天移植组血糖较各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各治疗组中以联合组降糖效果最显著.PD-L1Ig组、RPM组的移植胰腺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9.1±1.3)d和(12.5±1.2)d,较移植组的存活时间(5.2±0.7)d明显延长(P<0.01);联合组的存活时间则长达(23.9±1.8)d,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1).移植后7 d, PD-L1Ig 组、RPM组移植胰腺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 联合组移植胰腺淋巴细胞浸润很少.结论 PD-L1Ig与RPM联合应用可有效抑制细胞免疫应答, 干预排斥反应,显著延长大鼠移植胰腺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PD-L1.Ig联合1,25(OH)2D3对大鼠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调控作用以及对大鼠移植胰腺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以F344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4组原位胰腺移植模型.每组12例,共48例.A组:对照组、B组:PD-L1.Ig组、C组:1,25(OH)2D3组、D组:PD-L1.Ig+1,25(OH)2D3组;观察术后各组血糖变化,移植物存活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检测受体血、脾以及移植胰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移植物局部白细胞介素(IL)-2、-4、-10、-12表达水平;于术后第7天分别杀死各组受体和供体鼠各2只,取受体脾细胞与供体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 与A比较,PD-L1.Ig组并未显著延长移植胰腺存活时间(P>0.05),C、D组对改善血糖水平和延长移植胰腺存活时间作用明显(P<0.01),其中,D组移植胰腺存活时间最长(23.9±0.8)d;与A组比较,B组无明显改善,C组排斥反应较A组明显减弱,而D组几乎未发生排斥反应;CD3+CD8+T细胞计数D、C、B与A组比较均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T细胞D、C、B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A、B、C、D组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以D组较为明显(C组比A组P<0.01);D组明显抑制移植物局部Th1型细胞因子IL-2、IL-12的产生,显著提高Th2型细胞因子IL-4、10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受体T淋巴细胞在MLR中表现对供体淋巴细胞特异性低反应性,能有效抑制T细胞对同种异体抗原的反应.结论 共刺激阻断剂PD-L1.Ig联合1,25(OH)2D3可有效抑制细胞免疫应答,干预急性排斥反应,显著延长大鼠移植胰腺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5.
目的基于运气理论中对岁运、主气六气及司天、在泉与疾病发病相关的认识,通过对高血压病发病数据的相关分析,探讨其理论的科学性。方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999年2月4日—2011年2月4日共12年,收治的出院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的住院病例,共计1265例。岁运、主客气时段划分按中医运气学说理论推演,将高血压病住院人数进行统计,计算高血压病不同运、气时段住院人数占所在时段住院总人数的比值,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高血压病的比值,在岁运、司天六气、在泉六气的不同时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的发病在不同的岁运、主气六气及司天、在泉各时段中有一定差异性,并与运气理论中运气与疾病相关性认识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人群的KIR3DS1基因是否影响HIV-1易感性及与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收集并调查343例HIV-1/AIDS患者及354例体检健康者的临床资料及样本,用PCR-SSP法检测其KIR3DS1基因表达水平;根据多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随访记录,对HIV/AIDS人群进行病程进展分组(缓慢进展组与典型进展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KIR3DS1基因与HIV-1易感性及疾病进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KIR3DS1基因检出率分别为37.0%(127/343)和52.5%(186/354),对应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206和0.31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52,P=0.000)。调整性别和年龄因素后,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KIR3DS1基因可降低HIV-1的易感性(OR=0.498,95%CI:0.363~0.685)。调整性别、年龄及感染途径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KIR3DS1基因可抑制HIV-1/AIDS患者的疾病进程(OR=0.343,95%CI:0.137~0.860)。结论携带KIR3DS1基因可能降低无锡地区HIV-1的易感性,抑制HIV-1/AIDS患者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67.
目的检测血液肿瘤细胞株K562、HL-60及临床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CD44分子表达、分型情况,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原核表达CD44分子。方法根据CD44 m RNA剪切模式设计引物,PCR扩增CD44基因,测序比对分析分子亚型,然后酶切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9例临床标本均为CD44isoform4型,K562细胞株中未能检测到CD44,HL-60细胞株CD44为isoform4变异型;在37℃1m M的IPTG诱导2h后,CD44基因胞外区片段(h CD44om)的蛋白表达量最大,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8.6%,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为特异性的CD44蛋白。结论 AML和CML外周血标本分子为CD44isoform4型,HL-60细胞株为CD44isoform4变异型,可能为m RNA新的剪切体及基因组不稳定突变所致;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CD44isoform4型蛋白胞外区多肽,为后续单克隆抗体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目的:报道手掌侧单孔入路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的解剖入路及手术方法,为手掌侧入路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16例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腕管及手掌的相关解剖结构。选取6例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模拟手术,镜视下切开屈肌支持带并进行神经外膜松解。结果手术入路点为拇指呈最大外展位,沿掌指关节尺侧取一平行线,与中、环指间的长轴线交叉点处向尺侧1cm处,操作层面为浅筋膜层与掌腱膜间的腔隙。结论手掌侧单孔入路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是安全可行的,在镜视下可彻底切开屈肌支持带并进行神经外膜松解,有利于术者进行操作及减轻术中损伤。  相似文献   
69.
摘要 背景:镍铬合金长期存在于体液这种特殊的电解质环境中,镍离子析出现象尤为明显,不仅可能导致过敏反应,还有一定的致畸和致癌作用。对镍铬合金表面进行修饰,从理论上可以有效提高镍铬合金安全性。 目的:观察医用镍铬合金表面经无氰镀金处理前后,镍离子析出量的变化。 方法:将50件镍铬合金试件随机分为镍铬合金无氰镀金组与镍铬合金组。分别浸泡于pH 4.8与pH 7.0的人工唾液中一定时间后,利用AA-24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镍离子析出量检测。 结果与结论:无氰镀金后的镍铬合金在pH 4.8与pH 7.0的人工唾液环境中镍离子析出量均有所下降,与未镀金处理的镍铬合金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无氰镀金后镍离子析出量降低,医用镍铬合金表面稳定性有所提高。 关键词:镍铬合金;无氰镀金;镍离子;金属腐蚀;人工唾液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17  相似文献   
70.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等医学院校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互动式教学法适合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