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10年秦艽、麻花艽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艽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的功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秦艽在本草学考证、植物化学、生物学特性及药理学等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开展秦艽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笔者现根据所查资料就秦艽近10年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本草学考证 秦艽又名西秦艽、大秦艽、左秦艽、左扭根等,作为传统常用中药,历代本草皆有收载。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1]。《名医别录》载:“秦艽生飞鸟山谷。”陶弘景云:“今出甘松、龙洞、蚕陵……以根作罗文相交,长大黄白色者为佳。”[2]宋《图经本草》云:“……其根土黄色而相交纠,长一尺以来,粗细不等,枝干高五六寸。叶婆娑连茎梗,俱青色,如莴苣叶。六月开花,紫色,似葛花,当月结子,每于春秋采根阴干”[3]。《本草纲目》曰:“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交纠者佳,故名秦艽、秦纠”[4]。 经考证,飞鸟山、甘松、蚕陵在四川省境内,泾州在甘肃省境内,鹿州、歧州在陕西省境内,秦中可能指陕西。由此可见,甘肃、陕西、四川等省都出产秦艽;以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陕西和甘肃两省为产区地道。古本草所载产地与目前秦艽生产情况基本一致。从历代本草记载来看,自古秦艽原植物有多种,而以“罗...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甘肃不同地区家种及野生中药材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麻花秦艽G.straminea中提取的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图谱,为秦艽、麻花秦艽等不同品种鉴别和品质评价从分子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提取中药材家种及野生秦艽、麻花秦艽的核基因组DNA,利用合成的特异性PC及引物对所提取的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序列进行nPCR扩增,扩增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得到电泳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显示不同秦艽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长度均在360bp左右,已具备足够的遗传信息量进行碱基序列分析。结论:不同秦艽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PCR扩增产物可作为从分子水平进行鉴别的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43.
不同产地秦艽栽培品的药材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晋玲  张西玲  郭玫  林丽  杨韬 《中药材》2006,29(5):437-439
目的:对不同产地秦艽栽培品的质量进行研究。方法:使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定研究,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产地秦艽栽培品的性状、显微特征具差异,但均含有龙胆苦苷活性成分,其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不同栽培地区对秦艽药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具有影响,为推广种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20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心率的变化。结果:阿替洛尔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6%(P<0.05),阿替洛尔组平均心率减慢非常显(P<0.01),不良反应少,未诱发支气管痉挛或加重哮喘,结论:阿替洛尔用于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中穿刺误入下腔静脉,留置肾造瘘管后出现下腔静脉血栓的处理办法。 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例左肾铸型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于全麻下行左PCNL。术中穿刺建立通道后出血汹涌,视野不清,中止手术,留置并夹闭肾造瘘管。术后第3日复查CT提示肾造瘘管经左肾静脉、下腔静脉至肝脏,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行经皮下腔静脉及左肾动脉造影,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及溶栓导管,透视监视下拔出左肾造瘘管。 结果拔出肾造瘘管后,患者无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反复经导管造影,未见造影剂外溢。经溶栓治疗后,术后第11日再次行下腔静脉造影未见充盈缺损,顺利回收滤器。 结论PCNL术中穿刺误入下腔静脉,留置肾造瘘管伴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时,在血管造影辅助下分步缓慢拔出肾造瘘管并行溶栓治疗的方法安全、可靠,可避免外科手术的二次伤害及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TRPV4通道活化是否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损伤,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TRPV4激动剂4α-PDD刺激NRK-52E细胞,应用Calcein-AM/PI双染色和LDH释放实验检测NRK-52E细胞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XNIP的表达,siRNA沉默TXNIP表达对4α-PDD诱导的NRK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 4α-PDD诱导NRK-52E细胞损伤,表现为Calcein-AM染色的活细胞数下降,PI染色的死细胞增加,同时LDH释放增加,且这种损伤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4α-PDD诱导TXNIP表达,且表达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利用siRNA沉默表达TXNIP可明显降低TRPV4活化导致的NRK-52E损伤。结论 TRPV4活化通过上调TXNIP的表达导致NRK细胞的损伤,通过调控TRPV4/TXNIP很可能为保护肾损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与双极等离子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采用2μm激光组62例,双极等离子组43例。对2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留置尿管及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两组相比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术后复发率亦无明显差异。2μm激光组无闭孔神经反射并发症发生,双极等离子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12%(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15.7±4.6)min vs (9.8±3.5)min,2μm激光组手术时间略长。结论: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与双极等离子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同样具有良好疗效,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可避免闭孔神经反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在手术安全性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8.
目的:考察丁香、小茴香、肉桂、八角茴香等4种中药挥发油的体外抑菌作用,为中药作为天然防腐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水蒸气蒸馏法、试管稀释法。结果:4种中药挥发油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结论:4种中药均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效果,尤其以丁香和八角茄香挥发油含量高,且抑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对女性患者直肠前突(R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RC的女性患者62例,应用盆底超声依次行未灌注及灌注耦合剂检查,以X线排粪造影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式对RC的诊断准确度。结果 两种方式诊断RC符合率分别为87.10%、9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对RC不同分度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65%、9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对轻度RC的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重度RC的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25、P=1.00)。结论 经会阴盆底超声用于RC的诊断及分度,方便、快捷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必要时灌注耦合剂可提高RC的诊断及分度符合率。  相似文献   
50.
从宏观上对甘肃省地道中药材GAP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示范性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研究。首次对甘肃省中药材药源基地分布及实施GAP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较详尽的调查研究,查找了甘肃省中药材生产和GAP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分析了甘肃省实施中药材GAP的优劣态势,针对性地提出了甘肃省中药材GAP建设的发展方向、对策。为该省中药材种植适宜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积极稳妥推进中药材GAP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使之在此项工作上减少盲从性,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一些科学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