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7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43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39篇 |
口腔科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210篇 |
内科学 | 3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59篇 |
外科学 | 55篇 |
综合类 | 139篇 |
预防医学 | 75篇 |
眼科学 | 11篇 |
药学 | 16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75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为了降低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率,探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门诊智能药房发药系统质量优化措施。方法 利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药品调配数量错误、品种错误2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并评价优化措施的效果。结果 优化后的智能发药系统差错发生概率中,数量错误由1.22‰下降到0.55‰,品种错误由0.33‰下降到0.22‰,改善前后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智能药房是国内医院药学发展新的趋势,最大化地发挥智能药房的优势,必将为临床安全用药和医院药事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 建立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法(2D-LC-UV)测定人血清中万古霉素浓度,并研究不同检测方法对万古霉素测定浓度的影响。方法 建立2D-LC-UV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方法验证后应用于226份治疗药物监测(TDM)样品的测定,并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测定结果进行对比。采用线性回归和Bland-Altman法分析不同检测方法测定万古霉素浓度的差异。结果 2D-LC-UV与LC-MS/MS、CMIA的相关性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Y2D-LC-UV=0.88×XLC-MS/MS+1.38(R2=0.938 3),Y2D-LC-UV=1.03×XCMIA+0.22(R2=0.910 4),Bland-Altman分析显示2D-LC-UV与LC-MS/MS、CMIA的一致性均良好,平均偏差分别为3.64%和-2.40%。结论 2D-LC-UV法稳定可靠,可作为万古霉素TDM的测定方法。三种方法测定万古霉素浓度的... 相似文献
64.
65.
66.
NS1蛋白是由流感病毒第8个RNA片段(丙型流感病毒NS1由第7个片段)编码的RNA结合蛋白[1].研究表明,NS1蛋白与流感病毒宿主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2-5],是流感病毒主要的毒力因子[6].乙型流感病毒是导致流感暴发的主要病原之一,目前为止只发现一个亚型,宿主特异性较强[7].探讨乙型流感病毒NS1蛋白的变异规律,分析其起源和进化过程,对于监控流感病毒感染人群毒力的变化,预测流感病毒流行趋势以及流感减毒活疫苗株的筛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7.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所致的家族性疾病,主要病变为肝硬化和脑变性.西医治疗以D-青霉胺驱铜、硫酸锌阻止肠道对铜的吸收为主.临床常易出现变态反应及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肾病等不良反应,使患者难以应用西药进行初期和维持治疗.笔者将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应用二仙汤加减和西药配合使用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临床效果.现将此病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鉴定奥拉西坦胶囊中的主要未知杂质并测定其含量,进而提高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超高效二维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对该未知杂质进行定性分析。一维液相色谱分析采用ST PAK C18ES柱,流动相为0.02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流速为0.5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210 nm;二维液相色谱分析采用Techmate C18-STⅡ柱,流动相为0.02 mol/L醋酸铵溶液,流速为0.5 mL/min,柱温为30℃,并采用质谱检测(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数据采集)。通过一维液相色谱对目标杂质成分进行定位后,转入二维液相色谱-质谱系统进行定性分析。采用色谱工作站中的分子式预测模块"Accurate Mass Calculator"对该未知杂质结构进行推断;经制备纯化获得杂质精制品,并进行标化和结构确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杂质含量进行测定(同定性分析的一维色谱条件)。结果:奥拉西坦胶囊中的主要未知杂质为奥拉西坦酸;经制备纯化后获得的杂质精制品含量为99.5%。9批奥拉西坦胶囊中奥拉西坦酸的含量为0.05%~0.14%。结论:所... 相似文献
69.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耐药菌所致感染,由于早期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谱较
窄,抑酶谱更广泛的酶抑制剂在不断研发之中。与一般抗菌药物临床前研究不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临床前研究需
明确β-内酰胺类药物或酶抑制剂本身的抗菌谱与抗菌活性,尤其是明确酶抑制剂是否具有抗菌活性。需要确定合适的β-内酰胺
类药物与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以及适用的不同酶型的目标病原菌。本文主要介绍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前研究方
法。临床前研究阶段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研究包括体外研究和体内研究两部分,前者主要为体外药效学研究和体外药
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PK/PD)研究,常用研究方法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最
低抑菌浓度测定、最低杀菌浓度测定、抗生素后效应测定及时间杀菌曲线。后者主要为动物药动学研究、感染动物药效学研究
和感染动物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在动物药动学/药效学研究中,需考虑β-内酰胺类药物与酶抑制剂的相互影响。这些研究方法的
应用旨在阐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两组分药效学特点、药动学相似与否、PK/PD指数及其临床前PK/PD靶值,为进入临
床试验阶段目标适应症及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医院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医院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反映医院业务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动态情况。通过现金流量表,管理者可以了解医院现金流量的来源和运用,分析现金流量的影响因素,从而掌握医院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预测医院未来现金流量,为未来经营决策做好资金筹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