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66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88篇
预防医学   1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6篇
  1篇
中国医学   37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诱发支气管哮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发病率在本地逐年上升,本院儿科住院部在1998~2000年间MP肺炎占所有肺炎患儿分别为27.2%、32.4%和37.1%,为研究MP肺炎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现调查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MP肺炎患儿78例为MP组,其中男42例,女36例;又随机选取同时间段的非MP肺炎患儿70例作对照组,男36例,女34例;两组年龄均在3~10岁.两组均排除有特异性病史和哮喘史的病人.  相似文献   
32.
藏药"蒂达"基原复杂,混用、替代使用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该文通过查阅藏医药经典著作,结合藏医临床访谈和现代文献,明确了藏药"蒂达"的基原物种、药性以及临床效果。经考证,"蒂达"包括龙胆科獐牙菜属Swertia、扁蕾属Gentianopsis、花锚属Halenia、肋柱花属Lomatogonium、喉毛花属Comastoma,以及虎耳草科虎耳草属Hedyotis和十字花科糖芥属Erysimum的部分植物,药性以苦、寒为主,临床多用于治疗热病、肝胆疾病。藏药"蒂达"的研究,应在藏医药理论和临床用药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本草考证、鉴定、药效学等现代研究,从而达到保障藏药"蒂达"的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可控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3.
葛根芩连汤及不同配伍组中黄酮类成分的肠外翻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肠外翻模型研究葛根芩连汤及不同配伍组中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考察葛根芩连汤中黄酮类成分(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的肠吸收机制以及不同肠段、药物浓度等因素对它们吸收的影响,比较各组分在全方和不同配伍组给药时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其R2均大于0.9,符合零级吸收速率.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野黄芩苷在各肠段的吸收方式除被动扩散外还存在主动转运.黄芩苷、汉黄芩苷的吸收速率常数(Ka)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显示它们为被动扩散.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实验表明,葛根素、大豆苷、野黄芩苷、汉黄芩苷的最佳吸收部位为空肠;甘草苷、黄芩苷的最佳吸收部位为结肠.比较全方及不同配伍组的Ka,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黄芩苷在全方中吸收较好;葛根芩连组中野黄芩苷、汉黄芩苷在十二指肠的吸收较好,其他肠段则是全方组中的吸收较好.结论:肠囊对各成分的吸收有选择,不同配伍组间各组分的肠吸收有所变化,但在全方中吸收较好.  相似文献   
34.
羌族地区红毛五加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毛五加来源于五加科红毛五加Acaothopanax giraldii Harms.及其变种A.giraldii Harms var.hispidus Hoo.,是岷江上游藏羌民族地区特色药用植物.目的:对红毛加五在羌民族中的用药知识和经验进行了调查整理.方法:采用药用民族植物学方法(文献研究、关键人物访谈及凭证标本采集等),对四川省茂县的三个典型羌族乡进行调查.结果:传统采集方式保护了野生药材资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红毛加五皮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结论:需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保证红毛五加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肺癌靶向治疗药物耐药相关研究发表的外文文章利用可视化的方法进行再分析评价,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检索主要的外文数据库,纳入相关研究文章,采用BICOMS 2分析软件对期刊、国家、发表时间、作者和主题词进行抽取和整理,并生成作者和主题词共现矩阵,利用NetDraw绘制网络关系图,利用gCLUTO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相关研究文章发表始于1993年,2004年之后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0年以后迅速增长至2016年出现文献量高峰;相关文章共刊载在409种期刊上,载文量大于50篇的期刊仅有7种,占期刊总数的1.71%;参与研究的有30个国家,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和欧洲,尤以美国最多。参与研究发表文章的作者众多,但发表文章在30篇以上者只有10位,各研究作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结论:该领域研究外文发表文章开始较早,2010年以后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至今;参与的作者众多,系列研究发文量高的作者较少;开展研究的国家相对较少,不同地区存在明显不平衡性,国家之间的合作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的主题较局限,仍需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团队氛围对护理硕士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以及内在科研动机和内隐智力信念在两者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山东省6所院校的305名护理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个人环境匹配创造力量表、团队氛围量表、内在科研动机量表以及内隐智力信念问卷进行调查。采用 SPSS 23.0宏程序Process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创造力得分为(52.39±6.14)分;团队氛围对创造力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66, P<0.001);内在科研动机在团队氛围与创造力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37.8%;内隐智力信念对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具有正向调节作用(β=0.117, P<0.05)。结论 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创造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内在科研动机在团队氛围与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隐智力信念可增强团队氛围对内在科研动机的影响。建议护理教育者应重视团队氛围的培养,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内隐智力信念,增强其内在科研动机,从而提升创造力水平。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在江苏淮阴一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大家系中,寻找线粒体基因组上可能影响1555(A→G)突变表型的其他位点突变。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测序技术。检测了核心分支家系中27名母系成员的线粒体DNA上1555位点和7445位点的碱基变化,进而对该家系2名母系成员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和其他25名母系成员线粒体12S rRNA基因MTRNR1和tRNA-Ser^(UCN)基因MTTS1进行了全长测序。结果 再次证明了1555(A→G)突变是该家系成员致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并发现该家系27名母系成员的线粒体基因组中除1555(A→G)突变外,还同时存在有955-960(insC)同质型突变,两突变共分离。另外,新发现一个线粒体DNA突变——7449(insG),但该突变仅在2名母系成员中存在。结论 推测955-960(insC)突变可能通过改变12S rRNA基因的高级结构,并与1555(A→G)突变协同作用,提高了突变携带者对氨基糖甙类药物的敏感性;同时该突变可能也会导致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缺陷。从而提高1555(A→G)突变致聋的外显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红景天苷(Sal)是藏药红景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凋亡潜能。目前,关于Sal的抗凋亡机制研究存在一些相互矛盾的结果。我们以Sal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CD)中的作用为例,进行了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以提供Sal在预防和治疗HICD中的临床前证据和抗凋亡特性。方法 利用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以及英文数据库Pub Med和Web of Science在线检索198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9日的有关Sal抗凋亡潜能治疗HICD的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利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有40篇。40篇文献中,动物实验30篇,体外细胞实验17篇,其中7篇既包含动物实验又包含细胞实验。经统计发现,Sal对HICD的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等疾病相关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P <0.05)。在体内研究中,Sal主要通过抗炎、抗氧化、调节补体通路、信号转导和自噬等途径影响凋亡因子的表达,从而在治疗HICD疾病中发挥抗凋亡潜能。在体外研究中,Sal在HICD疾病模型中主要...  相似文献   
39.
大黄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由于野生大黄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加之人为采挖等影响,导致大黄野生资源急剧下降。现阶段大黄资源以人工栽培为主,由于栽培地区广,种植管理不规范、农药滥用等问题导致大黄药材品质降低。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对大黄无公害种植技术进行探讨,内容包括基于GMPGIS的大黄无公害种植地精准选址、土壤改良、优质种子选育、种苗繁育、合理施肥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该体系可为大黄无公害种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建立细叶亚菊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TLC)对细叶亚菊进行定性分析;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方法对细叶亚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进行含量检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细叶亚菊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结果 确定了细叶亚菊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TLC鉴别显示,供试品(细叶亚菊药材)与对照品(绿原酸、异绿原酸A)在相应位置上均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13批细叶亚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含量分别为8.55%-13.07%、6.81%-12.68%、1.11%-3.53%、8.41%-11.64%;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72%-0.440%、0.283%-1.324%(n=3)。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稳定,可为细叶亚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暂规定细叶亚菊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8.0%,绿原酸不得少于0.2%,异绿原酸A不得少于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