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65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86篇
预防医学   1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6篇
  1篇
中国医学   37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分析一个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突变,并探讨缝隙连接蛋白beta2(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2,GJB2)基因235delC突变是否会加重线粒体A1555G突变导致的非综合征型耳聋症状。方法对一个母系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核心家系72个成员取外周血提取DNA,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利用Alw26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直接测序验证,对其线粒体DNA突变进行研究;利用Apa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直接测序验证,筛查核心家系中GJB2基因235delC突变情况,并对GJB2基因235delC和线粒体A1555G突变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在27名母系成员中均发现具有线粒体A1555G突变,呈母系遗传;具有耳聋表型的为21人(77.8%),家族外显率高;所筛查的包括配偶在内的72名个体中,仅3例具有GJB2基因235delC杂合子突变,且均出现在母系成员中,但3例的耳聋表型却不同。结论线粒体A1555G突变是本家系耳聋遗传易感性的基础,在该家系中GJB2基因的235delC杂合子突变未加重线粒体A1555G突变导致的非综合征型耳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国际主要学术出版技术服务商面向科技期刊服务的业务特征,为国内科技期刊行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13家典型的国际学术出版技术服务商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总结其业务范围及产品和服务方案,并结合国内同类机构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文献探讨专业化的学术出版技术服务商的发展趋势。【结果】 国际学术出版技术服务商的业务范围覆盖学术出版全过程,近年来呈现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服务内容更加分工细化的趋势。国际学术出版技术服务商充分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其规模和业务范围大于国内同类企业。【结论】 利用好技术手段,发展成熟完善的学术出版技术服务产业,有利于科技期刊将资源集中于核心内容,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交泰归芍方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及对视网膜功能和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95例符合标准的PDR合并M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7例,两组均给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交泰归芍方口服,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IL-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检测两组患者中心区a波、b波的潜伏期及振幅密度,检测角膜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最佳矫正视力(BCVA)水平,观察两组患者ME消退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F-1、VEGF、IL-1、MCP-1、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NO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心区a波、b波的潜伏期低于对照组,振幅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六角形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服用六味地黄丸能否防治后囊混浊发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临床观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服用六味地黄丸32例35眼,经过3个月~3年随访。结果 32例35眼中后襄清晰透明(0级)28例31眼;后囊轻度混浊,但不影响视力,眼底清晰可见(Ⅰ级)4例4眼;后囊混浊影响视力,眼底视不清或眼底模糊可为(Ⅱ级)0眼。结论 人工晶体术后应用六味地黄丸能有效的防治后襄混浊并能抑制色素膜炎症反应是有效且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草及小通草多糖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品种通草及小通草多糖的免疫药理活性和抗氧化作用。方法:将通草(通脱木)及3种小通草(喜马山旌节花、西南绣球、棣棠花)的总多糖提取物,以80,40mg/kg剂量腹腔注射给予小鼠7d~10d,观察小鼠血清溶菌酶活力、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DNCB致小鼠迟发性过敏反应(DTH)的变化,并同时观察小鼠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4种通草多糖腹腔注射给予小鼠,可提高小鼠血清溶菌酶活力和单核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抑制DNCB致小鼠DTH反应,并明显提高小鼠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结论:4种通草及小通草多糖具有一定调节免疫和抗氧化的作用,丰富了“通草-小通草药材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咖啡酸、东莨菪内酯、野黄芩苷对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探讨灯盏花中具视神经保护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将18只出生2-3d的乳鼠视网膜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经多聚鸟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包被的96孔板中。于培养3d后,分别加入PBS液及不同含量的咖啡酸、东莨菪内酯、野黄芩苷溶液继续培养2d,采用MTT比色法测量其存活细胞的吸收值,同时对部分细胞行Nissel体染色检查。结果:Nissel体染色检查结果表明,培养5d的存活细胞大部分均为神经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咖啡酸含量在3.9-1000μg·mL-1、东莨菪内酯、野黄芩苷含量在250-1000μg·mL-1时,其吸收值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咖啡酸、东莨菪内酯、野黄芩苷三者均能促进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且咖啡酸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7.
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对骨代谢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 (IGs)对骨代谢影响。方法 对 5 0例 5~ 12岁连续吸入IGs 2年哮喘患儿 ,于吸入前 ,0 .5、1、1.5、2年分次进行血清钙、磷、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BALP)、骨钙素 (OC)水平监测 ,并进行身高生长速度测定。其中观察I组 2 7例 ,平均吸入丙酸倍氯米松 2 5 0 μg/d ;观察Ⅱ组 2 3例 ,平均吸入丙酸氟替卡松 15 0 μg/d ;正常对照组 2 2例。 结果 观察Ⅰ、Ⅱ组、对照组间分次检测的血钙、磷、BALP、OC水平均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且各组间q检验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观察Ⅰ、Ⅱ组身高生长速度分别于对照组比较 ,均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每日小剂量较长时间IGs对儿童骨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杭州市灵隐街道"四害"种群季节消长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 《浙江预防医学》2006,18(3):30-30,35
“四害”——鼠、蜚蠊、蚊、苍蝇能够传播多种疾病,是重要的医学动物。所以进一步加强媒介生物学消长监测,提出积极有效的控制手段,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爆发疫情的重要措施。我们对2004年西湖区“四害”密度资料进行了分析,为制定有效的消毒杀虫方案和控制突发媒介传播疾病的爆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藏药翼首草不同药用部位总皂苷的含量,并比较其不同部位之间的差异.方法:以熊果酸为对照,用5%的香草醛-冰醋酸及高氯酸进行显色,在540 nm波长下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翼首草不同部位总皂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0.0582 ~0.2038 mg熊果酸的吸光度与含量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回收率97.06%,RSD 1.93%.结论:翼首草地上部分总皂苷平均含量高达5%,结合目前藏医院用药情况及药理研究现状,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同时又不影响其疗效的情况下,建议以地上部分为其入药部位.  相似文献   
20.
藏药"蒂达"基原复杂,混用、替代使用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该文通过查阅藏医药经典著作,结合藏医临床访谈和现代文献,明确了藏药"蒂达"的基原物种、药性以及临床效果。经考证,"蒂达"包括龙胆科獐牙菜属Swertia、扁蕾属Gentianopsis、花锚属Halenia、肋柱花属Lomatogonium、喉毛花属Comastoma,以及虎耳草科虎耳草属Hedyotis和十字花科糖芥属Erysimum的部分植物,药性以苦、寒为主,临床多用于治疗热病、肝胆疾病。藏药"蒂达"的研究,应在藏医药理论和临床用药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本草考证、鉴定、药效学等现代研究,从而达到保障藏药"蒂达"的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可控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