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I及其 1型受体 (AT1a)拮抗剂洛沙坦 (losartan) ,对肝星状细胞合成胶原的影响。方法 :①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②在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II和洛沙坦作用下 ,采用 [3 H]-脯氨酸掺入释放法分别检测肝星状细胞生成胶原的情况。结果 :①细胞得率为 2× 10 7- 3× 10 7个 /只 ,活力在 95 %以上 ,纯度超过 90 %。②血管紧张素II在浓度为 10 -6mol/L - 10 -10 mol/L时 ,肝星状细胞生成胶原明显增多 (P <0 0 5 ) ;血管紧张素II浓度与胶原量呈正相关 (r=0 96 0 ,P <0 0 1)。洛沙坦在浓度为 10 -6mol/L - 10 -9mol/L时 ,胶原生成量显著减少 (P <0 0 5 ) ;且浓度与胶原生成量呈负相关 (r=- 0 882 ,P <0 0 1)。结论 :血管紧张素II可以促使肝星状细胞产生大量的胶原 ;洛沙坦通过拮抗AT1a后 ,胶原合成量显著减少 ,提示血管紧张素II在促使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AT1a的拮抗剂有望为阻止肝纤维化发展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72.
边防海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系统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边防海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探讨通过系统心理干预对提高边防海岛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意义。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边防海岛官兵进行心理测试,以此作为心理健康指标,与军队常模比较;以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方法对边防海岛官兵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并分别做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组内比较。结果干预前边防海岛官兵SCL-90除人际关系和抑郁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干预后,实验组官兵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阳性项目均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边防海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系统心理干预对提高边防海岛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预防气管切开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4年11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超声引导行PICC置管的气管切开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在PICC置管过程中,对照组采用指压法,观察组采用B超探头压迫法。观察两组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后X线检查PICC尖端位置正确率。结果 置管过程中,观察组PICC异位入颈内静脉发生率为4.7%(2/43),低于对照组的34.9%(15/43)(χ2=12.904,P=0.005)。观察组置管时间为(14.7±3.1)s,短于对照组的(22.4±14.0)s(t=-3.512,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9.3%(4/43)(χ2=4.195,P=0.041)。置管后两组X线检查PICC尖端位置正确率均为100%。结论 B超探头压迫法较指压法能降低气管切开患者PICC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发生率,且具有置管时间短、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74.
目的提高对老年系统性血管炎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89例老年系统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其中合并肠梗阻的2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过程以及预后。 结果老年系统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发热为常见症状,常伴有乏力、咳嗽、头晕、胸痛、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全身各个脏器均可受累,以肾脏、肺脏受累最为常见;多数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可升高。合并肠梗阻的2例患者中,1例诊断为"过敏性血管炎",经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后病情好转;另1例因肠梗阻入院行手术治疗,误诊为"缺血性肠病",1年后患者出现进行性肾功能损害,血清胞浆型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强阳性,修正诊断为"显微镜下血管炎"。因患者高龄未接受激素治疗,迅速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无效死亡。 结论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或并发症的老年患者需排除系统性血管炎,以免延误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75.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12月我们对 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使用小剂量重组链激酶 (r-SK) ,经冠状动脉内同步血流灌注法溶栓治疗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6例患者均符合AMI溶栓治疗参考方案的溶栓条件 ,且无禁忌证。其中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38~ 6 6岁(平均年龄 5 1岁 )。梗死部位 :前壁和前间壁 2例 ,广泛前壁1例 ,下壁并正后壁 1例。溶栓时间距发病 4~ 13h。1 2 方法1 2 1 首先进行选择性双侧冠状动脉造影 ,右冠状动脉起始部管腔狭窄 >95 % 1例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及前降支管腔狭窄 >…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系统评价钙离子拮抗剂(CCB)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的作用差异.方法 按循证医学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纳入、排除标准及其检索策略.通过PubMed、Embase、Ovid EMBReview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各数据库从建库至2012年1月;纳入CCB和ARB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CCB和ARB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1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ARB在改善动脉僵硬度方面优于CCB(均数差为183.33,95% CI为79.32 ~ 28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降低收缩压(均数差为-2.66,95% CI为-3.35 ~-1.96)和舒张压(均数差为-5.43,95% CI为-8.8 ~-2.07)方面较CCB弱.结论 ARB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方面优于CCB,该作用与其降压作用无关.但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精神症状特征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14 5名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使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14 5名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 ,除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两因子分相差不显著 (P >0 .0 5 ) ,其余因子如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及阳性项目数的得分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症状较中国正常人高 ,因此 ,重视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卫生 ,将有利于老干部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8.
为了解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精神症状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我们对183名军队离退休老干部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测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对象为近2年来我院疗养的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共183名,其中男152名,女31名,年龄63-82(70.68±4.44)岁,全部对象均否认有精神异常既往史和家族史。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磁共振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AVA)多时相动态增强技术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价前列腺病变性质上的应用.方法 67例经组织病理学及随访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PCa) 19例,前列腺良性病变(BPH)48例,行LAVA多时相动态增强及DWI扫描,测量并计算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经2名有经验的医师进行双盲阅片,比较T-SI曲线及其结合ADC值对PCa、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 T-SI曲线对PCa、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7.9%、72.9%,T-SI曲线结合ADC值对PCa、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7%、87.5%.结论 LAVA多时相动态增强技术结合ADC值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军人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军人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到个人生活质量,也影响平时部队的安全稳定,更对战争中战斗力的发挥和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在军队中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系统,可根据平时和战时两种不同时态的不同心理需求,负担起不同的任务。本文从这一需要出发,结合国内外心理干预的理论和军事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对军人心理干预系统的建构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