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心肌细胞缝隙连接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氯沙坦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7 d后,采用冠脉结扎复制大鼠心衰模型。测定心功能:左心室压峰值(LV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Cx45的表达。结果氯沙坦能显著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低、中剂组LVP明显上升(P<0.01),LVEDP明显下降(P<0.05或<0.01),高剂组LVP、+LVdp/dtmax明显上升,LVEDP明显下降(P<0.01);显著提高Cx43表达,降低Cx45表达(P<0.05或<0.01)。结论氯沙坦对心室的间隙连接通道有保护作用,可以提高心室传导速度,从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病历摘要患者男,53岁,因持续发热、头痛、伴呼吸困难逐渐加重1周于2006年5月17日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头痛,体温最高达39.5℃,呈弛张热,并伴有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胸痛、盗汗、皮疹及关节痛,曾在外院使用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及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并感呼吸困难逐渐加重,遂来我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排除结核 相似文献
13.
静脉注射吗啡急性中毒死亡的毒理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以来,因为静脉注射(iv)吗啡剂量过大或推注速度过快引起的急性中毒死亡案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死亡迅速且吗啡与人体接触的时间短暂,在法医鉴定中很难发现有特征性的中毒症状和病理组织形态学改变,只能依靠毒物分析结果和案情调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来定案。我们初步考察了尾iv吗啡引起的小鼠急性中毒症状、临床死亡时间、体内某些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以及病理形态学改变,旨在探讨iv吗啡引起的急性中毒死亡的毒理学特征,为涉毒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正> 2例家族性同患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患者先后在我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0岁。主因胸闷、憋喘渐进加重10余日,于2008年3月22日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8~39℃,发育正常,体型消瘦。双上肢血压105/5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下肢血压130/70 mm Hg。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及搏动,未触及震颤,心界向左大,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可闻及双期杂音。双下肢浮肿阳性。胸部X线显示,心胸比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高血压病前期人群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6月~2012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高血压前期患者[收缩压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90 mmHg]80例,纳入同期血压<120/80 mmHg者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室内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如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收缩期峰值速度(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收缩期运动速度(A’),计算E/A。应用RT3DE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及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计算左心房每搏射血量(LASV)、左心房排空分数(LAEF%)、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LAp%)及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a%),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前期组IVST更厚[(9.71±0.81)mm vs.(9.04±1.08)mm,P<0.05],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②RT3DE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前期组LAVmax、LAVpre、LAEF%、LASV及LAa%更高[分别为(35.46±4.27)ml vs.(31.56±3.34)ml,(20.58±3.72)ml vs.(17.84±3.32)ml,(55.60±8.23)%vs.(50.47±7.27)%,(20.34±5.74)ml vs.(16.79±5.12)ml,(39.48±10.48)%vs.(31.57±10.26)%,P均<0.05],LAp%更低[(43.69±10.32)%vs.(47.26±10.67)%,P均<0.05]。结论RT3DE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更能早期发现高血压前期人群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6.
17.
18.
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又称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为猝死常见的原因之一。国内统计死亡率为15%,国外(Renner和wilson)报道死亡率高达20%-50%。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可因休克或心脏骤停而猝死。亦有文献报道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继发腹腔内大出血而死亡的病例。如Cerekre报道206例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其中有4例继发腹腔内大出血,皆因未能有效抢救而死亡。笔者曾遇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Sox2在胃肠道肿瘤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文献16篇,用Review Manager 5.2和Stata 12.0软件分析Sox2表达和胃肠道肿瘤临床病例参数及生存资料的关系。结果 Sox2的高表达和胃肠道肿瘤患者较差的预后呈正相关(HR=1.81,P<0.05),同时Sox2的高表达还和临床病例参数中的淋巴结转移(OR=1.66,P<0.05)及高临床分期(OR=1.93,P<0.05)密切相关。结论 Sox2可能促进胃肠道肿瘤的转移和进展,Sox2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