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173篇
药学   43篇
  1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强力天麻杜仲胶囊中天麻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250.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3:97),检测波长:22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天麻素进样量在0.025-0.152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15%,RSD为0.55%(n=6)。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与标准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别,适合于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芩丹胶囊(QC)含药血清对动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贴块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成纤维细胞,MTT法观察大[750mg/(kg·d)]、小[150mg/(kg·d)]剂量的QC含药血清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 actin)和Smad3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大、小剂量QC含药血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TGF-β1诱导的AF的增殖(P<0.05),且用药组α-SM actin和Smad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较单纯刺激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QC含药血清通过干扰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抑制AF增殖和分化,从而改善和逆转动脉血管外膜重构。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评价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重型肝炎病情监测、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7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2周后血清ALB、PA、ChE及PTA变化.结果 存活组随着病程进展,血清PA、ChE值逐渐升高(P<0.05);ALB及PT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随着病程进展,PA、ChE及PTA逐渐下降(P<0.05);AL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ALB、PA、ChE及PTA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型肝炎的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方面,PA、ChE价值最高,PTA次之,且均高于ALB.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制备丹参酮ⅡA(TSA)口服固体脂质纳米粒(TSA-SLN),根据相关理化性质预测其口服吸收效果。方法:采用成膜-高压均质法制备TSA-SLN,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并考察其热力学行为,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试其载药量和包封率,结合体外释放试验和Caco-2细胞单层膜转运试验初步评价了TSA-SLN的口服吸收效果。结果:TSA-SLN水分散粒径(83.6±15.4)nm,PDI为0.203±0.019,Zeta电位(-32.6±1.7)mV,载药量(0.92±0.05)%,包封率(84±7)%;X射线衍射(XRD)和差式热量扫描(DSC)测试结果表明TSA在SLN中以无定型态存在,与市售丹参酮胶囊粉末相比,TSA-SLN的体外累积释放度提高将近20%,Caco-2细胞单层膜的通透率提高4~5倍。结论:TSA-SLN体外释放度高,Caco-2细胞单层膜通透性强,有望提高TSA的口服吸收。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使用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与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锁骨钩钢板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与肩锁关节脱位32例,术后给予前臂悬吊固定,并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6个月~5年,按照Lazzcano标准评定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优良率,锁骨钩钢板固定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分别为93.3%,64.7%,二者比较P<0.01).结论 锁骨钩钢板设计合理,对锁骨远端骨折与肩锁关节脱位固定可靠,允许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微创腹膜外入路技术应用在腰椎前路手术中.方法 采用微创腹膜外入路对52例患者进行腰椎前路手术,术前诊断有腰椎退变性失稳23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25例,腰骶部椎体先天畸形2例,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后翻修2例.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间Cage融合32例,人工腰椎间盘置换20例.手术间隙均为L4-5或L5-S1间隙,单间隙47例,两间隙5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下地时间、切口长度、腹部切口疼痛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没有因显露不充分而延长切口的.手术时间平均85 min,失血量平均155 ml,术后下地时间平均3 d,切口长度平均6.5 cm,术后切口部仅有轻度疼痛,术后住院时间7~10 d.1例术中出现腔静脉分叉处撕裂,2例出现腹膜撕裂,3例出现术后腹胀,5例出现术后低热,男性病例没有出现逆行射精.结论 微创腹膜外入路能很好的显露椎体和椎间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脊柱周围组织损伤很小,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77.
椎间盘造影压力与椎间盘源性腰痛手术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椎间蕊造影压力与腰椎间盘源件疼痛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65例慢性腰痛患者经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确诊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其中2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接受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年龄25~67岁,平均43.6岁.L4-5例,L5S112例,L4-5和L5S1双间隙2例.记录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时的压力,将患者分为椎间盘造影压力≤300 kPa(低压组)10例,300~500 kPa(高压组)12例.椎间cage融合术22例24个椎间盘.术后3~7 d下地活动.腰围固定3个月.根据术前、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高压组和低压组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90 min;出血量100~400 ml,平均220 ml.低压组与高压组术前VAS评分和ODI评分、椎间隙高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腰及下肢痛症状明显缓解,均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椎间隙高度从术前平均9.5 mm增加至13.5 mm.术后6个月低压组VAS、ODI改善率分别为82.4%、90.1%,高压组为71.7%、80.6%.随访时未发现肠梗阻、逆行射精和假体位置移动.结论 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能够提高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准确性,低压力椎间盘造影阳性者手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8.
患者男,16岁.患者蹲位时被倒下的数吨重铁板重击背部,致彩腰背部剧痛,双下肢麻木无力,伴有尿频、尿少、排尿无力.  相似文献   
79.
随着性观念的开放,中国人也越来越重视性爱的质量。但由于很多错误观念的影响,很多人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性爱误区。尤其是夫妻对性生活的模糊认识可能会导致一个美满婚姻家庭的不幸和破裂。妇女对性生活的兴趣比男人少。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39例输卵管妊娠且行腹腔镜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本组患者无1例中转开腹,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7例有盆腔粘连,8例有腹部手术史,术中同时行粘连松解术。无护理并发症。结论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及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在于在术前、术后做好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