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评价胸痛以及相关临床症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识别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独立预测价值的临床症状。方法;对398例临床拟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记录胸痛等临床症状,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症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结果:398例中有298例(74.9%)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非冠心病组的年龄、性别和吸烟史差异有显著性(P〈0.001),呼吸困难、出汗、恶心或呕吐等临床症状两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出汗、恶心或呕吐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显著意义的临床症状(P〈0.05)。结论:出汗、恶心或呕吐等临床症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预测症状。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人选发病12 h内接受成功PCI的初发急性STEMI患者226例.PCI术前及术后2 h分别记录18导联心电图,PCI后12 h内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评价PCI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以及30 d和2年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患者30 d和2年生存率的不同.结果 所有患者PCI后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2.83~18.74)×109/L,25百分位数、中位数及75百分位数分别为5.66×109/L、7.38×109/L和9.34×109/L.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PCI后中性粒细胞计数每升高1×109/L,急性STEMI患者PCI后心电图ST段未回落的风险增加2.28倍(OR:2.28,P=0.009),30 d内发生心力衰竭(OR:1.16,P=0.035)和死亡(OR:1.63,P=0.010)的风险分别增加1.16和1.63倍,2年内发生心力衰竭(OR:1.20,P=0.007)和死亡(OR:1.29,P=0.003)的风险分别增加1.20和1.29倍,而发生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的风险无明显改变.PCI后中性粒细胞计数≥9.34×109/L的患者30 d累积生存率(89.1%比99.1%比98.2%,P=0.010)和2年累积生存率(82.4%比96.1%比96.3%,P=0.003)明显低于(5.66~9.33)×109/L以及<5.66×109/L的患者.结论 PCI后中性粒细胞升高是初发急性STEMI患者成功PCI后近期和远期发生死亡和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在老年患者中调脂药物低剂量联合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 辛伐他汀或吉非贝齐单一药物治疗 98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 4周 ;选择血脂指标未全面达到正常标准者 41例 ,应用低剂量药物联合治疗 ,疗程为 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 ,观察 2种方案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差异。  结果 联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地调控 ,达标率为 60 98% ,仅 1例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 他汀类和贝特类的低剂量联合应用能够安全地、更全面、更有效地调节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84.
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高龄 (≥ 75岁 )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高龄 AMI患者 70例 ,经静脉溶栓治疗患者 34例为溶栓组 ,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 36例为未溶栓组 ,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结果。  结果 :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为 6 8%。病死率溶栓组为 15 % ,未溶栓组为 2 5 % ;溶栓组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在冠状动脉再通者中 30 % ,未通者中 5 5 % ,病死率再通者中 4.4% ,未通者中 36 .4%。  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高龄 AMI可降低病死率 ,减少心力衰竭发生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左心房功能指数(LAFI)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得的左心房时相应变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对比老年窦性心律者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方法 入选我院老年内科就诊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老年患者98例,其中窦性心律者(窦性心律组)73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组)25例,根据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数据计算LAFI,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的回落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25例患者,其中急性前壁梗死118例,非前壁心肌梗死107例.依据PCI后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与总回落百分比(sumSTR)将全部患者分为sumSTR>70%组(完全回落组)、30%<sumSTR≤70%组(部分回落组)及sumSTR≤30%组(未回落组),并对这3组患者的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及6个月内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心力衰竭和死亡等)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另外,对可能影响随访期间MACE发生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完全回落组住院期间的左室射血分数[(56.62±7.53)%]较部分回落组[(53.4±9.45)%]及未回落组[(54.3±8.66)%]显著升高,均P<0.05;完全回落组6个月内MACE发生率(16.3%)显著低于部分回落组(39.3%)和未回落组(48.3%),均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前壁心肌梗死、sumSTR是随访6个月内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sumSTR与患者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6个月内MACE发生率相关;前壁心肌梗死、sumSTR是随访6个月内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心房颤动(新发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368例,分为研究组(合并新发房颤,82例)和对照组(无新发房颤,286例),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脏彩超等资料,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脏彩超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的年龄、术前心功能Killip分级>1、再灌注时间>6h、前壁心肌梗死、二尖瓣反流及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吸烟、高血压和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及左室收缩末径高于对照组,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房颤患者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加强新发房颤监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86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4组,分别检测患者入院24 h内,出院日,出院后1、3、6个月的NT-ProBNP水平,并跟踪收集186例患者的再入院率,分析NT-ProBNP水平对再入院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着心功能分级从Ⅰ级到Ⅳ级,患者的NT-proBNP水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经过入院治疗后,在出院当日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入院24 h内水平;各组出院后1、3、6个月之间的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的再入院率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同心力衰竭等级分组中,同一时间的入院率随着心力衰竭级别的上升而升高,各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与再入院率呈正相关.结论 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9.
所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需要进行血管成形术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地讲,对伴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比溶栓治疗更有效. 2003年的一项荟萃研究更加证实了上述观点,该研究(Lancet,200336113.)收录23项试验,共纳入7 739例伴有ST段抬高AMI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组和溶栓治疗组,有12项试验置入了冠脉内支架,8项试验应用了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有指导的家庭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患者50例,有意愿参与心脏运动训练康复治疗方案者26人入选为运动组,无意愿者24人入选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出院前进行运动心肺功能测试。运动组患者由康复医师根据测试结果,制定运动处方,患者进行有指导的家庭运动训练;对照组患者不给予运动处方,不作特殊的运动要求和指导。在AMI后约4个月对两组患者再次进行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结果运动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及出院前首次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的各项指标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运动组及对照组再次进行运动心肺功能测试时平均运动时间,峰值及无氧阈时的耗氧量、代谢当量、氧脉搏,峰值心率收缩压乘积均较出院时显著增加,且运动组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结论根据AMI患者出院前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的结果制定适合患者个人的运动处方,使中低危心肌梗死患者安全地进行家庭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